生化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80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生化反应器,生化反应器,包括:生化反应结构,所述生化反应结构包括包括厌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三相分离结构,所述三相分离结构设于好氧反应区内;第一回流结构,用于使好氧反应区上部的泥水混合物从好氧反应区回流入缺氧反应区;其中,所述厌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和/或所述缺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分布于好氧反应区的下方。在该生化反应器中,通过设置第一回流结构,能够使污水循环发生缺氧反应和好氧反应,提升除氮效果和除磷效果;通过将三相分离结构集成于好氧反应区内,能够取消二沉池,进一步显著减少占地。进一步显著减少占地。进一步显著减少占地。

Biochemical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化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尤其涉及活性污泥法水处理技术的
,具体而言,涉及生化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活性污泥法水处理技术是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基于活性污泥法水处理技术的成熟污水处理工艺有A/O工艺、A2O工艺、多级AO工艺、氧化沟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CASS工艺、膜生物反应器(MBR)、生物流化床、生物接触氧化法、曝气生物滤池等。这些污水处理工艺需要多个功能单元串联,污水处理厂的占地面积大(占地一般在0.4~1.6m2/(m3·
d)),建设周期长(6~18个月);并且,传统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一般采用的是钢筋砼结构,材质以钢筋混凝土、砖混为主,施工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扬尘和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拆(搬)迁难。
[000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污水排量激增,同时随着环境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污水厂大多面临扩容升级的问题,部分地区还需要新建污水处理厂。但我国土地资源愈加紧张,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很难有足够的土地用于污水厂扩容扩建和新建。
[0004]为节省占地面积,有的污水厂采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形式,但建设难度大,建设周期更长、投资成本高;部分污水处理厂采用集成式设计建设,即将各建筑物(包括设备间、操作间、控制间、办公区、卸料储料区)等在平面横向布局和竖向布局上进行集成设计,如将设备间、操作间设计在主要构筑物(污水处理单元,如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的上方空间,可以减少一定的占地,但由于对各功能单元安全距离的要求,可减少占地的程度有限。
[0005]实际上对占地面积影响最大的还是主要构筑物,其占地面积占总建构筑物面积的65%~80%,因此,如何在竖向空间对各构筑物进行集成优化设计,才是有效减少占地最直接的方法。目前,有的设计是将好氧池与沉淀池竖向叠加,但竖向上由于受水力停留时间、有效水深、水压、风机风压、机电能耗等条件限制,竖向高度受限,在总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整体占地面积缩减有限,目前占地面积仍高达0.2~0.4m2/(m3·
d)。

技术实现思路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生化反应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第一种生化反应器,技术方案如下:
[0008]生化反应器,包括:生化反应结构,所述生化反应结构包括包括厌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其中,所述厌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和/或所述缺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分布于好氧反应区的下方。
[0009]在第一种生化反应器中,通过将厌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在竖向上进行集成化设计,充分利用竖向空间,保证出水效果的同时,极大的减小了占地面积。
[0010]第二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生化反应器,以进一步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占地面积。
[0011]为了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第二种生化反应器,技术方案如下:
[0012]生化反应器,包括:生化反应结构,所述生化反应结构包括包括厌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其中,所述厌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和所述缺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分布于好氧反应区的下方且同层、相对设置。
[0013]在第二种生化反应器中,通过使厌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和所述缺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分布于好氧反应区的下方且同层、相对设置,不仅集成度进一步得到提升,而且能够显著减少建设周期和建材投入成本。
[0014]第三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生化反应器,以在减少占地的同时提升厌氧反应效果。
[0015]为了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第三种生化反应器,技术方案如下:
[0016]生化反应器,包括:生化反应结构,所述生化反应结构包括包括厌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其中,所述厌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和所述缺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分布于好氧反应区的下方且通过不穿过生化反应器中心的第一隔板分隔。
[0017]在第三种生化反应器中,由于存在倾斜设置的第一隔板,因此当泥水混合物与第一隔板碰撞时能显著提升湍流效果,减少污泥沉降及死角的产生,保障活性污泥与来水均匀混合并充分发生厌氧反应,从而确保BOD5(生化需氧量)的降解效果。因此,在节约占地的基础上,第三种生化反应器具有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0018]第四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生化反应器,以在减少占地的同时便于使用和维护。
[0019]为了实现上述第四方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第四种生化反应器,技术方案如下:
[0020]生化反应器,包括:生化反应结构,所述生化反应结构包括包括厌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其中,所述厌氧反应区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好氧反应区的侧方且开口朝上,所述第二腔体位于好氧反应区的下方;所述缺氧反应区包括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位于好氧反应区的侧方且开口朝上,所述第四腔体位于好氧反应区的下方。
[0021]在第四种生化反应器中,第一腔体的开口端能够作为污水的入口,污水从高处落入第二腔体,能够提升第二腔体内泥水混合物的混合效果和湍流效果;第一腔体还可以作为厌氧反应区的检修出入口和观察口;第三腔体能够作为缺氧反应区的检修出入口、观察口及回流口;因此,在节约占地的基础上,第四种生化反应器使用更加方便。
[0022]第五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生化反应器,以在减少占地的同时便于使用和安装。
[0023]为了实现上述第五方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第五种生化反应器,技术方案
如下:
[0024]生化反应器,包括:生化反应结构,所述生化反应结构包括包括厌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三相分离结构,所述三相分离结构设于好氧反应区内;其中,所述厌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和/或所述缺氧反应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分布于好氧反应区的下方;在好氧反应区内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端与好氧反应区内壁连接,下端与三相分离结构连接;所述好氧反应区包括位于三相分离结构下方的第一反应腔以及位于三相分离结构侧方的第二反应腔,三相分离结构上方的沉淀区和第二反应腔通过第一支撑板分隔设置。
[0025]在第五种生化反应器中,第一支撑板既可以用于安装三相分离结构,提升安装效率,并且所形成的第二反应腔还能作为好氧反应区的检修出入口和观察口;通过将三相分离结构集成于好氧反应区内,能够取消二沉池,进一步显著减少占地。因此,在节约占地的基础上,第五种生化反应器的安装和使用更加方便。
[0026]第六方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生化反应器,以在减少占地的同时提升缺氧反应和好氧反应效果。
[0027]为了实现上述第六方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第六种生化反应器,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反应结构,所述生化反应结构包括厌氧反应区(110)、缺氧反应区(120)和好氧反应区(130);三相分离结构(400),所述三相分离结构(400)设于好氧反应区(130)内;第一回流结构,用于使好氧反应区(130)上部的泥水混合物从好氧反应区(130)回流入缺氧反应区(120);其中,所述厌氧反应区(11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和/或所述缺氧反应区(120)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分布于好氧反应区(130)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好氧反应区(130)内设有第一支撑板(610),所述第一支撑板(610)的左右两端与好氧反应区(130)内壁连接,下端与三相分离结构(400)连接;所述好氧反应区(130)包括位于三相分离结构(400)下方的第一反应腔(131)以及位于三相分离结构(400)侧方的第二反应腔(132),三相分离结构(400)上方的沉淀区(140)和第二反应腔(132)通过第一支撑板(610)分隔设置;所述第一回流结构包括第一回流机构,所述第一回流机构用于使第二反应腔(132)上部的泥水混合物从第二反应腔(132)回流入缺氧反应区(12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反应区(120)包括第四腔体(122)和回流腔(124),所述第四腔体(122)位于好氧反应区(130)的下方,回流腔(124)位于第二反应腔(132)的侧方;所述第一回流机构用于使泥水混合物从第二反应腔(132)回流入回流腔(12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好氧反应区(130)的底板(240)和曝气组件上开设有缺口(260),所述第一回流机构具有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岱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美富特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