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712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在盾构区域(9)的上方设有换撑层(1),所述换撑层(1)的上方设有建筑压重材料(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及时解决盾构区域上浮,避免盾构区域上浮带来不可逆破坏的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地铁建造完成后,地铁所经过的区域上方仍会进行建筑的建设。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室的建筑设计,会进行地下室的挖崛工作。在进行地下室的挖崛过程中,地铁线盾构区域就会出现压重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盾构区域上浮的现象。
[0003]盾构区域的上浮不仅会影响到建筑建设的牢固性及稳定性,甚至还会导致地铁线的使用安全,对地铁线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在地铁线上方进行建筑建设时就需要时刻关注盾构区域的上浮情况,累积7

10mm的上浮距离,就已经是属于十分危险的情况,需要及时停止建筑的建设,并且恢复盾构区域的上浮距离。
[0004]故而当出现盾构区域上浮的现象时,需要及时解决上浮的问题,待上浮问题解决后,再进行建筑的建设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及时解决盾构区域上浮,避免盾构区域上浮带来不可逆破坏的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在盾构区域的上方设有换撑层,所述换撑层的上方设有建筑压重材料。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盾构区域的上浮主要原因是因为盾构区域的压重不足,故而为避免盾构区域上浮的情况,需要在挖崛地下室后,及时填充压重,增加盾构区域的压重来解决,但简单的在盾构区域的上方放置压重材料,若该盾构区域的上方硬度不足,或者整体性不强,则不容易达到压重盾构区域的目的,反而会造成盾构区域上方变形,而通过换撑层的设计,改变盾构区域上方的结构,使其具备更高的硬度以及整体性,而后再通过建筑压重材料进行压重,以起到防止盾构区域上浮的效果。
[0008]作为改进,所述换撑层与盾构区域之间设有底板垫层,通过所述改进,在进行换撑层的构建过程前,需要先保证换撑层的构建牢固性与稳定性,减小盾构区域对换撑层的影响,故而在换撑层与盾构区域之间设计有底板垫层。
[0009]作为改进,所述底板垫层围绕着围护桩设置,所述底板垫层包括植筋与钢筋,所述植筋的一端通过固定胶插接到围护桩上,所述植筋的另一端用于与钢筋通过铁丝固定连接,多根所述钢筋相互固定连接形成钢筋网,通过所述改进,为避免建筑压重材料的放置影响到工地本身的加工,在盾构区域上方构建的地下室直接用于放置建筑压重材料,围护桩是修建地下室必不可少的强度结构,而后利用围护桩结构进行植筋、钢筋的安装,形成钢筋网,利用钢筋网进行底板垫层的混凝土浇注,保证了底板垫层与围护桩的连接强度,从而有助于换撑层构建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0010]作为改进,所述围护桩内固定连接有工法桩,所述工法桩沿着围护桩的轴向设置,
所述底板垫层还包括与工法桩固定连接的工字钢,通过所述改进,进一步加固抵板垫层。
[0011]作为改进,所述底板垫层的上端面设有防水层,通过所述改进,防止在构建换撑层时,底板垫层与换撑层之间渗水,影响换撑层的含水量,造成换撑层强度不足的情况,因为换撑层在构建时,也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注,而且此时需要保证底板垫层处于硬化状态,且为了加快构建效率,底板垫层的硬化时间不长,易吸水。
[0012]作为改进,所述换撑层包括底板钢筋层和筏板钢筋层,所述筏板钢筋层设于底板钢筋层与底板垫层之间,建筑压重材料置于底板钢筋层上,通过所述改进,筏板钢筋层为建筑领域的常规设计技术,用于加强换撑层的承重能力,以保证建筑压重材料放置到换撑层上时,换撑层不易变形。
[0013]作为改进,所述换撑层的侧边设有施工缝,相邻区域的两个施工缝之间形成后浇带,通过所述改进,在盾构区域上方地下室挖崛过程中,是一个区域一个区域进行完成时,故而换撑层的设计也需要根据地下室的挖崛进度进行同步构建,以避免盾构区域上方压重降低过多的情况,才可以有效达到防止盾构区域上浮的目的,从而施工缝与后浇带的必不可少的构建结构,以便于不同地下室区域之间的连接,使换撑层的连接强度具有延续时,以保证换撑层的高强度,施工缝用于区分不用的地下室区域,后浇带则将两块地下室区域的钢筋进行连接,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0014]作为改进,围护桩的顶部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与换撑层之间形成地下室,通过所述改进,待通过建筑压重材料对盾构区域实施压重,并解决盾构区域上浮问题后,通过支撑层的设计,就可以继续地上区域的建筑施工,随着地上的建筑形成,也会对盾构区域达到压重的目的,随后可以慢慢将建筑压重材料应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
[0015]作为改进,所述支撑层上设有支撑梁间隙,建筑压重材料通过支撑梁间隙进入到地下室中,通过所述改进,建筑压重材料虽然承担的对盾构区域压重的功能,但其本身还是要用于工地建筑的正常构建的,故而待建筑达到一定高度已经满足压重目的后,建筑压重材料需要被使用时,需要从地下室中取出,而支撑梁间隙的设计,根据建筑材料的使用周期,则便于建筑压重材料的更换。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底板垫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换撑层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所示:1、换撑层,1.1、底板钢筋层,1.2、筏板钢筋层,2、建筑压重材料,3、底板垫层,3.1、植筋,3.2、钢筋,3.3、工字钢,4、围护桩,4.1、工法桩,5、防水层,6、施工缝,7、后浇带,8、支撑层,8.1、支撑梁间隙,9、盾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2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在盾构区域9的上方设有换撑层1,所述换撑层1的上方设有建筑压重材料2。
[0022]如图2所示,所述换撑层1与盾构区域9之间设有底板垫层3,所述底板垫层3围绕着
围护桩4设置,所述底板垫层3包括植筋3.1与钢筋3.2,所述植筋3.1的一端通过固定胶插接到围护桩4上,所述植筋3.1的另一端用于与钢筋3.2通过铁丝固定连接,多根所述钢筋3.2相互固定连接形成钢筋网,所述围护桩4内固定连接有工法桩4.1,所述工法桩4.1沿着围护桩4的轴向设置,所述底板垫层3还包括与工法桩4.1固定连接的工字钢3.3。
[0023]如图1、图3所示,所述底板垫层3的上端面设有防水层5。
[0024]如图3所示,所述换撑层1包括底板钢筋层1.1和筏板钢筋层1.2,所述筏板钢筋层1.2设于底板钢筋层1.1与底板垫层3之间,建筑压重材料2置于底板钢筋层1.1上,所述换撑层1的侧边设有施工缝6,相邻区域的两个施工缝6之间形成后浇带7。
[0025]如图1所示,围护桩4的顶部设有支撑层8,所述支撑层8与换撑层1之间设有用于放置建筑压重材料2的地下室,所述支撑层8上设有支撑梁间隙8.1,建筑压重材料2通过支撑梁间隙8.1进入到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盾构区域(9)的上方设有换撑层(1),所述换撑层(1)的上方设有建筑压重材料(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层(1)与盾构区域(9)之间设有底板垫层(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垫层(3)围绕着围护桩(4)设置,所述底板垫层(3)包括植筋(3.1)与钢筋(3.2),所述植筋(3.1)的一端通过固定胶插接到围护桩(4)上,所述植筋(3.1)的另一端用于与钢筋(3.2)通过铁丝固定连接,多根所述钢筋(3.2)相互固定连接形成钢筋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盾构隧道防上浮的配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桩(4)内固定连接有工法桩(4.1),所述工法桩(4.1)沿着围护桩(4)的轴向设置,所述底板垫层(3)还包括与工法桩(4.1)固定连接的工字钢(3.3)。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静华王黎锋刘铁杨一慧朱勤业徐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