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709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包括第一立柱主体,所述第一立柱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立柱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螺纹槽、T型螺纹杆、第一键槽、第二螺纹槽、键块与第二立柱主体,所述键块固定安装于第二立柱主体的下端外表面,且上端第二立柱主体与第一立柱主体结构相同,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槽分别开设于键块内部的前后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能够方便进行拼接,便于不同高度的立柱进行组装固定,能够方便对第一立柱主体与基座主体进行快速安装固定,提高装配速度,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建筑中,某些建筑工地在施工时将原有的砖混结构使用较为便捷的装配式结构来代替,既增加了施工的便捷性,不会影响环境,也增加了安装时的便捷性,增加工作效率,在装配中通常使用立柱来对装配后的结构进行支撑,常见的立柱一般多用于户外走廊、窗框、门框、室内支撑等,用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0003]现有的立柱模块在安装使用时,不方便进行安装拼接,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具备能够方便进行拼接,便于不同高度的立柱进行组装固定,能够方便对第一立柱主体与基座主体进行快速安装固定,提高装配速度,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包括第一立柱主体,所述第一立柱主体的下端设置有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立柱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螺纹槽、T型螺纹杆、第一键槽、第二螺纹槽、键块与第二立柱主体,所述键块固定安装于第二立柱主体的下端外表面,且上端第二立柱主体与第一立柱主体结构相同。
[0008]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槽分别开设于键块内部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键槽开设于第一固定块的上端外表面,四组所述第一螺纹槽分别开设于第一键槽两侧外表面的前后两端,所述T型螺纹杆位于第一螺纹槽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键块与第一键槽之间为卡接,所述T型螺纹杆与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之间均为螺纹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卡槽、第二键槽、U型槽、导向杆、连接杆、L型插板、丝杆、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第二固定块、凹槽、转轴、旋钮与导向槽,所述第二键槽开设于基座主体的上端内表面,两组所述卡槽分别开设于第一立柱主体两侧内表面的下端,所述U型槽位于基座主体的内部,所述凹槽位于U型槽的一侧,两组所述连接杆分别固定安装于U型槽内部的两侧,两组所述导向杆分别固定安装于U型槽的两侧内表面,所述丝杆位于U型槽的下端,且所述丝杆外壁的两侧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伞齿轮位于丝杆外壁的一端,所述第二伞齿轮位于第一伞齿轮的上端,所述转轴位于第二伞齿轮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旋钮位于转轴的上端外表面,所述L型插板位于丝杆的外壁,所述导向槽开设于L型插板的一侧内表面,所述键块与第二键槽之间为卡接。
[0011]优选的,所述卡槽与L型插板之间为卡接,所述导向杆与导向槽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L型插板与连接杆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L型插板与丝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固定块与转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二固定块之间为活动连接。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通过设置的卡接机构,将第二立柱主体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的键块卡入第一立柱主体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上端外表面开设的第一键槽中,转动两组T型螺纹杆,穿过第一螺纹槽、第二螺纹槽、第一螺纹槽,对键块与第一固定块进行固定,能够方便进行拼接,便于不同高度的立柱进行组装固定。
[0015]2、该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通过设置的固定机构,将第一立柱主体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的键块插入第二键槽中,转动旋钮,都在凹槽内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伞齿轮转动,在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的相互啮合作用下带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外壁的两端螺纹方向相反,从而带动两组L型插板相向运动,在U型槽内部,在导向杆、导向槽、连接杆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带动L型插板平稳移动,将L型插板卡入卡槽中,将第一立柱主体与基座主体进行固定,能够方便对第一立柱主体与基座主体进行快速安装固定,提高装配速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中卡接机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中固定机构剖析图。
[0019]图中:1、第一立柱主体;2、基座主体;3、卡接机构;4、固定机构;5、第一固定块;6、第一螺纹槽;7、T型螺纹杆;8、第一键槽;9、第二螺纹槽;10、键块;11、第二立柱主体;12、卡槽;13、第二键槽;14、U型槽;15、导向杆;16、连接杆;17、L型插板;18、丝杆;19、第一伞齿轮;20、第二伞齿轮;21、第二固定块;22、凹槽;23、转轴;24、旋钮;25、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具体实施例一
[0022]本实施例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
[0023]如图1

3所示,包括第一立柱主体1,第一立柱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基座主体2,基座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4,第一立柱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卡接机构3,卡接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块5、第一螺纹槽6、T型螺纹杆7、第一键槽8、第二螺纹槽9、键块10与第二立柱主体11,键块10固定安装于第二立柱主体11的下端外表面,且上端第二立柱主体11与第一立柱主体1结构相同。
[0024]两组第二螺纹槽9分别开设于键块10内部的前后两端,第一键槽8开设于第一固定
块5的上端外表面,四组第一螺纹槽6分别开设于第一键槽8两侧外表面的前后两端,T型螺纹杆7位于第一螺纹槽6的一侧;键块10与第一键槽8之间为卡接,T型螺纹杆7与第一螺纹槽6、第二螺纹槽9之间均为螺纹连接;固定机构4包括卡槽12、第二键槽13、U型槽14、导向杆15、连接杆16、L型插板17、丝杆18、第一伞齿轮19、第二伞齿轮20、第二固定块21、凹槽22、转轴23、旋钮24与导向槽25,第二键槽13开设于基座主体2的上端内表面,两组卡槽12分别开设于第一立柱主体1两侧内表面的下端,U型槽14位于基座主体2的内部,凹槽22位于U型槽14的一侧,两组连接杆16分别固定安装于U型槽14内部的两侧,两组导向杆15分别固定安装于U型槽14的两侧内表面,丝杆18位于U型槽14的下端,且丝杆18外壁的两侧螺纹方向相反,第一伞齿轮19位于丝杆18外壁的一端,第二伞齿轮20位于第一伞齿轮19的上端,转轴23位于第二伞齿轮20的上端外表面,第二固定块21位于凹槽22的内部,旋钮24位于转轴23的上端外表面,L型插板17位于丝杆1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包括第一立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基座主体(2),所述基座主体(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4),所述第一立柱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卡接机构(3),所述卡接机构(3)包括第一固定块(5)、第一螺纹槽(6)、T型螺纹杆(7)、第一键槽(8)、第二螺纹槽(9)、键块(10)与第二立柱主体(11),所述键块(10)固定安装于第二立柱主体(11)的下端外表面,且上端第二立柱主体(11)与第一立柱主体(1)结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槽(9)分别开设于键块(10)内部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键槽(8)开设于第一固定块(5)的上端外表面,四组所述第一螺纹槽(6)分别开设于第一键槽(8)两侧外表面的前后两端,所述T型螺纹杆(7)位于第一螺纹槽(6)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块(10)与第一键槽(8)之间为卡接,所述T型螺纹杆(7)与第一螺纹槽(6)、第二螺纹槽(9)之间均为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卡槽(12)、第二键槽(13)、U型槽(14)、导向杆(15)、连接杆(16)、L型插板(17)、丝杆(18)、第一伞齿轮(19)、第二伞齿轮(20)、第二固定块(21)、凹槽(22)、转轴(23)、旋钮(24)与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少波罗爽易亚庆郭巧容易佳佳陈一浮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国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