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85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包括手柄、内镜、外套管,内镜一端与手柄固定,另一端从外套管后端伸入并可与外套管作相对运动,手柄与外套管之间的轴向长度段套设管状袋体,袋体两端分别与手柄和外套管密封连接,袋体开有气孔。使手柄与外套管之间的轴向长度段被包裹在袋体内,袋体一端固定在手柄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套管上,从外套管后端与内镜管壁间隙溢出的粪水收集于袋体内,防止肠内粪水外漏污染;袋体呈管状,能适应肠镜的转动操作,袋体在检查时呈尾部在高处头部在低处状态,粪水不会从气孔流出;在袋体上开设气孔,用于排气吸气,可使袋体收缩,不妨碍外套管和内镜身作相对运动。套管和内镜身作相对运动。套管和内镜身作相对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

技术介绍

[0002]小肠镜术是经口、经肛或经口和经肛对接的方式进镜,完成全小肠无盲区式检查以诊治小肠疾病的方法。单气囊电子小肠镜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应用于临床,二者统称为气囊辅助式小肠镜。
[0003]现有小肠镜检查技术无论是单气囊小肠镜还是双气囊小肠镜,均存在外套管和镜身间隙漏液,导致检查场所粪水外漏污染手术周围环境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细菌污染手术室,同时需要检查人员和护理人员采用各种办法清理粪水,给医护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量。
[0004]专利号为202021343702.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小肠镜检查防喷溅集液袋,操作时需转动镜体,而其集液袋呈沙漏型,无法适应转动操作,且集液袋没有排气装置,袋内存留的空气无法使外套管与镜体自如地相对收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使手柄与外套管之间的轴向长度段被包裹在袋体内,袋体一端固定在手柄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套管上,从外套管后端与内镜管壁间隙溢出的粪水收集于袋体内,防止肠内粪水外漏污染;袋体呈管状,能适应肠镜的转动操作;在袋体上开设气孔,用于排气吸气,可使袋体收缩,不妨碍外套管内镜身作相对运动。
[0006]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7]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包括手柄、内镜、外套管,内镜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从外套管后端伸入并可与外套管作相对运动,手柄与外套管之间的轴向长度段套设管状袋体,袋体两端分别与手柄和外套管密封连接,袋体开有气孔。
[0008]进一步地,袋体为透明塑料袋。
[0009]进一步地,手柄上有活检帽,袋体一端固定于活检帽后方,外套管上有接口,袋体另一端固定于接口后方。
[0010]进一步地,袋体两端通过绳子捆扎固定在手柄与外套管上,分别为位于手柄上的后端捆扎带和位于外套管上的前端捆扎带。
[0011]进一步地,袋体轴向中部设中部捆扎带,中部捆扎带位于手柄前部。
[0012]进一步地,袋体长95~100cm,宽10~12cm,中部捆扎带距后端捆扎带12~15cm。
[0013]进一步地,气孔为圆孔,直径5~8mm,气孔位于前端捆扎带与中部捆扎带之间,气孔距中部捆扎带5~8c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使手柄与外套管之间的轴向长度段被包裹在袋体内,袋体一端固定在手柄上,另
一端固定在外套管上,从外套管后端与内镜管壁间隙溢出的粪水收集于袋体内,防止肠内粪水外漏污染,避免检查场所粪水外漏污染手术周围环境问题,减少给医护人员带来的额外工作量。
[0016]袋体呈管状,能适应肠镜的转动操作,袋体在检查时呈尾部在高处头部在低处状态,粪水不会从气孔流出。
[0017]在袋体上开设气孔,用于排气吸气,可使袋体收缩,不妨碍外套管和内镜身作相对运动。
[0018]该技术方案简单易行,成本低,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袋体捆扎于手柄与外套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手柄1、活检帽11、内镜2、外套管3、外套管后端31、接口32、袋体4、前端捆扎带421、后端捆扎带422、中部捆扎带423、气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3]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包括手柄1、内镜2、外套管3,内镜2一端与手柄1连接,另一端从外套管后端31伸入并可与外套管3作相对运动,手柄1与外套管3之间的轴向长度段套设管状袋体4,袋体4两端分别与手柄1和外套管3密封连接,袋体4开有气孔41。
[0024]使手柄1与外套管3之间的轴向长度段被包裹在袋体4内,袋体4 一端固定在手柄1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套管3上,从外套管后端31与内镜2管壁间隙溢出的粪水收集于袋体4内,防止肠内粪水外漏污染。袋体4呈管状,能适应肠镜的转动操作。
[0025]手柄1上有活检帽11,袋体4一端固定于活检帽11后方,外套管3 上有接口32,袋体4另一端固定于接口32后方。袋体4的固定位置不影响活检帽11和接口32的使用。
[0026]袋体4为透明塑料袋。采用透明塑料袋,成本低廉、可得,可随时观察袋内的粪水收集情况,活检钳等内镜使用附件还可轻松刺穿袋体4进入活检帽11,不影响活检钳通道功能使用。具体的,袋体4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0027]参见图2,袋体4两端通过绳子捆扎固定在手柄1与外套管3上,分别为位于手柄1上的后端捆扎带422,和位于外套管3上的前端捆扎带 421,密封性良好,避免粪水泄露。袋体4两端还可以是弹性束口,分别为位于手柄1上的后端束口,和位于外套管3上的前端束口,直接将袋体4套在手柄1与外套管3外部,无需绳子等捆扎,操作简单,同时易于调节袋体4位置。
[0028]袋体4轴向中部设中部捆扎带423,中部捆扎带423位于手柄1前部。由于袋体4轴向较长,当内镜2与外套管3相对移动至较短长度,袋体4收缩在一起,容易缠绕在一起,且不美观。通过设置中部捆扎带423,将袋体4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避免缠绕于一起,同时更加美观。
[0029]袋体4长95~100cm,宽10~12cm,中部捆扎带423距后端捆扎带422 12~15cm。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袋体长100cm,中部捆扎带423 距后端捆扎带12cm。
[0030]用于排气吸气的气孔41可使袋体4收缩,不妨碍外套管3与内镜2 作相对运动。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气孔41为圆孔,直径为5~8mm。该大小的气孔41满足排气吸气的需要,同时不会影响粪水泄露。气孔 4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气孔41位于前端捆扎带421与中部捆扎带423之间,气孔41距中部捆扎带5~8cm,检查时手柄1一般呈提起状态,位于溢液口的重力上游;袋体4一般呈保持气孔 41在上方状态,这样气孔41远离导致粪水溢出的外套管后端31,避免可能的粪水泄露。
[003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肠镜检查前,先将袋体4一端固定在活检帽11后方,然后将内镜2伸入外套管3中,再将袋体4另一端固定在外套管接口32后方,中部固定在手柄1前部,使外套管后端31与内镜2 的交接处位置被包裹在袋体4内,从此处间隙溢出的粪水收集于袋体4 内,防止肠内粪水外漏污染。内镜2与外套管3作相对运动时,袋体4 收缩或延展。
[0032]检查完毕,先将固定在外套管3上的袋体4一端回拉,脱离外套管 3,然后褪去外套管3,再将袋体4整体沿内镜2轴向移动,从内镜2前端口脱去。
[0033]上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包括手柄(1)、内镜(2)、外套管(3),内镜(2)一端与手柄(1)连接,另一端从外套管后端(31)伸入并可与外套管(3)作相对运动,其特征在于:手柄(1)与外套管(3)之间的轴向长度段套设管状袋体(4),袋体(4)两端分别与手柄(1)和外套管(3)密封连接,袋体(4)开有气孔(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其特征在于:袋体(4)为透明塑料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手柄(1)上有活检帽(11),袋体(4)一端固定于活检帽(11)后方,外套管(3)上有接口(32),袋体(4)另一端固定于接口(32)后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用防漏液引流袋,其特征在于: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权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