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75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2
一种新型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控制器,所述止血带设置有带有外螺纹的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所述控制器设置有带有外螺纹的第二充气管、第二放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第二放气管分别通过螺母与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连接;所述连接带与充气带通过魔术贴固定,所述控制器与充气带通过魔术贴固定;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控制模块、微型气泵、压力传感器、电磁阀、计时器,控制模块分别与微型气泵,压力传感器、电磁阀、计时器连接,可以实现自动排气与放气功能,计时器可以实现止血计时功能,使用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止血带,控制器与止血带可拆卸连接,控制器与止血带之间不易漏气;具有自动放气、自动充气、计时功能,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止血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止血带。

技术介绍

[0002]气压止血带是四肢手术中最常见的辅助工具,根据手术部位设定压力给充气于止血带内,从而压迫肢体,阻止血液循环,达到止血目的,使用后可使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同时,还可使手术出血量降至最低限度,对于四肢远端尤其是四肢末端(前臂、手腕部及下肢足、踝部)手术尤为重要。另一种用途是用于局部静脉麻醉时,将止血带充气到要求的压力,在肢体远端静脉注入局麻药,肢体远端即被麻醉。止血带充气时间不宜超过60到90分钟。现有技术中,止血带通常与带有充气泵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具有自动给止血带充气与放气的功能,但控制器通常只通过充气放气管与止血带连接,或固定设置于止血带上,前者的控制器与止血带之间容易产生漏气的情况;后者不能单独更换止血带,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止血带与控制器可拆卸连接,使用时不易漏气,具有自动充气放气和计时功能,使用方便,节约成本的止血带。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新型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控制器,所述止血带包括充气带和设于充气带尾部的连接带,所述充气带包括设于外层的弹性编织物和设于弹性编织物内的气囊;所述充气带在正面的前部设有第一母魔术贴,所述第一母魔术贴沿充气带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充气带首端的两侧间隔设有与气囊相通的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设有外螺纹;
[0006]所述连接带包括弹性编织物及设于弹性编织物反面的第一子魔术贴,所述第一子魔术贴沿连接带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连接带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带用于穿过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之间的空隙与充气带连接,所述第一子魔术贴与第一母魔术贴相配合;
[0007]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模块、微型气泵,所述控制模块与微型气泵连接;所述壳体的左端设有第二充气管、第二放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与微型气泵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管、第二放气管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充气管、第二放气管分别通过螺母与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连接;所述壳体的右端设有第三放气管,所述第三放气管与第二放气管相通,所述第三放气管的外端设有排气阀。
[0008]优选为,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显示屏、按钮,所述显示屏、按钮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
[0009]优选为,所述第二充气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所
述壳体的外端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
[0010]优选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外端的充气接头,所述充气接头内设有单向阀,所述充气接头与第二充气管相通。
[0011]优选为,所述充气接头设于壳体右端。
[0012]优选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外端的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控制模块连接。
[0013]优选为,所述排气阀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模块连接。
[0014]优选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外端的充电接口。
[0015]优选为,所述充气带在正面的后部设有第二子魔术贴,所述第二子魔术贴沿连接带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第二母魔术贴,所述第二母魔术贴用于连接第二子魔术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通过在止血带设置带有外螺纹的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在控制器设置带有外螺纹的第二充气管、第二放气管,通过螺母将第二充气管、第二放气管分别与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连接,使止血带与控制器可拆卸连接,止血带与控制器之间不易漏气,使用方便。
[0018]2、通过将连接带用魔术贴与充气带固定,再将控制器通过魔术贴与充气带固定,使用时,不会因患者的移动而使止血带与控制器之间产生拉扯现象,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0019]3、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压力传感器、电磁阀、计时器,可以实现自动排气与放气功能,计时器可以实现止血计时功能,使用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止血带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止血带的正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止血带的背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止血带的工作原理框图。
[0024]附图标号:1、控制器;11、充气接头;12、第三放气管;121、排气阀;13、第二充气管;14、第二放气管;15、第二母魔术贴;16、显示屏;17、按钮;21、充气带;211、第一充气管;212、第一放气管;213、第一母魔术贴;214、第二子魔术贴;22、连接带;221、第一子魔术贴;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控制器1,所述止血带包括充气带21和设于充气带21尾部的连接带22,所述充气带21包括设于外层的弹性编织物和设于弹性编织物内的气囊;所述充气带21在正面的前部设有第一母魔术贴213,所述充气带21在正面的后部设有第二子魔术贴214,所述第一母魔术贴213、第二子魔术贴214沿充气带21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充气带21首端的两侧间隔设有与气囊相通的第一充气管211、第一放气管212,所述第一充气管211、第一放气管212设有外螺纹;
[0027]所述连接带22包括弹性编织物及设于弹性编织物反面的第一子魔术贴221,所述
第一子魔术贴221沿连接带22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连接带2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充气管211、第一放气管212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带22用于穿过第一充气管211、第一放气管212之间的空隙与充气带21连接,所述第一子魔术贴221与第一母魔术贴213相配合;
[0028]所述控制器1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第二母魔术贴15;所述第二母魔术贴15用于连接第二子魔术贴214;所述壳体内设有微型气泵、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微型气泵连接;所述壳体的左端设有第二充气管13、第二放气管14,所述第二充气管13与微型气泵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管13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壳体外端设有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壳体的外端设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
[0029]所述第二充气管13、第二放气管14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充气管13通过螺母3与第一充气管211连接,所述第二放气管14通过螺母3与第一放气管212连接;所述壳体的右端设有第三放气管12、充气接头11,所述第三放气管12与第二放气管14相通,所述第三放气管12的外端设有排气阀121,所述排气阀121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充气接头11内设有单向阀,所述充气接头11与第二充气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止血带、控制器,所述止血带包括充气带和设于充气带尾部的连接带,所述充气带包括设于外层的弹性编织物和设于弹性编织物内的气囊;所述充气带在正面的前部设有第一母魔术贴,所述第一母魔术贴沿充气带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充气带首端的两侧间隔设有与气囊相通的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带包括弹性编织物及设于弹性编织物反面的第一子魔术贴,所述第一子魔术贴沿连接带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连接带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带用于穿过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之间的空隙与充气带连接,所述第一子魔术贴与第一母魔术贴相配合;所述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模块、微型气泵,所述控制模块与微型气泵连接;所述壳体的左端设有第二充气管、第二放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与微型气泵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管、第二放气管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充气管、第二放气管分别通过螺母与第一充气管、第一放气管连接;所述壳体的右端设有第三放气管,所述第三放气管与第二放气管相通,所述第三放气管的外端设有排气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芬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