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水建筑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637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泄水建筑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泄水建筑物结构包括进口段、控制段、消能防冲结构、泄槽段、消力池和消力墩,消能防冲结构包括消能网、泄水槽和蓄水池,泄水槽设置在控制段下方,消能网设置在控制段与泄水槽之间;蓄水池位于泄水槽下方,与泄水槽通过第一输水管相连;下泄流量经进口段、控制段后,一部分经消能网、泄水槽流入蓄水池中,蓄水池外接供水、灌溉的第二输水管;另一部分沿泄槽段、消力池、消力墩下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兼顾泄洪、灌溉、供水功能,减小下泄流量流速、降低水头、增大泄流能力、延长渗径,从而可减小挡墙高度、消力池池长及深度,降低了工程量及建造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水头高、流量大、河谷狭窄地区的水库。库。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泄水建筑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泄水建筑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泄水建筑物泄流主要在消力池中消能,由此,一方面,消力池既长又深,工程量和投资较大;另一方面,当泄水建筑物泄槽段末端入池流速大于16m/s时,消力池内不宜设置趾墩、消力墩等辅助消能工,此时需增加消力池的深度和长度,或者设置多级消力池,增加了工程量和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低成本的泄水建筑物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出该泄水建筑物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4]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泄水建筑物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和消力池,消力池中设有消力墩,还包括消能防冲结构,该消能防冲结构包括消能网、泄水槽和蓄水池,其中泄水槽设置在控制段下方,消能网设置在控制段与泄水槽之间;蓄水池位于泄水槽下方,与泄水槽通过第一输水管相连;下泄流量经进口段、控制段后,一部分经消能网、泄水槽流入蓄水池中,蓄水池外接供水、灌溉的第二输水管;另一部分沿泄槽段、消力池、消力墩下泄。
[0005]本专利技术中,消能防冲结构具有消能防冲效果,能够减小下泄流量流速、降低水头、增大泄流能力、延长渗径,从而可减小挡墙高度、消力池池长及深度,降低了工程量及建造成本;同时,能兼顾灌溉、城镇供水功能;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水头高、流量大、河谷狭窄地区的水库,适用性强。
[0006]进一步地,消能网包括方框,方框中并排固定有若干根钢筋,且钢筋按顺水流方向平行排列。
[0007]进一步地,钢筋间距为20mm,直径为10mm~20mm。
[0008]进一步地,泄水槽顶部设有柱体,方框上开设有适配于柱体的通孔,方框插接固定在泄水槽上。
[0009]进一步地,第二输水管上设有电磁阀,用于调节流量。
[001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泄水建筑物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1)收集大坝泄水建筑物最大泄流量Q;
[0012](2)设定泄流量Q经进口段、控制段后,经消能网流入泄水槽的流量Q2,制作能够满足泄流能力要求的消能网;
[0013]Q=Q1+Q2[0014][0015]Q1为流入泄槽段的流量,ε为侧收缩系数;α为形状系数;n为消能网的孔数;ρ为水
的密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m/s2;b为钢筋的长度,m;h为消能网单孔宽度,m;k为流量系数;μ为动力粘滞系数,N
·
s/m2;
[0016](3)由上游至下游依次构筑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和消力池,在消力池中构筑消力墩;
[0017](4)将消能网固定在泄水槽顶部,并将消能网紧贴控制段底部设置,通过第一输水管连接泄水槽与蓄水池,蓄水池通过第二输水管外接,用于供水、灌溉。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成本低,适用性强,能够兼顾灌溉、城镇供水功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消能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泄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如图1所示的泄水建筑物结构,下泄流量经过进口段1、控制段2后,一部分下泄流量通过控制段2底部的消能网3流入泄水槽4,接着通过第一输水管5流入蓄水池6,蓄水池6中的泄流通过第二输水管7引出,用于供水、灌溉,通过调节第二输水管7上电磁阀15的开度控制流量,参见图4,消能网3、泄水槽4、第一输水管5、蓄水池6和第二输水管7共同构成消能防冲结构16。另一部分下泄流量沿泄槽段8、消力池9、消力墩10下泄。
[0025]如图2和图3所示,消能网3包括方框12,方框12中并排焊接有若干根钢筋11。方框12四条边框上设有通孔13,泄水槽4顶部设有适配的柱体14,通过通孔13将消能网3固定在泄水槽4顶部的柱体14上。本实施例中,钢筋11采用HRB335,直径20mm,间距20mm。
[0026]上述泄水建筑物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1)收集大坝泄水建筑物最大泄流量Q;
[0028](2)设定下泄流量Q经消能网3流入泄水槽4的流量Q2,制作能够满足泄流能力要求的消能网3;
[0029]Q=Q1+Q2[0030][0031]Q1为下泄流量Q经消能网3流入泄槽段8的流量;ε为侧收缩系数;α为钢筋11的形状系数;n为消能网3的孔数;ρ为水的密度,kg/m3;g为重力加速度,m/s2;b为钢筋11的长度,m;h为消能网3的单孔宽度,m;k为流量系数;μ为动力粘滞系数,N
·
s/m2。
[0032](3)由上游至下游依次构筑进口段1、控制段2、泄槽段8和消力池9,在消力池9中构筑消力墩10。
[0033](4)将消能网3固定在泄水槽4顶部,并将消能网3紧贴控制段2底部设置,通过第一输水管5连接泄水槽4与蓄水池6,蓄水池通过第二输水管7外接,用于供水、灌溉。
[003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泄水建筑物布置于土坝左岸,为一孔不带闸开敞式溢洪道,由消能网3、泄水槽4、蓄水池6、输水管、进口段1、控制段2、泄槽段8、消力池9、消力墩10组成,全长103.0m,最大下泄流量为42.83m3/s。
[0035]进口段1布置成八字墙挡土形式,进口底宽为4.0~8.0m,顺水流方向长14.0m。控制段2为钢筋砼箱涵,进口底板高程1508.50m,单孔净宽4.0m,净高4.0m,顶板厚0.5m,箱涵顶高程1513.00m,与坝顶齐平,闸室段全长6.5m,底板厚0.8m。陡坡段水平长52.50m,进口高程1508.50m,比降1:3,跌差17.5m,底宽4.0m,矩形断面,墙高1.5~3.0m。陡坡段出口接消力池,消力池墙高6.0m,底宽4.0m,矩形断面水平底板,全长30m。
[0036]泄水建筑物下泄流量Q为42.83m3/s,假定Q2为14m3/s,经计算,当消能网钢筋长度b为4m,孔数n为100,单孔宽度h为0.02m时,侧收缩系数ε为0.85,形状系数α为1.05,水的密度ρ为1000kg/m3,重力加速度g为9.81m/s2,流量系数k为100,动力粘滞系数μ为1.14
×
10
‑3N
·
s/m2,水流经消能网排至泄水槽的流量Q2为14.23m3/s,满足泄流能力要求,则水流经过控制段后流至泄槽段的下泄流量Q1=Q

Q2=42.83

14.23=28.60m3/s。
[0037]泄槽典型断面处的水面线计算结果见表1。
[0038]表1泄槽段沿程水深计算结果
[0039][0040]由表1可知,无消能防冲结构时,泄槽起始计算断面水深为2.27m,流速为4.72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泄水建筑物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口段(1)、控制段(2)、泄槽段(8)和消力池(9),消力池(9)中设有消力墩(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能防冲结构(16),该消能防冲结构(16)包括消能网(3)、泄水槽(4)和蓄水池(6),其中泄水槽(4)设置在控制段(2)下方,消能网(3)设置在控制段(2)与泄水槽(4)之间;蓄水池(6)位于泄水槽(4)下方,与泄水槽(4)通过第一输水管(5)相连;下泄流量经进口段(1)、控制段(2)后,一部分经消能网(3)、泄水槽(4)流入蓄水池(6)中,蓄水池(6)外接供水、灌溉的第二输水管(7);另一部分沿泄槽段(8)、消力池(9)、消力墩(10)下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水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消能网(3)包括方框(12),方框(12)中并排固定有若干根钢筋(11),且钢筋(11)按顺水流方向平行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泄水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筋(11)间距为20mm,直径为10mm~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泄水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泄水槽(4)顶部设有柱体(14),方框(12)上开设有适配于柱体(14)的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方艺翔李凯张士辰朱思远侯文昂毕朝达余熠蔡荨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富水水库管理局宁夏水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