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988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解决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过流面混凝土施工采用定制模板,设计、制造难度大,施工成本高的问题。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特别涉及的是一种高流速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电站泄洪系统出口挑坎设计最大泄洪流速达55m/s,为降低泄洪能量对出口构筑物的破坏,需将泄洪水流上挑至一定高度,在重力作用下泄洪水流自落至河道中心并雾化达到消能目的,挑坎经常被设计为双曲扭面结构形式,即沿水流方向左右侧为不同高次抛物线,一侧高一侧低,垂直水流方向为斜面直线变化,双曲扭面过流面形式极其复杂,任一曲面的几何参数均不同,也不能用曲线面方程拟合,为保证过流双曲扭面过流面体型尺寸、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若采用定制钢模板,设计、制造难度极大,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表面可以一次成型,施工简单,施工成本低,混凝土外光内实,体型尺寸满足设计技术要求,施工效率高的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期结构混凝土浇筑:一期结构混凝土分层浇筑,各分层浇筑成台阶形状,分层高度即台阶高度H1为1.3m~1.7m,双曲扭面过流面与台阶外侧棱角的距离H2为0.8m~1.2m,一期结构混凝土施工采用常规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完成终凝后及时洒水养护,强度达到2.5MPa后人工打毛,为降低台阶外侧棱角处二期抗冲磨混凝土应力集中,将台阶外侧棱角人工凿成圆弧形状,

、盖模系统设置:在一期结构混凝土分层台阶各平面上分别固定若干排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在双曲扭面过流面对一期结构混凝土台阶投影面上呈矩形网格分布,安装时测量人员根据双曲扭面过流面的高次抛物线方程及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在矩形网格所处的位置的平面坐标计算其对应的高程,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包括用于高程调节、支撑盖模15的接安螺栓7和圆形托撑8,接安螺栓7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接安螺栓7下部有第1内螺纹9、上部有第2内螺纹10,接安螺栓7上端有凹槽11,支撑螺杆6的下端与支撑钢筋5焊接,上端与接安螺栓7下部的第1内螺纹9连接,紧固螺杆12依次穿过紧固螺母14、扣件13、纵向围檩17、横向围檩16、盖模15、圆形托撑8与接安螺栓7上部的第2内螺纹10连接,扣件13的中部有通孔与紧固螺杆12动配合,其下端面有两个凹面与二根纵向围檩17配合,二道横向围檩16与盖模15连接,盖模的下面与圆形托撑8的上面连接,圆形托撑8的孔与接安螺栓7的螺孔配合,圆形托撑8焊接在
接安螺栓7的上端头,圆形托撑8直径最小100mm,厚度为2mm~3mm,纵向围檩17、横向围檩16为弹性体,支撑钢筋5作为插筋预埋在一期结构混凝土分层台阶各平面混凝土中,在接安螺栓7的顶部焊接圆形托撑8,由测量放样初步确定支撑钢筋5预埋在一期结构混凝土台阶的位置和圆形托撑8的高程即盖模15安装高程,矩形网格分布的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用于盖模15支撑和紧固,盖模为条形九夹板,由接安螺栓7精确调节盖模到设计高程,利用九夹板弹性形变来拟合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的过流面,在一期结构混凝土上施工安装盖模,条形盖模平行于双曲扭面过流面并位于一期结构混凝土分层台阶上面,盖模15之间先预留等间距的平行于条形盖模的条形窗口,等间距条形窗口即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18,

、二期抗冲磨混凝土浇筑:二期抗冲磨混凝土最大浇筑厚度H=H1+H2,不大于2.5m,二期抗冲磨混凝土沿一期结构混凝土分层从下至上分段浇筑,在一期结构混凝土上从最下面台阶开始,以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18为界分段浇筑二期抗冲磨混凝土,浇筑二期抗冲磨混凝土至最低一段的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18时,暂停混凝土浇筑,人工安装该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模板19,首先按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18尺寸将九夹板加工成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模板19,人工将加工好的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模板19嵌入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18,安装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固定围檩20,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模板19的上面与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固定围檩20用铁钉连接,将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固定围檩20的两端插入并固定在已安装完成的盖模15与纵向围檩17之间,再从相邻的上一级下料兼振捣窗口浇筑二期抗冲磨混凝土,浇筑面距下部暂停混凝土浇筑处已浇筑混凝土距离为2.5m~3.5m,停止浇筑,待混凝土失去塑性前2h~3h,拆除盖模15、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模板19和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的接安螺栓及其以上部分,并用混凝土原浆把接安螺栓7形成的孔洞填平并压实,人工抹面成型后再开始上段二期抗冲磨混凝土浇筑。
[0005]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上部的抗冲耐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及以上,厚度为1m~1.5m,抗冲耐磨混凝土下部为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及以上。
[0006]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在双曲扭面过流面对一期结构混凝土台阶投影面上呈矩形网格分布,间距为0.6m
×
0.75m。
[0007]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

、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施工分两期施,一期混凝土预留平行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的台阶并控制台阶高度和台阶顶部至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的高度,保证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分界线,减少现场混凝土施工组织难度,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二期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磨混凝土利用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用于模板支撑和紧固,利用九夹板弹性形变来拟合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的体型,解决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过流面混凝土施工采用定制模板设计、制造难度大、施工成本高的难题;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材料可重量复利用,拆除简单快捷,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

、二期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混凝土盖模预留平行于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的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解决盖模施工下料和振捣的难题;条形下料兼振捣窗口利用已安装完成的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和纵向围檩固定,安装简单快捷,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施工混凝土一期、二期及分层图。
[0009]图2为二期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混凝土盖模图。
[0010]图3为二期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图。
[0011]图4为盖板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结构图。
[0012]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期结构混凝土浇筑:一期结构混凝土分层浇筑,各分层浇筑成台阶形状,分层高度即台阶高度H1为1.3m~1.7m,双曲扭面过流面与台阶外侧棱角的距离H2为0.8m~1.2m,二期抗冲磨混凝土最大浇筑厚度H=H1+H2,一期结构混凝土施工采用常规混凝土施工工艺,采用组合钢模板,局部木模补缝,拉条固定。混凝土浇筑坍落度为70mm~90mm,泵送入仓,人工振捣,混凝土浇筑完成终凝后及时洒水养护,强度达到2.5MPa后人工打毛,为降低台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曲扭面过流面底板抗冲耐磨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期结构混凝土浇筑:一期结构混凝土分层浇筑,各分层浇筑成台阶形状,分层高度即台阶高度H1为1.3m~1.7m,双曲扭面过流面与台阶外侧棱角的距离H2为0.8~1.2m,一期结构混凝土施工采用常规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完成终凝后及时洒水养护,强度达到2.5MPa后人工打毛,为降低台阶外侧棱角处二期抗冲磨混凝土应力集中,将台阶外侧棱角人工凿成圆弧形状,

、盖模系统设置:在一期结构混凝土分层台阶各平面上分别固定若干排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在双曲扭面过流面对一期结构混凝土台阶投影面上呈矩形网格分布,安装时测量人员根据双曲扭面过流面的高次抛物线方程及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在矩形网格所处的位置的平面坐标计算其对应的高程,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包括用于高程调节、支撑盖模(15)的接安螺栓(7)和圆形托撑(8),接安螺栓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接安螺栓下部有第1内螺纹(9)、上部有第2内螺纹(10),接安螺栓上端有凹槽(11),支撑螺杆(6)的下端与支撑钢筋(5)焊接,上端与接安螺栓下部的第1内螺纹(9)连接,紧固螺杆(12)依次穿过紧固螺母(14)、扣件(13)、纵向围檩(17)、横向围檩(16)、盖模(15)、圆形托撑(8)与接安螺栓上部的第2内螺纹(10)连接,扣件(13)的中部有通孔与紧固螺杆(12)动配合,其下端面有两个凹面与二根纵向围檩(17)配合,二根横向围檩(16)与盖模(15)连接,盖模的下面与圆形托撑(8)的上面连接,圆形托撑的孔与接安螺栓的螺孔配合,圆形托撑焊接在接安螺栓的上端头,圆形托撑的直径最小100mm,厚度为2mm~3mm,纵向围檩、横向围檩为弹性体,支撑钢筋(5)作为插筋预埋在一期结构混凝土分层台阶各平面混凝土中,在接安螺栓的顶部焊接圆形托撑,由测量放样初步确定支撑钢筋预埋在一期结构混凝土台阶的位置和圆形托撑的高程即盖模安装高程,矩形网格分布的可调节可拆卸支撑紧固装置用于盖模的支撑和紧固,盖模为条形九夹板,由接安螺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均王继敏王泽光王金国邵正鹏张贵科侯燕妮张东明倪迎峰汪彭生刘宗显杜成波
申请(专利权)人: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