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30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镜片中心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的外围均匀布设向外辐射的主辐条,主辐条由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排列而成,每一条主辐条上具有相同个数的圆形微透镜,在主辐条上形成若干个主环圈,每个主环圈上的圆形微透镜数量一样;每两条主辐条之间还设有附加辐条,每一条附加辐条也由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排列而成;所有圆形微透镜为第二屈光部分,镜片除圆形微透镜以外的其余部分为第一屈光部分。此结构设计类似人眼睫状肌内的辐射状纤维形态,对睫状肌的调节作用更加灵活,可有效缓解眼睛为看清周围物体而产生的眼轴拉长以及睫状肌紧绷,进而抑制久而久之导致的近视加深,附加辐条的设计使近视防控技术更加精确。技术更加精确。技术更加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


[0001]本技术涉及眼镜镜片的
,尤其与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的结构设计有关。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睫状肌是控制瞳孔大小与维持晶状体曲度的肌肉,睫状肌本身会随着眼睛看近或看远,而发生一定收缩或放松。眼睛看近时肌肉处于紧绷状态不能放松,长期高度集中看近物导致睫状肌调节痉挛而容易引发近视。
[0003]目前,市面上普通的近视镜片多为单光镜片,其特点在于平行光线经镜片折射穿过眼球中心区域到达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影像,使人看清物体,但同时,由于眼球是个圆状体,经过镜片上端、下端以及左右两端的平行光线会直达到视网膜后面,造成用眼四周边缘区域呈现类似老花的情况,导致视物不清,进而为看清周围事物,睫状肌就会紧绷,迫使眼轴拉长,久而久之,加深近视的发展。
[0004]为此,有业者对近视镜片的结构进行改进,研发设计了多焦镜片,比如:201310628174.8公开了提供一种眼镜片,201921237002.7公开了一种复合离焦多焦点聚氨酯镜片,201921239673.7公开了一种加强多焦点聚氨酯镜片,但是,现有技术的多焦区域分布杂乱无序,与人体眼球特点不符,对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并不理想,对抑制近视的效果不佳。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多焦镜片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考虑了人体眼球的结构特点,结合人眼睫状肌内的辐射状纤维形态,开发设计了本技术的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可达到更好地调节睫状肌、缓解视力疲劳和抑制近视发展的功能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镜片中心为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镜片中心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的外围均匀布设向外辐射的一条条主辐条,每一条主辐条由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排列而成,每一条主辐条上具有相同个数的圆形微透镜,最小的圆形微透镜组成主辐条上第一个主环圈,以此铺展开,在主辐条上形成若干个主环圈,每个主环圈上的圆形微透镜数量一样;每两条主辐条之间还设有附加辐条,每一条附加辐条也由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排列而成;所有圆形微透镜为第二屈光部分,镜片除圆形微透镜以外的其余部分为第一屈光部分,第一屈光部分具有用于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第一屈光力,第二屈光部分具有与第一屈光力不同且用于抑制眼睛屈光不正发展的第二屈光力。
[0009]所述每一条主辐条有10个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在镜片中心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的外围主辐条上形成10个主环圈。
[0010]所述第一主环圈上的圆形微透镜共有26

36个。
[0011]所述镜片光学中心位置到主辐条上最小圆形微透镜的中心点位置的距离为6.2mm

6.4mm,镜片光学中心位置到主辐条上最大圆形微透镜的中心点位置的距离为18.8mm

22.6mm。
[0012]所述第二屈光部分由377

522个尺寸呈现一定规律排列的圆形微透镜组成,第二屈光部分的圆形微透镜按一圈圈逐渐变大的规律排列。
[0013]所述附加辐条在相邻两条上的圆形微透镜数量不一样,并且相邻两条附加辐条上的圆形微透镜位置错开分布,一条由4个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组成,一条由5个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组成,并且以此循环数列式排布,在附加辐条上形成9个附加环圈,每个附加环圈上的圆形微透镜数量一样,有13

18个微透镜。
[0014]所述附加辐条上的每个圆形微透镜都分布在相邻两条主辐条上的4个圆形微透镜的中间位置。
[0015]所述主辐条的第一主环圈圆形微透镜的直径为0.4mm

0.8mm;第二主环圈圆形微透镜的直径为0.6mm

1.0mm,以此类推,随主环圈圆形微透镜直径逐渐递增,到第十主环圈圆形微透镜的直径为2.2mm

2.6mm,主环圈与主环圈之间的微透镜边缘间距均为0.1mm。
[0016]所述附加辐条的第一附加环圈圆形微透镜的直径为
[0017]0.4mm

0.6mm;第二附加环圈圆形微透镜的直径为0.5mm

0.7mm,以此类推,随附加环圈圆形微透镜直径逐渐递增,到第九附加环圈圆形微透镜的直径为1.2mm

1.4mm。
[0018]所述第二屈光部分上的圆形微透镜在镜片表面呈凸起状,其度数为+1.50D至+5.50D。
[0019]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专利相比,第二屈光部分由许多圆形微透镜组成主辐条和附加辐条形状,并且在主辐条和附加辐条上的每排圆形微透镜的直径在逐渐往外变大。本技术的结构设计更加符合眼球特点,通过设计类似人眼睫状肌内的辐射状纤维形态,对睫状肌的调节作用更加灵活,越往外,环圈越大,圆形微透镜越大,眼球看四周近物时更加轻松,进一步缓解眼睛为看清周围物体而产生的眼轴拉长以及睫状肌紧绷现象,缓解视力疲劳,有效抑制久而久之导致的近视加深。本技术附加辐条的设计弥补了主辐条与主辐条之间间隙太大导致抑制近视效果不佳的情况,使近视防控技术更加精确。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屈光部分放大图一;
[0023]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屈光部分放大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2,镜片中心为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A。人眼虹膜直径约12mm,中央有圆形瞳孔,似照像机的光圈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或开大,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量。本技术的镜片2通过模拟眼球收缩放大的形态,将镜片中心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A的直径设计成12mm。
[0025]在镜片中心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A的外围均匀布设向外辐射的一条条主辐条B,每一条主辐条B由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1排列而成,每一条主辐条B上具有相同个数的圆形微透镜1,最小的圆形微透镜1组成主辐条B上第一个主环圈B1,以此铺展开,在主辐条B上形成若干个主环圈B1,每个主环圈B1上的圆形微透镜1数量一样。每两条主辐条B之间还设有附加辐条C,每一条附加辐条C也由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1排列而成。本技术将主辐条B和附加辐条C组合的设计类似人眼睫状肌内的辐射状纤维。
[0026]所有圆形微透镜1为第二屈光部分。镜片2上除圆形微透镜1以外的其余部分(包括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A)为第一屈光部分。第一屈光部分具有第一屈光力,第一屈光力用于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第二屈光部分具有第二屈光力,第二屈光力与第一屈光力不同,且第二屈光力用于抑制眼睛屈光不正发展。
[0027]本技术根据镜片2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优化设计,所述每一条主辐条B有10个逐渐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其特征在于:镜片中心为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镜片中心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的外围均匀布设向外辐射的一条条主辐条,每一条主辐条由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排列而成,每一条主辐条上具有相同个数的圆形微透镜,最小的圆形微透镜组成主辐条上第一个主环圈,以此铺展开,在主辐条上形成若干个主环圈,每个主环圈上的圆形微透镜数量一样;每两条主辐条之间还设有附加辐条,每一条附加辐条也由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排列而成;所有圆形微透镜为第二屈光部分,镜片除圆形微透镜以外的其余部分为第一屈光部分,第一屈光部分具有用于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第一屈光力,第二屈光部分具有与第一屈光力不同且用于抑制眼睛屈光不正发展的第二屈光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条主辐条有10个逐渐变大的圆形微透镜,在镜片中心非球面近视用眼区域的外围主辐条上形成10个主环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环圈上的圆形微透镜共有26

36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光学中心位置到主辐条上最小圆形微透镜的中心点位置的距离为6.2mm

6.4mm,镜片光学中心位置到主辐条上最大圆形微透镜的中心点位置的距离为18.8mm

22.6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睫状肌多焦点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屈光部分由377

522个尺寸呈现一定规律排列的圆形微透镜组成,第二屈光部分的圆形微透镜按一圈圈逐渐变大的规律排列。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斌吴建选刘斌王旭静
申请(专利权)人:艾普偏光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