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66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1
提供了一种眼镜镜片及其相关技术,该眼镜镜片具备:基底区域,其使从物体侧的面入射的光束从眼球侧的面出射,经由眼睛而会聚于视网膜上的位置A;以及多个散焦区域,其与基底区域相接,散焦区域包含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屈光力是基底区域的屈光力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眼镜镜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镜镜片。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抑制近视等折射异常的发展的眼镜镜片,有在作为物体侧的面的凸面形成有具有与该凸面不同的曲面并从该凸面突出的多个凸状区域的眼镜镜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结构的眼镜镜片,从物体侧的面入射并从眼球侧的面射出的光束原则上在佩戴者的视网膜上聚焦,通过了凸状区域的部分的光束在比视网膜上更靠近物体侧的位置聚焦,由此抑制近视的发展。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美国申请公开第2017/0131567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使通过了作为第二折射区域的多个凸状区域的光束聚光于视网膜的近前来抑制近视发展。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发挥近视发展抑制效果时的机理,本专利技术人再次进行了研究。
[0008]为了理解近视发展抑制效果的机理,理解近视发展的机理是近路。
[0009]作为近视发展的机理,有调节滞后理论。近视时,本来眼球应发挥规定的调节力,但实际上眼球所发挥的调节力有时不足。该调节力的不足部分为调节滞后。
[0010]在存在调节滞后的情况下,产生通过眼球(详细而言,瞳孔)的光束会聚而形成的像存在于视网膜的深处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促进眼轴长度的延长(眼球成长),近视发展。将该假说称为调节滞后理论。
[0011]直接检测该像存在于视网膜的深处还是存在于近前的传感器被认为在眼睛中不存在。另一方面,根据调节滞后理论,检测视网膜上的像的变化的某种机制应该存在于人类中。
[0012]作为该机制之一的可能性,可以考虑检测由调节微动引起的该像的变化。
[0013]例如,在该像存在于视网膜的深处的情况下,来自物体的光束在视网膜作为会聚光束入射。当眼球内的晶状体的调节力被松开(睫状体松缓而晶状体变薄)时,像进一步向里侧移动,视网膜的光斑的尺寸变大。相反地,当调节增强(睫状体张紧而晶状体变厚)时,视网膜的光斑的尺寸变小。可认为存在如下机制:通过视神经或之后的皮质产生的信息处理来检测由调节微动导致的光斑的大小的变化,发出促使眼球生长的信号,近视发展。
[0014]本说明书的“光斑”是指物体点的光通过眼镜镜片的一部分和眼球光学系统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在对焦的情况下成为一点,在不对焦的情况下(散焦的情况下)成为具有大小的光的分布。
[0015]作为检测视网膜上的像的变化的机制的另一种可能性,可举出光斑的光量密度的检测。
[0016]在照射的光量恒定的情况下,光斑的面积越小,光量密度越大。当眼球内的晶状体的调节力被松开时,像进一步向里侧移动,视网膜的光斑的光量密度变低。相反,如果调节增强,则视网膜的光斑的光量密度变高。认为存在如下机制:通过视神经或之后的皮质产生的信息处理来检测由调节微动引起的光斑光量密度的变化,发出促使眼球生长的信号,近视发展。
[0017]无论是哪种机制,作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机理,利用基于眼球调节微动的物体点的视网膜上的光斑的尺寸的变化(或光量密度变化)的感知来抑制近视发展。即,认为每规定的眼球调节量的光斑的尺寸的变化量或光量密度变化量越大,近视发展抑制效果越高(观点1)。
[0018]如在上述调节微动中例示的那样,在该像存在于视网膜的深处的情况下,来自物体的光束在视网膜作为会聚光束入射。将会聚光束所形成的光的波面称为会聚波面。即,根据上述调节滞后理论,入射到视网膜的波面在会聚波面时近视发展。
[0019]如果这样,则相反地,如果形成发散波面入射到视网膜的状况,则能够抑制近视发展(观点2)。实际上,在专利文献1中,在眼镜镜片设置第二折射区域,与通过第一折射区域的光束会聚的焦点不同,使通过第二折射区域的光束在视网膜的近前会聚。通过第二折射区域的光束在视网膜的近前会聚意味着发散波面相对于视网膜入射。
[0020]基于上述观点1以及观点2,为了使发散光束入射到视网膜,并且增大每规定的眼球调节量的光斑的大小(或者光量密度)的变化,增大该漫射光束的发散度导致近视发展抑制效果的提高。
[0021]为了增大发散光束的发散度,增大专利文献1中所说的凸状区域的尺寸(例如:直径)或屈光力(屈光力)即可。
[0022]另一方面,若增大凸状区域的尺寸,相应地,专利文献1中所说的第一折射区域(实现处方度数的基底区域)所占的面积变小。这会导致眼镜镜片的佩戴感的降低。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持眼镜镜片的佩戴感并提高近视发展抑制效果的技术。
[002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5]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在采用散焦区域这样的表达作为包含凸状区域的概念的基底上,想到了作为构成散焦区域的部分而设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方式。想到了在第一部分中通过具备相当于基底区域的屈光力而有助于维持佩戴感,在第二部分中使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至位置A的方式。
[0026]基于上述见解,想到了以下的各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涉及一种眼镜镜片,其具备:使从物体侧的面入射的光束从眼球侧的面出射并经由眼睛会聚到视网膜上的位置A的基底区域;以及与所述基底区域相接的多个散焦区域,所述散焦区域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屈光力是所述基底区域的屈光力的
±
0.12D的范围内的值,所述散焦区域中通过第二部分的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至所述位置A。
[002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是第一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为球面形状。
[002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是第一方式所述的方式,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为非球面的曲面形状。
[0030]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为第一至第三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式,其中,所述散焦区域是凸状区域,所述眼镜镜片是近视发展抑制镜片。
[0031]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是第一至第四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式,其中,散焦区域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基底区域不具有追加棱镜作用。
[0032]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为第一至第五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式,其中,在将视角[分]设为X轴、将光量密度设为Y轴时的坐标图中,在视角零处的光量密度的峰的外侧,光量密度成为零,进而在从其光量密度成为零的视角向外侧,光量密度比零高。
[0033]能够与上述的方式组合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如下所述。
[0034]散焦区域是凸状区域。
[0035]第一部分是中央部,第二部分是周边部。
[0036]第二部分是旋转对称非球面(截面圆弧状)的曲面形状。
[0037]作为凸状区域的俯视下的配置的一例,可列举出以各凸部区域的中心成为正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各自独立地离散配置(各凸状区域的中心配置于蜂窝结构的顶点)的例子。
[0038]凸状区域的直径优选为0.6~2.0mm左右。凸状区域的突出高度(突出量)优选为0.1~10μm左右,优选为0.5~2.0μm左右。...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眼镜镜片,其具备:基底区域,其使从物体侧的面入射的光束从眼球侧的面出射,经由眼睛会聚到视网膜上的位置A;以及与所述基底区域相接的多个散焦区域,所述散焦区域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屈光力是所述基底区域的屈光力的
±
0.12D的范围内的值,所述散焦区域中通过第二部分的光束作为发散光入射至所述位置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镜片,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为球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镜片,其中,所述第二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华
申请(专利权)人: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