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系统及轨道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624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道系统及轨道车辆,所述风道系统包括空调机组、新风入口装置、以及主风道,所述新风入口装置包括新风格栅和新风道,所述新风道的外端为进风口、内端为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通过向上折弯或弯曲的通道相连通,且所述通道内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两侧边缘与所述通道的侧壁之间形成过风口;所述主风道为集成有送风道、回风道、废排风道的一体式结构,在横断面上,所述送风道处于中间位置;所述回风道的回风腔位于所述送风腔的两侧,并具有从顶部向外下方倾斜的斜面;所述废排风道的废排腔位于所述送风腔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回风腔的下方。该风道系统特别适用于窄断面车体,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风道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的技术问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系统及轨道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轨道车辆的风道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设有所述风道系统的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高速动车组空调系统中,空调机组一般采用嵌入式安装结构,如CN 112977506 A公开的轨道车辆模块化中顶板结构,其风道分为主送风道、支送风道、回风道、废排风道等。
[0003]这种风道结构复杂,横向尺寸较大,仅能适用于断面较宽的车体,对于窄断面车体,由于车内空间紧张,无太多空间布置上述风道,需压缩风道空间,以节省内装空间,难以保证通风性能。
[0004]另外,还存在新风混合雨水进入风道的问题,防范方法是在进风口处设置雨水分离器及排雨水管,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占用空间较大、不易检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系统。该风道系统特别适用于窄断面车体,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风道系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所述风道系统的轨道车辆。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系统,包括位于车顶的空调机组、位于所述空调机组左右两侧的新风入口装置、以及位于所述空调机组前后两端的主风道,所述主风道在车顶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新风入口装置包括新风格栅和新风道,所述新风道的外端为进风口、内端为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通过向上折弯或弯曲的通道相连通,且所述通道内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两侧边缘与所述通道的侧壁之间形成过风口;所述主风道为集成有送风道、回风道、废排风道的一体式结构,在横断面上,所述送风道的送风腔呈矩形形状并处于中间位置;所述回风道的回风腔位于所述送风腔的两侧,并具有从顶部向外下方倾斜的斜面;所述废排风道的废排腔呈扁平的矩形形状,其位于所述送风腔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回风腔的下方。
[0008]可选地,所述新风道的进风口处设有第一缩口,并在出风口处设有第二缩口;在进风方向上,所述第一缩口的投影小于等于所述挡水板的投影,在出风方向上,所述挡水板的投影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缩口的投影。
[0009]可选地,所述挡水板在所述新风道的内部从外上方向内下方倾斜布置,其上边缘连接于所述新风道的进风口的上边缘。
[0010]可选地,所述新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为倾斜的风口,在车体宽度方向上,所述进风口的下边缘比上边缘更加远离车体中心线,所述出风口的下边缘比上边缘更加接近车体中心线,且所述进风口的倾斜幅度大于所述出风口的倾斜幅度。
[0011]可选地,所述回风道的外侧壁设有回风孔,来自客室内的回风以散回方式通过所
述回风孔进入所述回风道的回风腔。
[0012]可选地,所述空调机组集成有废排风机,所述废排风机通过所述废排通道及设置在卫生间及厨房的废排支风道将废气排出车外。
[0013]可选地,所述送风道通过位于车顶的孔板送风口或侧顶送风口将经过处理的新风送至客室内。
[0014]可选地,所述新风道的出风口设有外边缘,所述外边缘与空调机组压铆连接并通过螺栓紧固,两者之间在压铆部位设有密封圈。
[0015]可选地,所述空调机组中集成有新风阀、废排风阀及压力保护阀。
[0016]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的风道系统,其中,所述风道系统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
[001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风道系统,其新风道具有向上折弯或弯曲的角度,且回风道具有从顶部向外下方倾斜的斜面。这样,在不降低进风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在横向上占据的空间,从而能够更好地适用于窄断面车体,而且,由于新风道内部并非直通通路,并设有挡水板,来自外界的新风需要通过具有倾斜角度的新风道才能进入空调机组,在此过程中还要从挡水板两侧的过风口流过,在向上折弯或弯曲的角度以及挡水板的阻挡作用下,新风气流先分流再合流,并在分流、合流的过程中,向上沿曲折的路线流动,其流动轨迹在新风道内部呈多次转向的三维复合运动形态,可有效防止雨水与新风混合进入空调机组,从而节省雨水分离器及排雨水管路,达到精简零部件、降低成本、节省空间等目的。
[0018]此外,由于主风道为集成有送风道、回风道、废排风道的一体式结构,解决了小断面车体侧墙无法设置支送风道、回风道、废排风道等问题。这种高度集成的风道系统,具有节约空间、安装方便、降低成本、送风均匀等优点。
[001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设有所述风道系统,由于所述风道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设有该风道系统的轨道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风道系统的俯视图;
[0022]图3为图2的A

A视图;
[0023]图4为图1中的一段主风道的侧视图;
[0024]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25]图6为图5的C

C视图
[0026]图7为图2的B

B视图;
[0027]图8为图7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9为新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图9所示新风道的剖视图。
[0030]图中:
[0031]1.空调机组 2.新风入口装置 21.新风格栅 22.新风道 221.进风口 222.出风口 223.通道 224.挡水板 225.过风口 226.第一缩口 227.第二缩口 228.外边缘 229.螺栓 230.密封圈 3.主风道 31.送风道 311.孔板送风口 32.回风道 321.回风孔 33.废排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34]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风道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

A视图。
[0035]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风道系统,主要由空调机组1、新风入口装置2、主风道3等部分构成。
[0036]其中,空调机组1采用嵌入式结构安装于车体顶部,车体顶部在空调机组1的左右两侧设有新风入口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空调机组1的每一侧设有两个新风入口装置2,共计四个新风入口装置2,主风道3位于空调机组1的前后两端,在车顶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
[0037]主风道3为多段拼接结构,每一段主风道1分别通过吊装机构固定在车体的内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系统,包括位于车顶的空调机组(1)、位于所述空调机组(1)左右两侧的新风入口装置(2)、以及位于所述空调机组(2)前后两端的主风道(3),所述主风道(3)在车顶沿车体长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入口装置(2)包括新风格栅(21)和新风道(22),所述新风道(22)的外端为进风口(221)、内端为出风口(222),所述进风口(221)与出风口(222)之间通过向上折弯或弯曲的通道(223)相连通,且所述通道(22)内设有挡水板(224),所述挡水板(224)的两侧边缘与所述通道(223)的侧壁之间形成过风口(225);所述主风道(3)为集成有送风道(31)、回风道(32)、废排风道(33)的一体式结构,在横断面上,所述送风道(31)的送风腔呈矩形形状并处于中间位置;所述回风道(32)的回风腔位于所述送风腔的两侧,并具有从顶部向外下方倾斜的斜面;所述废排风道(33)的废排腔呈扁平的矩形形状,其位于所述送风腔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回风腔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道(22)的进风口处设有第一缩口(226),并在出风口处设有第二缩口(227);在进风方向上,所述第一缩口(226)的投影小于等于所述挡水板(224)的投影,在出风方向上,所述挡水板(224)的投影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缩口(227)的投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224)在所述新风道(22)的内部从外上方向内下方倾斜布置,其上边缘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姿张玉刚马冰冰储成龙赵泽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