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951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直流供电装置,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直流供电装置包括:印制电路板;直流供电电路,设置于印制电路板的一侧,与电源连接,将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目标直流电压;导流条,分别与直流供电电路和负载连接,将目标直流电压接入负载;散热器,设置于印制电路板上直流供电电路的同一侧,为直流供电装置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流条传输直流供电电路输出的目标直流电压,替代现有基于印制电路板上铜线和铜膜传输的方式,降低了直流供电装置输出部分的温升和目标直流电压的压降,然后,通过将直流供电电路和导流条均设置在印制电路板的一侧,共同通过散热器散热,解决了现有大功率的直流供电装置采用水冷铜管散热,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供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进步,数码产品的充电功率越来越大,需要大功率的直流供电电源为数码产品充电;相关技术中,大功率的直流供电装置的输出电流较大,产生的热量较高,通常采用水冷铜管散热,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供电装置,旨在解决如现有大功率的直流供电装置采用水冷铜管散热,散热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供电装置,直流供电装置包括:
[0006]印制电路板;
[0007]直流供电电路,设置于印制电路板的一侧,与电源连接,用于将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目标直流电压;
[0008]导流条,分别与直流供电电路和负载连接,用于将目标直流电压接入负载;
[0009]散热器,设置于印制电路板上直流供电电路的同一侧,用于为直流供电装置散热。
[0010]可选地,导流条包括:
[0011]第一带状导电金属,一端与直流供电电路的输出正极连接,另一端与负载的正极连接;
[0012]第二带状导电金属,一端与直流供电电路的输出负极连接,另一端与负载的负极连接。
[0013]可选地,散热器为长条形,散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低转速的直流风扇。
[0014]可选地,直流供电电路包括:
[0015]第一整流滤波模块,与电源连接,用于对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得到直流脉动高压;
[0016]逆变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周期,生成初始控制信号;
[0017]高压逆变模块,分别与第一整流滤波模块和逆变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初始控制信号,对直流脉动高压进行逆变,得到占空比可调的高频交变方波电压;
[0018]电压转换模块,与高压逆变模块连接,用于将高频交变方波电压转换为目标高频交变方波电压;
[0019]第二整流滤波模块,分别与电压转换模块和负载连接,用于对目标高频交变方波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得到目标直流电压,为负载供电。
[0020]可选地,高压逆变模块包括:
[0021]信号增强单元,与逆变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初始控制信号进行电压和电流增强,
得到目标控制信号;
[0022]第一开关单元,与信号增强单元连接,用于根据目标控制信号导通,对直流脉动高压进行逆变,得到高频交变方波电压。
[0023]可选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
[0024]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分别与电解电容C1的负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二极管D2的正极和信号增强单元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分别与信号增强单元和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还通过电阻R4和电阻R5分别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整流滤波模块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0025]三极管Q2,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6分别与电解电容C2的负极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信号增强单元、三极管Q2的发射极、二极管D4的正极和第一整流滤波模块连接;电解电容C2的正极分别与信号增强单元和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解电容C2的负极连接,还通过电阻R9和电阻R10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
[0026]可选地,逆变控制模块包括:
[0027]逆变驱动单元,与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用于根据预设周期,生成驱动信号,并输出驱动信号;
[0028]第二开关单元,分别与逆变驱动单元和信号增强单元连接,用于根据驱动信号生成初始控制信号,并输出初始控制信号。
[0029]可选地,逆变控制模块还包括:
[0030]过载检测单元,与第二整流滤波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第二整流滤波模块输出的反馈电流,输出过载检测信号;
[0031]逆变驱动单元,还与过载检测单元连接,还用于根据过载检测信号,调整驱动信号的占空比。
[0032]可选地,逆变控制模块还包括:
[0033]过压检测单元,与第二整流滤波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目标直流电压,输出过压检测信号;
[0034]逆变驱动单元,还与过压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根据过压检测信号,调整驱动信号的占空比。
[0035]可选地,逆变控制模块还包括:
[0036]过温保护单元,分别与逆变驱动单元和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在直流供电装置散热异常时关断,控制逆变驱动单元与电压转换模块断开,使逆变驱动单元停止工作。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供电装置,通过导流条传输直流供电电路输出的目标直流电压,替代现有基于印制电路板上铜线和铜膜传输的方式,增加了传输部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促进热量散发,从而降低了直流供电装置输出部分的温升,然后,通过将直流供电电路和导流条均设置在印制电路板的一侧,共同通过散热器散热,解决了现有大功率的直流供电装置采用水冷铜管散热,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大功率的直流供电装置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直流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直流供电装置的直流供电电路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直流供电装置的直流供电电路原理图。
[0042]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4]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5]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装置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装置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装置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供电装置包括:印制电路板;直流供电电路,设置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一侧,与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目标直流电压;导流条,分别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和负载连接,用于将所述目标直流电压接入所述负载;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直流供电电路的同一侧,用于为所述直流供电装置散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条包括:第一带状导电金属,一端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的输出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的正极连接;第二带状导电金属,一端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的输出负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载的负极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为长条形,所述散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低转速的直流风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供电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滤波模块,与电源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得到直流脉动高压;逆变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周期,生成初始控制信号;高压逆变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整流滤波模块和所述逆变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控制信号,对所述直流脉动高压进行逆变,得到占空比可调的高频交变方波电压;电压转换模块,与所述高压逆变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高频交变方波电压转换为目标高频交变方波电压;第二整流滤波模块,分别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和负载连接,用于对所述目标高频交变方波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得到目标直流电压,为所述负载供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逆变模块包括:信号增强单元,与所述逆变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初始控制信号进行电压和电流增强,得到目标控制信号;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信号增强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控制信号导通,对所述直流脉动高压进行逆变,得到所述高频交变方波电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分别与电解电容C1的负极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二极管D2的正极和所述信号增强单元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庆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百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