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80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包括驱动电机和后桥轴,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两个,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后桥轴两侧错位对向设置,所述后桥轴的中部设置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输入端处设置动力传入机构,所述动力传入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动力传入机构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与动力传入机构直接啮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具有安装方便,空间占用小,为双电机同步输出前提供缓冲的效果。为双电机同步输出前提供缓冲的效果。为双电机同步输出前提供缓冲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


[0001]本技术涉及机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镇居民日趋富裕,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前小型城市变成了中型城市,从前的一些县级城镇发展成了繁荣的小型城市,特别是象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沿海地区,各个村子之间连接成了一个工业基地,从前的农民变为了市民,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城镇的繁荣,与此同时,城市的格局也有了较大的调整,一般城市都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等的分布,由于布局的变化,带来了距离的增大,以往利用自行车可以解决的事情往往需要快速的摩托车、电动车来解决,否则,在时间上不够用,办事效率低,另外,随着沿海地区的不断发展,内地或山区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广大的山区农民为了摆脱贫穷的面貌,家庭中搞起了副业,购买电动三轮车的用户也逐渐增多,以车代步,以此降低体力劳动,但是,由于山区地势高低不平,山路崎岖,使用与城市间奔跑的三轮电动车显得动力不足,甚至有时会因动力不足在爬坡时会带来后退的问题,如果在电动三轮车中使用较大的电机,会提高三轮车车厢的高度,给三轮车的稳定性带来不利的因素,这种三轮电动车在山区行驶,存在着一定的潜在的危险性,因此,需要提高三轮动力,满足山区需要、扩大电动车市场。
[0003]经检索,专利号为CN20410980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属于电动车领域,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为两个,两个电机对向设置,两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两个电机输出齿轮对称啮合在一个大齿轮的两侧,大齿轮上设置有同心小齿轮,两个电机的轴线和大齿轮轴线位于一个平面上。此技术虽然能够解决增加动力,避免后桥机组过高,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两个电机错位对称设置,与后桥差速器动力齿轮接口距离较远,难以安装;此外,双电机在爬坡时才会同时启动,提高爬坡动力,当第二电机刚启动时,转速无法快速与第一电机同步,会产生制动效果,降低驱动力,在爬坡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根据此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包括驱动电机和后桥轴,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两个,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后桥轴两侧错位对向设置,所述后桥轴的中部设置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输入端处设置动力传入机构,所述动力传入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动力传入机构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与动力传入机构直接啮合连接,所述动力传入机构包括传导齿轮C和缓冲齿轮组,所述缓冲齿轮组包括缓冲轮盘和传导齿轮D,所述
缓冲轮盘与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导齿轮D和所述缓冲轮盘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便于转动,所述缓冲轮盘的外周边设置有连接槽和推块A,所述传导齿轮D的内侧设置有与连接槽适配的连接架和推块B,所述传导齿轮D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缓冲轮盘转动连接,所述推块A和所述推块B由用于传导动力的互相适配的推面和用于卸力的弧面组成,所述缓冲轮盘与所述传导齿轮D相对转动一周时,所述推块A和所述推块B的推面啮合。
[0007]通过设置有缓冲齿轮组,调节两个驱动电机在启动初期不同的转速,缓冲齿轮组与传导齿轮C共用同一个齿轮轴,缓冲轮盘与传导齿轮C同轴转动,而传导齿轮C由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旋转,当第一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传导齿轮D旋转时,由于转速差,缓冲轮盘与传导齿轮D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为最终的同步旋转做缓冲,随着第一驱动电机的转速逐渐提升,在空载状态下传导齿轮D转速在短时间内超过缓冲轮盘,使得推块B与推块A啮合,此时两个驱动电机同步完成。
[000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导齿轮A和传导齿轮B,所述传导齿轮B与所述传导齿轮D啮合连接。
[0009]通过设置有传动机构,动力连接第一驱动电机和缓冲齿轮组,由于差速器周边空间小,难以容纳两个驱动电机,通过传导机构作为桥梁,使得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能够错位对向排列,达到双电机驱动目的的同时,解决了空间占用问题。
[0010]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由第一电机驱动齿轮组成,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由第二电机驱动齿轮组成,所述第一电机驱动齿轮与传导齿轮A啮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驱动齿轮与所述传导齿轮C啮合连接。
[0011]通过设置的第二驱动电机与动力轴直接连接,第一驱动电机与动力轴间接连接,能够弥补双电机同步工作前的输出效率差,第二驱动电机作为常在动力来源,第一驱动电机作为补充动力来源。
[0012]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在所述差速器两侧呈135
°
~180
°
的错角排列,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设置安装架与所述后桥轴固定连接。
[0013]通过设置错角排列方式安装两个驱动电机,用于最大化降低空间占用,同时能够避免后桥整体高度过高,由此降低车厢高度,提升车辆行驶和斜坡停车时的车身平稳性。
[0014]由上可知,包括驱动电机和后桥轴,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两个,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后桥轴两侧错位对向设置,所述后桥轴的中部设置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输入端处设置动力传入机构,所述动力传入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动力传入机构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与动力传入机构直接啮合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安装方便,空间占用小,为双电机同步输出前提供缓冲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的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的缓冲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的缓冲轮盘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的传导齿轮D 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1、后桥轮毅A;2、后桥轴;3、第一驱动电机;4、差速器;5、第二驱动电机;6、后桥轮毅B;7、第一电机驱动齿轮;8、传导齿轮A;9、传导齿轮B;10、传导齿轮C;11、第二电机驱动齿轮;12、缓冲齿轮组;13、缓冲轮盘;14、传导齿轮D;15、推块A;16、连接槽;17、连接架;18、推块B。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包括驱动电机和后桥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设置有两个,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和第二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在所述后桥轴(2)两侧错位对向设置,所述后桥轴(2)的中部设置差速器(4),所述差速器(4)输入端处设置动力传入机构,所述动力传入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齿轮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动力传入机构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的输出齿轮与动力传入机构直接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入机构包括传导齿轮C(10)和缓冲齿轮组(12),所述缓冲齿轮组(12)包括缓冲轮盘(13)和传导齿轮D(14),所述缓冲轮盘(13)与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导齿轮D(14)和所述缓冲轮盘(13)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便于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错位对向设置的双电机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轮盘(13)的外周边设置有连接槽(16)和推块A(15),所述传导齿轮D(14)的内侧设置有与连接槽(16)适配的连接架(17)和推块B(18),所述传导齿轮D(14)通过所述连接架(17)与所述缓冲轮盘(13)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贺魏玉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风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