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多档位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633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8
一种双电机多档位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属于汽车混动变速器技术领域。输入轴S的输入端发动机动力系统ENG连接,输入轴S的的输出端与第三行星排连接,EM1第一电机与第三行星排连接,C1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三行星排和EM2第二电机的一端之间,EM2第二电机与第一行星排连接,C2第二离合器一端与第三行星排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以及第二行星排连接,输出轴O一端与第二行星排及第一行星排连接,另一端与车轮连接;B1第一制动器与第二行星排连接。两个行星排轮系可以独立设计传动比,实现速比多样化,可针对不同效率区间的驱动电机进而匹配最适宜速比,实现整机动力性与经济性兼顾。实现整机动力性与经济性兼顾。实现整机动力性与经济性兼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多档位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混动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机多档位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提高,常规动力汽车受结构的限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类型,其技术和市场处于一种蓬勃的发展阶段,其中混动动力车辆驱动装置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0003]当前混合动力变速器受结构限制,结构单一,车速及负荷能力调节均靠电机,对电机水平要求较高,成本难以管控;混动模式单一,挡位单一,综合节油率低,使得综合成本较高;能量回收模式欠缺,不利于能源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双电机多档位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电机多档位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包括输入轴S、第三行星排、EM1第一电机、C1第一离合器、C2第二离合器、EM2第二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B1第一制动器、输出轴O及发动机壳体;
[0006]所述输入轴S的输入端发动机动力系统ENG连接,输入轴S的的输出端与第三行星排连接,EM1第一电机与第三行星排连接,
[0007]所述C1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三行星排和EM2第二电机的一端之间,所述EM2第二电机与第一行星排连接,
[0008]所述C2第二离合器一端与第三行星排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以及第二行星排连接,
[0009]所述输出轴O一端与第二行星排及第一行星排连接,另一端与车轮连接;
[0010]所述B1第一制动器与第二行星排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单级行星排的太阳轮为一个刚性整体或者以某一种固定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其一行星排的齿圈与另一行星排的行星架相互连接为一体,并作为传动输出端,另一行星排的外齿圈连接制动器。通过以上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0013]1.两个行星排轮系可以独立设计传动比,实现速比多样化,可针对不同效率区间的驱动电机进而匹配最适宜速比,实现整机动力性与经济性兼顾。
[0014]2.行星排结构简单,其中S

S结构加工工艺性良好,成型工序简单,同时单一C

R结构为传动装置常用结构,具有制造成本优势。
[0015]3.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构件转速低、传动比大,通过本专利技术S

S、C

R结构可实现大速比,提升整机承载能力,匹配高扭矩需求车型具有显著功用。
[0016]4.本专利技术的两个离合器和制动器的不同组合,发动机及两个电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可实现发动机三档位,EV挡位,并联模式和ECVT模式,同时具有行进间能量回收、停车发电功能,在加速时电机也能给予相当有效的助力,避免发动机远离高效区间工作,实现能量利用率最大化,整机经济性与动力性具有巨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档位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1档位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2档位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EV档位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3档位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ECVT模式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专利技术行进间能量回收模式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专利技术停车发电模式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专利技术速比构成图;
[0027]其中:1、发动机动力系统ENG;2、输入轴S;3、EM1第一电机;4、第三行星排;5、C2第二离合器;6、C1第一离合器;7、中间轴L;8、EM2第二电机;9、第一行星排;10、B1第一制动器;11、第二行星排;12、输出轴O;41、R3第三外齿圈;42、H3第三行星架;43、P3第三行星齿轮;44、S3第三太阳轮;91、R1第一外齿圈;92、H1第一行星架;93、P1第一行星齿轮;94、S1第一太阳轮;111、R2第二外齿圈;112、H2第二行星架;113、P2第二行星齿轮;114、S2第二太阳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9]参照图1~图10所示,一种双电机多档位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包括输入轴S2、第三行星排4、EM1第一电机3、C1第一离合器6、C2第二离合器5、EM2第二电机8、第一行星排9、第二行星排11、B1第一制动器10、中间轴L7、输出轴O12及发动机壳体;
[0030]第一行星排9包含S1第一太阳轮94、H1第一行星架92、P1第一行星齿轮93与R1第一外齿圈91。P1第一行星齿轮93按照一定规则分布在H1
[0031]第一行星架92周围。
[0032]第二行星排11包含S2第二太阳轮114、H2第二行星架112、P2第二行星齿轮113与R2第二外齿圈111。P2第二行星齿轮113按照一定规则分布在H2第二行星架112周围。
[0033]第三行星排4包含S3第三太阳轮44、H3第三行星架42、P3第三行星齿轮43与R3第三外齿圈41。P3第三行星齿轮43按照一定规则分布在H3第三行星架42周围。
[0034]输入轴S2的输入端经过耦合器与发动机动力系统ENG1连接,输入轴输入轴S2的的输出端与第三行星排4连接,EM1第一电机3与第三行星排4连接,
[0035]C1第一离合器6设置在第三行星排4和EM2第二电机8的一端之间,EM2第二电机8的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9连接,
[0036]C2第二离合器5一端与第三行星排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9以及第二行星排11连接,
[0037]输出轴O12一端与第二行星排11及第一行星排9连接,另一端与车轮连接;
[0038]B1第一制动器10与第二行星排11连接。
[0039]其中:第三行星排4的S3第三太阳轮44与EM1第一电机3连接,第三行星排4的R3第三外齿圈41固定安装在发动机壳体上,第三行星排4的H3第三行星架42与C1第一离合器6一端连接,
[0040]C1第一离合器6另一端与EM2第二电机8的一端连接,EM2第二电机8的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9的H1第一行星架92连接。
[0041]C2第二离合器5一端与第三行星排4的H3第三行星架42连接,另一端通过中间轴L7与第一行星排9的S1第一太阳轮94以及第二行星排11的S2第二太阳轮114连接。
[0042]S1第一太阳轮94和S2第二太阳轮114之间固定连接,该固化连接方式包含但不限定于焊接、花键、同轴一体等;第一行星排9的R1第一外齿圈91与第二行星排11的H2第二行星架112连接,输出轴O12一端与H2第二行星架112及R1第一外齿圈91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多档位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S(2)、第三行星排(4)、EM1第一电机(3)、C1第一离合器(6)、C2第二离合器(5)、EM2第二电机(8)、第一行星排(9)、第二行星排(11)、B1第一制动器(10)、输出轴O(12)及发动机壳体;所述输入轴S(2)的输入端发动机动力系统ENG(1)连接,输入轴S(2)的的输出端与第三行星排(4)连接,EM1第一电机(3)与第三行星排(4)连接,所述C1第一离合器(6)设置在第三行星排(4)和EM2第二电机(8)的一端之间,所述EM2第二电机(8)与第一行星排(9)连接,所述C2第二离合器(5)一端与第三行星排(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行星排(9)以及第二行星排(11)连接,所述输出轴O(12)一端与第二行星排(11)及第一行星排(9)连接,另一端与车轮连接;所述B1第一制动器(10)与第二行星排(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多档位行星排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行星排(4)的S3第三太阳轮(44)与EM1第一电机(3)连接,第三行星排(4)的R3第三外齿圈(41)固定安装在发动机壳体上,第三行星排(4)的H3第三行星架(42)与C1第一离合器(6)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多档位行星排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召朋张雪峰杨林李晓宇赵彦辉王墨赵春雁范永琦甄帅周宏冯咏军韩学勇石伟于泳轩华静雪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