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玉梅专利>正文

地铁站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603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站围护结构,用于地铁站建设时的施工主体;包括分设于施工主体两侧的支护墙组、以及设置于两组支护墙组之间的至少两排钢支撑结构,任意一排钢支撑结构包括沿支护墙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横钢支撑,横钢支撑的一端与一侧支护墙组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千斤顶与另一侧支护墙组活动连接;支护墙组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若干支护墙构件,支护墙构件包括钢筋笼、以及与钢筋笼浇筑而成的混凝土墙体。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支护墙组设置成模块化结构,方便拆分,支护墙构件设置成钢筋笼与混凝土浇筑成型,能够保证整体结构强度,并且,两组支护墙组之间设置多道钢支撑结构,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站围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铁站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铁站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地铁的建设施工中,地铁站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而地铁站在地下施工时一般采用盖挖施工法、暗挖施工法和明挖施工法。其中,盖挖施工法的埋深较浅,但是出土以及物料运输不便;暗挖施工法只适用于隧道施工,不适用于大间距的地铁站施工。明挖施工法的施工技术简单、经济且高效,但是其对于基坑围护和基坑周围原土的保护比较困难。
[0003]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站施工主体围护结构,包括围设在主体结构四周的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支撑体系和钢支撑体系,混凝土灌注桩顶端连续浇注混凝土冠梁,混凝土冠梁内侧设置混凝土支撑体系,混凝土灌注桩下部设置至少两道钢支撑体系,冠梁顶部外侧设置封闭的混凝土挡墙。这种技术虽然通过与混凝土灌注桩配套设置混凝土支撑体系和钢支撑体系,能够防止开挖过程中因土体扰动而造成混凝土灌注桩变形和底部滑移。但是,这种技术的混凝土挡墙的结构强度不高,且施工起来也不方便,此外,这种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站围护结构,用于地铁站建设时的施工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设于施工主体两侧的支护墙组、以及设置于两组所述支护墙组之间的至少两排钢支撑结构,任意一排所述钢支撑结构包括沿所述支护墙组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横钢支撑(40),所述横钢支撑(40)的一端与一侧所述支护墙组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千斤顶(44)与另一侧所述支护墙组活动连接;所述支护墙组包括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若干支护墙构件,所述支护墙构件包括钢筋笼、以及与所述钢筋笼浇筑而成的混凝土墙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站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护墙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支护墙组(10)与第二支护墙组(20),所述第一支护墙组(10)与所述第二支护墙组(20)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与所述钢支撑结构对应的腰梁(70),所述第一支护墙组(10)与所述第二支护墙组(20)的相对一侧的顶端均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冠梁(60),所述第一支护墙组(10)与所述第二支护墙组(20)的两端均设置有围墙结构(50),以将二者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站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钢支撑(40)包括中间节(41)、设置于所述中间节(41)的一端并与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墙组(10)内侧的所述腰梁(70)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头(42)、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节(41)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千斤顶(44)的驱动端连接的活动端头(43),所述千斤顶(44)与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护墙组(20)内侧的所述腰梁(70)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站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冠梁(60)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二者连接的若干米状横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玉梅黄亮亮杨锋吴燕霞王炳坤欧阳辉李恩
申请(专利权)人:余玉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