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立柱桩及格构柱的定位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322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立柱桩及格构柱的定位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成孔;2)安装导向架,在导向架的中央设有导向孔,在导向孔的周围、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上各设有四个沿周向均布、沿径向延伸的限位螺栓;3)立柱桩钢筋笼及格构柱入孔;4)浇筑立柱桩混凝土:钢筋笼及格构柱下放完成后,将导柱与护筒连接在一起,然后下放混凝土导管至立柱桩桩孔,浇筑混凝土;5)拆除导架及导柱。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保证钢筋笼下放时不会对孔壁造成扰动,还能够保证立柱桩和与其相连接的格构柱定位准确,并且施工简便。且施工简便。且施工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立柱桩及格构柱的定位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特别是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立柱桩及格构柱的定位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立柱桩和格构柱作为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已经很普遍的应用于地铁车站基坑等地下工程。随着我国地铁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立柱桩及格构柱的施工越来越普遍,立柱桩及格构柱的施工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在立柱桩钢筋笼及格构柱施工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证钢筋笼及与其相连接的格构柱位置准确及作业人员操作方便,施工过程中,一旦格构柱位置不准确,直接影响到支撑体系的位置,影响整个围护结构的受力,从而使结构实际受力与设计受力相差很大,给工程带来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钢筋笼下放过程中晃动幅度大,对孔壁造成扰动,有可能导致塌孔,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何在施工中保证钢筋笼及与其相连接的格构柱定位准确及作业人员操作方便是格构柱施工的一大关键节点。目前常规方法采用的导向结构稳定性差,定位精度低,安拆麻烦,重要的是不能保证钢筋笼下放时孔壁的稳定,因此,常规方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明显。同时格构柱在车站施工完成后会被切除,所以一般施工人员对它的定位精度重视程度不够,但是格构柱是水平支撑的一个竖向受力构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提高它的定位精度是很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立柱桩及格构柱的定位施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钢筋笼下放时不会对孔壁造成扰动,还能够保证立柱桩和与其相连接的格构柱定位准确,并且施工简便。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立柱桩及格构柱的定位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0005]1)成孔:在地面确定立柱桩成孔中心,埋置护筒确定桩位,然后进行桩孔成孔作业;
[0006]2)导向架安装:在桩孔四周安装导向架,导向架采用方木支撑,方木的支撑面比护筒顶面高,导向架设有水平的顶部框架和水平的底部框架,在导向架的中央设有导向孔,在导向孔的周围、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上各设有四个沿周向均布、沿径向延伸的限位螺栓,在每根限位螺栓上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螺母,螺母固接在导向架上;导向架安装时,使导向孔与桩孔中心线重合;
[0007]3)立柱桩钢筋笼及格构柱入孔:
[0008]3.1)在下放立柱桩钢筋笼之前,调节上下两组限位螺栓,使其围成的限位孔位于桩孔内侧,且在限位孔与钢筋笼之间留有间隙;
[0009]3.2)利用起重机将钢筋笼吊起,使钢筋笼通过上下两组限位螺栓各自围成的限位孔后插入桩孔,直至钢筋笼露出地面以上的高度为其与格构柱的连接长度+设定长度,将钢
筋笼用穿杠担住;
[0010]3.3)起吊格构柱,并插入钢筋笼至设计连接位置,将钢筋笼与格构柱固接在一起;
[0011]3.4)继续下放钢筋笼至全部入孔;
[0012]3.5)继续调节上下两组限位螺栓,使其围成的上下两个限位孔与格构柱之间的间隙达到设计值;
[0013]3.6)下放格构柱至格构柱顶露出地面至设定高度,穿杠担起格构柱;
[0014]3.7)吊起导柱,并将导柱和格构柱固接在一起,导柱的长度大于等于格构柱设计顶标高至导架顶之间的距离;
[0015]3.8)继续下放格构柱至设计位置;
[0016]4)浇筑立柱桩混凝土:钢筋笼及格构柱下放完成后,将导柱与护筒连接在一起,然后下放混凝土导管至立柱桩桩孔,浇筑混凝土;
[0017]5)拆除导架及导柱: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解除导柱与格构柱之间的连接,解除导柱与护筒的连接,回收导柱,移动导向架至下孔位。
[0018]所述步骤1),在确定立柱桩成孔中心后,在立柱桩成孔中心周围设置八个沿周向均布的控制桩,护筒埋置时,使护筒中心线与控制桩的“米”字拴桩交点在一条铅垂线上。
[0019]所述步骤1),利用全站仪放出立柱桩中点位置,利用全站仪监测护筒中心线与控制桩的“米”字拴桩交点在一条铅垂线上。
[0020]所述步骤2),导向架安装时利用全站仪监控导向孔中心线与控制桩的“米”字拴桩交点在一条铅垂线上,使导向孔与桩孔中心线重合。
[0021]所述步骤3.7),导柱和格构柱采用长螺栓对拉上下两个法兰固接在一起,在上的法兰连接在导柱的下部外侧,在下的法兰连接在格构柱的上部外侧。
[0022]所述步骤3.7),导柱与护筒采用钢筋连接在一起。
[0023]所述步骤2),导向架的主体是采用双拼槽钢焊接而成的。
[0024]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利用设置在立柱桩成孔中心周围的控制桩拴桩交点能够准确确定护筒和导向架位置,再利用导向架上两组限位螺栓形成的尺寸可调的两个限位孔控制立柱桩钢筋笼和格构柱下入桩孔,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理,使钢筋笼和格构柱准确就位,同时由于限位孔位于桩孔内侧,可以避免钢筋笼下放时与桩孔孔壁碰触,进而使桩孔孔壁免受扰动,保证钢筋笼下放时桩孔孔壁稳定,解决了立柱桩钢筋笼下放扰动孔壁及钢筋笼和格构柱定位难的问题。并且钢筋笼和格构柱准确定位后,通过导柱与护筒连接在一起,使后续工序如混凝土浇筑等不会影响格构柱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了格构柱的施工精度。同时本专利技术施工简便,便于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用导向架的平面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步骤3.2)的立面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步骤3.3)的立面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步骤3.6)的立面示意图。
[0029]图中:1、导向架;1

1、顶部框架;1

2、底部框架;1

3、导向孔;1

4、限位螺栓;1

5、
螺母;2、方木;3、钢筋笼;4、格构柱;5、导柱;6、长螺栓;7、8、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31]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立柱桩及格构柱的定位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0032]1)成孔
[0033]在地面确定立柱桩成孔中心,埋置护筒确定桩位,然后进行桩孔成孔作业。
[0034]具体讲,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在地面利用全站仪放出一根立柱桩的中心点位置,然后在中心点周围设置八个沿周向均布的控制桩,然后埋置护筒,护筒埋置时,利用全站仪监测护筒中心线与控制桩的“米”字拴桩交点在一条铅垂线上,以确保护筒中心线与立柱桩中心线重合,保证桩位准确,然后进行桩孔成孔作业。
[0035]2)导向架安装
[0036]请参阅图1~图4,在桩孔四周安装导向架1,导向架1采用方木2水平支撑,方木2的水平支撑面比护筒3顶面高,导向架1设有水平的顶部框架1

1和水平的底部框架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围护结构立柱桩及格构柱的定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1)成孔:在地面确定立柱桩成孔中心,埋置护筒确定桩位,然后进行桩孔成孔作业;2)导向架安装:在桩孔四周安装导向架,导向架采用方木支撑,方木的支撑面比护筒顶面高,导向架设有水平的顶部框架和水平的底部框架,在导向架的中央设有导向孔,在导向孔的周围、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上各设有四个沿周向均布、沿径向延伸的限位螺栓,在每根限位螺栓上连接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螺母,螺母固接在导向架上;导向架安装时,使导向孔与桩孔中心线重合;3)立柱桩钢筋笼及格构柱入孔:3.1)在下放立柱桩钢筋笼之前,调节上下两组限位螺栓,使其围成的限位孔位于桩孔内侧,且在限位孔与钢筋笼之间留有间隙;3.2)利用起重机将钢筋笼吊起,使钢筋笼通过上下两组限位螺栓各自围成的限位孔后插入桩孔,直至钢筋笼露出地面以上的高度为其与格构柱的连接长度+设定长度,将钢筋笼用穿杠担住;3.3)起吊格构柱,并插入钢筋笼至设计连接位置,将钢筋笼与格构柱固接在一起;3.4)继续下放钢筋笼至全部入孔;3.5)继续调节上下两组限位螺栓,使其围成的上下两个限位孔与格构柱之间的间隙达到设计值;3.6)下放格构柱至格构柱顶露出地面至设定高度,穿杠担起格构柱;3.7)吊起导柱,并将导柱和格构柱固接在一起,导柱的长度大于等于格构柱设计顶标高至导架顶之间的距离;3.8)继续下放格构柱至设计位置;4)浇筑立柱桩混凝土:钢筋笼及格构柱下放完成后,将导柱与护筒连接在一起,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泽鑫贾建伟任富芝张彦栋赵佳明王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