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相萃取结合UPLC-MS/MS测定丹参中氟醚菌酰胺残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50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相萃取结合UPL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相萃取结合UPLC

MS/MS测定丹参中氟醚菌酰胺残留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材质量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固相萃取结合UPLC

MS/MS测定丹参中氟醚菌酰胺残留的方法及所述检测方法在丹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活血络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是常用的中药组方药材。广泛分布于中国山东、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安徽和江苏等省,其临床应用范围广,属于大宗常用中药材。但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丹参农药残留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人民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是制约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因此,建立简便、高效的丹参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对保证用药安全及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4]农药多残留分析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去除基质干扰对于残留农药定量准确度、灵敏度及仪器污染的影响。因此,前处理中净化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是农药多残留检测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相分散萃取、固相微萃取、凝胶渗透色谱以及QuEChERS等。而QuEChERS法以其快速、简便、高效、安全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农药多残留分析,是当前国内外实验室普遍采用的前处理方法。
[0005]氟醚菌酰胺(fluopimomide),化学名称为N

(3


‑5‑
(三氟甲基)吡啶
‑2‑
甲基)

2,3,5,6

四氟
‑4‑
甲氧基苯甲酰胺,是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制合成的一种新型含氟苯甲酰胺类杀菌剂,对多种作物具有杀菌效果。而有关氟醚菌酰胺在作物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较少。目前,急需提供氟醚菌酰胺在丹参上安全使用的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参照QuEChERS方法,建立了丹参中氟醚菌酰胺的残留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定性定量准确、分析方法快速、结果重现性好,可为开展氟醚菌酰胺在丹参上的风险评估及其安全使用研究提供检测。
[0007]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固相萃取结合UPLC

MS/MS测定丹参中氟醚菌酰胺残留的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向丹参中加入乙腈进行震荡后加入氯化钠盐析,保留上清部分并加入固相萃取剂纯化后获取上清部分作为待测样品;
[0010](2)上述待测样品通过液相

质谱联用进行检测,所述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下如下:色谱柱为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所述梯度洗脱程序如下:
[0011]0~0.2min,流动相A为90%,流动相B为10%;0.2~1.0min,流动相A90%降为30%,流动相B由10增加至70%;1.00min~1.5min,流动相A30%,流动相B为70%;1.5min~2.5min,流动相A由30%降至20%,流动相B由70%增加值80%;2.5min~3.00min,流动相A为20%,流动相B为80%;3.00~4.5min,流动相A为20%增加至90%,流动相B由80降至10%。
[0012]优选的,所述丹参与乙腈的加入量比例如下:1g丹参加入4~6mL乙腈。
[0013]所述丹参加入乙腈震荡提取的过程中,为了加速丹参提取过程中氟醚菌酰胺成分的溶出,所述丹参加入乙腈前应当进行破碎,目前常见的丹参主要为鲜丹参及干丹参,所述鲜丹参可采用匀浆的方式破碎,干丹参可以采用剪切方式进行机械破碎,所述干丹参加入乙腈提取的过程中还应当适当加入少量水以辅助溶解,所述水的加入量:1g干丹参加入0.8~1.2mL水。
[0014]采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能够对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进行较为充分的提取,同时避免蛋白类杂质成分的引入。本专利技术研究过程中发现,丹参中含有较多色素类杂质,对液相色谱分离的效果存在明显的干扰,并且会显著缩短色谱柱的寿命,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前处理步骤,可以有效降低丹参中有色杂质的干扰。
[0015]优选的,所述氯化钠的加入量为加水量的3~5%;所述上清部分的提取方式如下:加入氯化钠后将体系涡旋震荡4~6min后静置25~35min,3500~4500r/min离心6~10min后,提取上清部分。
[0016]优选的,所述固相萃取剂包括PSA、GCB及MgSO4,所述PSA、GCB及MgSO4的质量比为8~12:1:55~65。
[0017]优选的,所述液相色谱的柱温为38~42℃,流速为0.2~0.4mL/min。
[0018]优选的,所述色谱柱为T3色谱柱。
[0019]优选的,所述流动相A为0.4~0.6%的甲酸水溶液。
[0020]优选的,所述质谱检测采用正电喷雾离子源模式,所述定性离子对为417/207(m/z)及417/194(m/z),定量离子对为417/207(m/z),锥孔电压分别为31、46V,碰撞能量分别为38、40V。
[0021]进一步的,所述质谱检测的具体条件如下:离子源:电喷雾电离源(ESI+);Gas Temp:200℃;Gas Flow:11L/min;雾化器压力(Nebulizer):45psi;鞘气温度(Sheath Gas Temp):250℃;鞘气流速(Sheath Gas Flow):11L/min;毛细管电压(Capilary):3500V;喷嘴电压(Nozzle Voltage):500V(正离子);扫描模式:正离子扫描;监测模式:多反应监测(MRM)。
[0022]另外,上述检测方法中还应当包括氟醚菌酰胺标准回归曲线的建立,具体步骤如下:配置一系列浓度的氟醚菌酰胺标准品,采用步骤(2)中所述液相

质谱检测条件进行检测并获取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以所述色谱峰面积对其相应的浓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所述标准回归曲线。
[0023]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第一方面所述检测方法在丹参质量控制领域的应用。
[0024]优选的,所述丹参质量控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丹参种植领域的质量控制及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0025]上述在丹参种植领域的应用,可采用第一方面中鲜丹参的检测方法对丹参作物中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所述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依据待测丹参药材的状态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通常来说,丹参药材为干燥状态的丹参根茎,采用上述干丹参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0026]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相萃取结合UPLC

MS/MS测定丹参中氟醚菌酰胺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丹参中加入乙腈进行震荡后加入氯化钠盐析,保留上清部分并加入固相萃取剂纯化后获取上清部分作为待测样品;(2)所述待测样品通过液相

质谱联用进行检测,所述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下如下:色谱柱为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所述梯度洗脱程序如下:0~0.2min,流动相A为90%,流动相B为10%;0.2~1.0min,流动相A90%降为30%,流动相B由10增加至70%;1.00min~1.5min,流动相A30%,流动相B为70%;1.5min~2.5min,流动相A由30%降至20%,流动相B由70%增加值80%;2.5min~3.00min,流动相A为20%,流动相B为80%;3.00~4.5min,流动相A为20%增加至90%,流动相B由80降至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固相萃取结合UPLC

MS/MS测定丹参中氟醚菌酰胺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丹参与乙腈的加入量比例如下:1g丹参加入4~6mL乙腈。优选的,所述丹参包括鲜丹参及干丹参,所述干丹参加入乙腈提取的过程中还应当适当加入少量水以辅助溶解,所述水的加入量:1g干丹参加入0.8~1.2mL水。3.如权利要求1所述固相萃取结合UPLC

MS/MS测定丹参中氟醚菌酰胺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钠的加入量为加水量的3~5%;所述上清部分的提取方式如下:加入氯化钠后将体系涡旋震荡4~6min后静置25~35min,3500~4500r/min离心6~10min后,提取上清部分。4.如权利要求1所述固相萃取结合UPLC

MS/MS测定丹参中氟醚菌酰胺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萃取剂包括PSA、GCB及Mg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崭梁京芸官帅方丽萍宁明晓崔凯丁蕊艳李腾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