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下壳体进行限位而且在合壳时进行固定的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包括有第一支撑架、输送机和自动下板机,第一支撑架上部左右两侧之间安装有用于输送遥控器下壳体的输送机,第一支撑架顶部后侧中部连接有用于对遥控器上壳体进行出料的自动下板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遥控器下壳体放入输送机的传输带上,通过在分隔块和导向条的作用下,能够对遥控器下壳体进行限位,从而防止遥控器下壳体在输送机的传输带停止转动时发生移动,进而方便后续遥控器的下壳体和上壳体合壳。后续遥控器的下壳体和上壳体合壳。后续遥控器的下壳体和上壳体合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很多电子设备生产时,为了便于人们远程控制设备,通常会给电子设备配备一个遥控器,而遥控器包括壳体和壳体内部的电控单元,壳体就是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电控单元安装在下壳体内,组装时需要将上壳体和下壳体进行合壳,上壳体有凸出的圆柱,而下壳体就是有凹下去的圆柱槽,因此,上壳体和下壳体在合壳组装过程中,要求的精度较高。
[0003]现有的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通常使用输送机对遥控器壳体进行输送,之后再使用气缸压紧进行合壳,由于在输送机构上进行合壳就要让下壳体停下来,而输送机构停下就容易让本来已经定位好的壳体发生位移,从而导致上壳体和下壳体对齐的位置发生偏差,而且在进行合壳时,容易将壳体整体压至偏移,严重时容易造成壳体之间挤压损坏。
[0004]因此,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能够对下壳体进行限位而且在合壳时进行固定的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人们在使用大部分现有的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时,下壳体在输送机构停下后容易发生移动,而且合壳时容易将壳体整体压至偏移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下壳体进行限位而且在合壳时进行固定的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
[0007]一种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包括有第一支撑架、输送机和自动下板机,第一支撑架上部左右两侧之间安装有用于输送遥控器下壳体的输送机,第一支撑架顶部后侧中部连接有用于对遥控器上壳体进行出料的自动下板机,还包括有第一U形架、压板、第一弹性件、分隔机构和夹紧机构,第一支撑架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一U形架,第一U形架上侧中部滑动式连接有用于挤压合壳的压板,压板下部与第一U形架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第一支撑架顶部设有用于隔开遥控器下壳体的分隔机构,第一U形架上部设有用于固定遥控器壳体的夹紧机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分隔机构包括有L形支撑板、导向条和分隔块,第一支撑架顶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连接有L形支撑板,前侧的L形支撑板后侧上部之间连接有导向条,后侧的L形支撑板前侧上部之间也连接有导向条,导向条底部均与输送机的传输带接触,输送机的传输带上间隔连接有分隔块。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夹紧机构包括有活动杆、夹板、第二弹性件和固定板,第一U形架前后两侧的上部均滑动式连接有活动杆,导向条外侧右部均连接有固定
板,前后两侧的活动杆内侧分别穿过前后两侧的固定板和导向条,活动杆内侧均连接有夹板,前后两侧的固定板外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活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用于提供动力的下压机构,下压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架、电动推杆和圆板,第一U形架顶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侧中部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上连接有圆板,圆板底部与压板接触。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用于带动活动杆运动的挤压机构,挤压机构包括有套管、双向弯杆和限位板,压板右侧上部连接有套管,套管上连接有双向弯杆,活动杆外侧上部均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上部均与双向弯杆滑动式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用于压平遥控器下壳体的压平机构,压平机构包括有第二U形架、压杆和压平块,导向条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二U形架,第二U形架上侧中部滑动式连接有压杆,压杆底部连接有压平块。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用于带动压杆运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有导向杆和活动板,第一支撑架顶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位于L形支撑板的内侧,前侧的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活动板,后侧的导向杆之间也滑动式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左侧均与压杆连接,活动板右侧均与压板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具备的优点是:
[0016]1、本专利技术将遥控器下壳体放入输送机的传输带上,通过在分隔块和导向条的作用下,能够对遥控器下壳体进行限位,从而防止遥控器下壳体在输送机的传输带停止转动时发生移动,进而方便后续遥控器的下壳体和上壳体合壳。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推动活动杆向内侧移动,能够使夹板向内侧移动,再通过夹板夹住遥控器的下壳体和上壳体,能够对遥控器的下壳体和上壳体进行固定,从而防止遥控器的下壳体和上壳体在合壳时发生偏移。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开启电动推杆,能够使圆板挤压压板向下移动,从而替代人工按动压板向下移动,进而自动对遥控器的下壳体和上壳体进行合壳。
[0019]4、本专利技术通过按动压杆向下移动,能够使压平块将遥控器下壳体内的电子原件压平,从而防止遥控器下壳体内的电子原件向外展开。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隔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夹紧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夹紧机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压机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平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压平机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机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
‑
第一支撑架,3
‑
输送机,4
‑
自动下板机,5
‑
第一U形架,6
‑
压板,7
‑
第一弹性件,8
‑
分隔机构,81
‑
L形支撑板,82
‑
导向条,83
‑
分隔块,9
‑
夹紧机构,91
‑
活动杆,92
‑
夹板,93
‑
第二弹性件,94
‑
固定板,10
‑
下压机构,101
‑
第二支撑架,102
‑
电动推杆,103
‑
圆板,11
‑
挤压机构,1101
‑
套管,1102
‑
双向弯杆,1103
‑
限位板,12
‑
压平机构,1201
‑
第二U形架,120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包括有第一支撑架(1)、输送机(3)和自动下板机(4),第一支撑架(1)上部左右两侧之间安装有用于输送遥控器下壳体的输送机(3),第一支撑架(1)顶部后侧中部连接有用于对遥控器上壳体进行出料的自动下板机(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U形架(5)、压板(6)、第一弹性件(7)、分隔机构(8)和夹紧机构(9),第一支撑架(1)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一U形架(5),第一U形架(5)上侧中部滑动式连接有用于挤压合壳的压板(6),压板(6)下部与第一U形架(5)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7),第一支撑架(1)顶部设有用于隔开遥控器下壳体的分隔机构(8),第一U形架(5)上部设有用于固定遥控器壳体的夹紧机构(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分隔机构(8)包括有L形支撑板(81)、导向条(82)和分隔块(83),第一支撑架(1)顶部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连接有L形支撑板(81),前侧的L形支撑板(81)后侧上部之间连接有导向条(82),后侧的L形支撑板(81)前侧上部之间也连接有导向条(82),导向条(82)底部均与输送机(3)的传输带接触,输送机(3)的传输带上间隔连接有分隔块(8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夹紧机构(9)包括有活动杆(91)、夹板(92)、第二弹性件(93)和固定板(94),第一U形架(5)前后两侧的上部均滑动式连接有活动杆(91),导向条(82)外侧右部均连接有固定板(94),前后两侧的活动杆(91)内侧分别穿过前后两侧的固定板(94)和导向条(82),活动杆(91)内侧均连接有夹板(92),前后两侧的固定板(94)外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活动杆(9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9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遥控器生产自动合壳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提供动力的下压机构(10),下压机构(1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风燎,江厚胜,
申请(专利权)人:通山星火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