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2-三氟甲基萘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463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

三氟甲基萘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

三氟甲基萘衍生物的合成。

技术介绍

[0002]萘是一类重要的芳香族化合物,有着独特是生物活性,是许多医药、农药的中间体,在医药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用途(Org. Lett.2001, 3, 2661

2663)。萘衍生物具有光、电化学性质,同时多取代的萘在手性催化剂和配体设计中有着广泛应用。传统合成萘的方法大多是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炔醛类化合物与炔以及烯醇发生环加成反应,也有通过高价碘试剂和三氟化硼乙醚促进烯胺和炔烃发生亲电环化反应生成多取代萘的(J. Am. Chem. Soc. 2002, 124, 12650

1265)。随着工艺要求不断提高,这些方法的缺点日益暴露出来了,如:成本高、低选择性、反应条件严格、操作复杂、对环境和科研人员不友好等,同时,将三氟甲基引入到萘类化合物中被报导的比较少,所以,开发一种新的合成萘衍生物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炔烃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来源非常广泛。炔烃的双官能团化反应为选择性构建多取代烯烃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被广大的化学工作者广泛应用于农药化学、新型材料、天然产物的合成之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1


‑2‑
(2



3,3,3

三氟丙基
‑1‑<br/>烯
‑1‑
基)苯和苯乙炔为反应原料,技术工艺过程简单、产率高、污染少、环保安全的含三氟甲基萘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2

三氟甲基萘衍生物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1


‑2‑
(2



3,3,3

三氟丙基
‑1‑

‑1‑
基)苯和苯乙炔为反应底物,碘化镍、溴化镍、无水氯化镍、乙酰丙酮镍或三氟甲磺酸镍为催化剂,1.10

菲啰啉,2,2

联吡啶,4,4
’‑
二甲氧基

2,2
’‑
联吡啶或 2,2
’‑
联吡啶

4,4
’‑
甲酸甲酯为配体,N

甲基

吡咯烷酮、N,N

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锌粉或锰粉为还原剂在氮气氛围下于80 o
C搅拌反应12小时;其化学反应式如下:所述

R1为4

甲基、5

甲氧基、5

氟、5

氯、萘基中的一种;所述

R2为甲基、乙基、环丙基、苯基中的一种;所述

R3为乙基、苯基、2

甲基苯基、3

甲基苯基、4

甲基苯基、4

甲氧基苯基、4

叔丁基苯基、4

氟苯基、4

氯苯基、4

氰基苯基、3

吡啶基中的一种。其中3

吡啶基的表达式为: 。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镍催化还原体系实现炔烃的双官能团化合成含有三氟甲基的萘衍生物,该方法工艺过程简单,无需使用特殊仪器或方式,非常适合本领域人员操作,具有操作简便、产物易得等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直接合成目标产物,无需分离中间产物,只需在氮气氛围下搅拌反应既可获得目标物,产率最高可达到84%,大大简化了工艺工程,降低了能量消耗,产率优良;且反应过程中废弃溶液较少,也未排放出其它污染气体和液体,因此本专利技术减少了废弃溶液的排放,具有保护环境和保障操作人员健康的优点;此外,可以制备一系列含三氟甲基萘衍生物,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底物普适性。因此本专利技术丰富了现阶段制备含三氟甲基萘衍生物方法,促进了含三氟甲基萘衍生物的发展,为开发含三氟甲基萘衍生物药物提供有力的保障。
[0007]本专利技术机理如下:Ni(0)先与芳基溴发生氧化加成,然后对炔烃顺式插入得到二价镍物种,二镍物种在金属单质作用下经历单电子还原为一价镍物种,进一步与烯基氯发生氧化加成生成三价环状镍物种,经过还原消除后得到三氟甲基取代的萘衍生物,同时一价镍经历单电子还原为零价镍实现催化循环。可能的反应机理化学反应式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0008]本专利技术公开以以1


‑2‑
(2



3,3,3

三氟丙基
‑1‑

‑1‑
基)苯和苯乙炔为反应底物,碘化镍、溴化镍、无水氯化镍、乙酰丙酮镍或三氟甲磺酸镍为催化剂,1.10

菲啰啉,2,2

联吡啶,4,4
’‑
二甲氧基

2,2
’‑
联吡啶或 2,2
’‑
联吡啶

4,4
’‑
甲酸甲酯为配体,N

甲基

吡咯烷酮、N,N

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锌粉或锰粉为还原剂在氮气氛围下于80 o
C搅拌反应12小时,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8.0 Hz, 1H), 7.90 (d, J = 8.0 Hz, 1H), 7.82 (s, 1H), 7.67

7.61 (m, 2H), 7.35 (d, J = 8.0 Hz , 2H), 7.28 (d, J = 8.4 Hz, 3H), 2.48 (s, 3H); 13
C NMR (125 MHz, CDCl3) δ 137.5, 137.3, 137.0, 134.1, 131.3, 131.1, 129.3, 129.2, 129.2, 128.6, 128.5, 128.4, 127.6, 127.0, 126.8 (q, J
C

F = 5.9 Hz), 126.7 (q, 2
J
C

F = 29.6 Hz), 126.5, 124.3 (q, 1
J
C

F = 272.1 Hz), 21.1; 19
F NMR (470 MHz, CDCl3) δ
ꢀ‑
56.81; HRMS (ESI) m/z: [M + H]+ Calcd for C
18
H
14
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

三氟甲基萘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1


‑2‑
(2



3,3,3

三氟丙基
‑1‑

‑1‑
基)苯和苯乙炔为反应底物,碘化镍、溴化镍、无水氯化镍、乙酰丙酮镍或三氟甲磺酸镍为催化剂,1.10

菲啰啉,2,2

联吡啶,4,4
’‑
二甲氧基

2,2
’‑
联吡啶或2,2
’‑
联吡啶

4,4
’‑
甲酸甲酯为配体,锌粉或锰粉为还原剂,N

甲基

吡咯烷酮或N,N

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作溶剂,在氮气氛围下于80 o
C搅拌反应12小时,其化学反应式如下:所述

R1为苯基、4

甲基、5

甲氧基、5

氟、5

氯、萘基中的一种;所述

R2为甲基、乙基、环丙基、苯基中的一种;所述

R3为乙基、苯基、2

甲基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海勇曾猛强张兴国张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