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5352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及方法,属于航行器高速入水过程中的缓冲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缓冲组件、降载组件和抗弯外壳,所述抗弯外壳包裹于航行器外,其头部前端设置有缓冲组件、降载组件;通过所述缓冲组件减小航行器在空中飞行时的阻力,降低撞水瞬间的冲击载荷;通过所述降载组件生成入水超空泡包裹整体结构,实现航行器入水过程中整体结构与水的流固隔离;通过所述抗弯外壳将航行器整体包裹,以减小航行器受到的弯矩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缓冲材料、降载杆和抗弯外壳的共同作用,最终实现航行器入水速度100m/s以上时降载效果的综合提升,实现航行器高速安全入水的目标。水的目标。水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行器高速入水过程中的缓冲
,具体涉及一种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利用与开发必将成为世界的主流,我国是海洋大国,壮大海洋经济、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维护海洋权益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水下航行器在维护海洋权益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采用传统发射方式的水下航行器存在易被侦测、易被拦截和投送距离过短等缺点,因此人们将研究对象转向了采用飞机空投或火箭助飞等发射方式的新型水下航行器。与传统水下航行器相比,采用空投或火箭助飞的新型水下航行器具有一系列优点。首先,相比传统的舰船及潜艇发射管发射方式,空投或火箭助飞可实现远程发射,保证发射隐蔽性及发射平台的位置安全。其次,远程投送的方式提升了布放半径,增大了航行器的使用范围。最后,空中高速飞行及高速入水阶段使得航行器具备快速突防能力,可提高自身生存空间。
[0003]在新型水下航行器的投放过程中,最终都将经历高速入水阶段。航行器在撞水和侵水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组件、降载组件和抗弯外壳,所述抗弯外壳包裹于航行器外,其头部前端设置有缓冲组件、降载组件;通过所述缓冲组件减小航行器在空中飞行时的阻力,降低撞水瞬间的冲击载荷;通过所述降载组件生成入水超空泡包裹整体结构,实现航行器入水过程中整体结构与水的流固隔离;通过所述抗弯外壳将航行器整体包裹,以减小航行器受到的弯矩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罩壳、多层缓冲材料和罩壳连接件;所述罩壳为一端开口的尖拱型壳体结构,其开口端通过沿周向设置的罩壳连接件同轴安装于抗弯外壳的头部前端;所述多层缓冲材料填充于罩壳内,用于吸收撞水瞬间的冲击能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其内表面沿周向开有多个轴向槽,开槽结构使其受到水的冲击作用后破碎。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缓冲材料是与罩壳内型面一致的尖拱型,沿轴向分为多层,每层均为轴对称分体结构,材料为聚氨酯泡沫、多孔材料、蜂窝材料或复合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连接件为带弧度的铝合金薄片,变形后卡在罩壳和抗弯外壳之间,通过预紧力将罩壳固定在抗弯外壳前端。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载组件包括降载杆和降载杆底座;所述降载杆的前端为空化器,后端通过降载杆底座同轴固定于抗弯外壳头部外端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航行器高速入水缓冲包裹式组合降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载杆底座为开有中心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瑶赵海瑞潘光宋保维鱼怡澜黄桥高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