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圈压铆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压铆机,工作台上设有输送线,压铆机位于输送线后端,输送线包括上料通道、分料通道和下料通道,上料通道远离分料通道的一端设有上料口,下料通道远离分料通道的一端设有下料口,分料通道前端设有第一推料机构,下料通道远离下料口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推料机构,输送线内设有治具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在工作台上设置输送线的方法,流水线式自动铆接代替了传统的单个铆压的方式,通过上料通道、第一推料机构、分料通道、第二推料机构和下料通道实现连续性铆接,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输送线与治具座的配合使用,保证齿圈铆接定位精准,提高产品合格率,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圈压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铆接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齿圈压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齿圈与齿轮进行压铆时,均通过人工安装于治具座上后进行单个铆接,需要多次进行重复定位,这种方法容易出现定位不准,铆接出现偏差,导致产品不合格,生产成本高,且手工操作单个铆接,非常浪费工时,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齿圈压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齿圈压铆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压铆机,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输送线,所述压铆机位于所述输送线后端,所述输送线包括上料通道、分料通道和下料通道,所述上料通道远离所述分料通道的一端设有上料口,所述下料通道远离所述分料通道的一端设有下料口,所述分料通道前端设有第一推料机构,所述下料通道远离所述下料口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推料机构,所述输送线内设有治具座。
[0005]优选的,所述输送线呈Z字形,所述输送线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与所述治具座相匹配的滑道。
[0006]优选的,所述上料通道内设有输送滚轮,所述上料通道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所述输送滚轮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料机构与所述第二推料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推料机构包括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活塞端设有推料板。
[0008]优选的,所述分料通道和所述下料通道底部均设有磁力板,所述分料通道前端开设有第一推料口,所述下料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推料机构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推料口。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齿圈压铆装置,采用在工作台上设置输送线的方法,流水线式自动铆接代替了传统的单个铆压的方式,通过上料通道、第一推料机构、分料通道、第二推料机构和下料通道实现连续性铆接,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输送线与治具座的配合使用,保证齿圈铆接定位精准,提高产品合格率,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
‑
工作台,2
‑
压铆机,3
‑
输送线,31
‑
上料通道,32
‑
分料通道,33
‑
下料通道,34
‑
输送滚轮,35
‑
驱动电机,4
‑
上料口,5
‑
下料口,6
‑
第一推料机构,61
‑
推料气缸,62
‑
推料板,7
‑
第二推料机构,8
‑
治具座,9
‑
滑道,10
‑
第一推料口,11
‑
第二推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4]参考图1
‑
2所示,一种齿圈压铆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压铆机2,工作台1上设有输送线3,用于输送治具座8,压铆机2位于输送线3后端,输送线3包括上料通道31、分料通道32和下料通道33,上料通道31远离分料通道32的一端设有上料口4,治具座8通过上料口4落入上料通道31,下料通道33远离分料通道32的一端设有下料口5,分料通道32前端设有第一推料机构6,用于将上料通道31内的治具座8推入分料通道32,下料通道33远离下料口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推料机构7,用于将分料通道32内压铆后的治具座8推入下料通道33,输送线3内设有治具座8,用于安装齿圈。
[0015]输送线3呈Z字形,输送线3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与治具座8相匹配的滑道9,治具座8通过两侧滑道9导向输送。
[0016]上料通道31内设有输送滚轮34,上料通道31一侧设有驱动电机35,驱动电机35输出端与输送滚轮34相连接,驱动电机35驱动输送滚轮34转动,实现自动输送。
[0017]第一推料机构6与第二推料机构7结构相同,第一推料机构6包括推料气缸61,推料气缸61活塞端设有推料板62,通过推料气缸61推动推料板62。
[0018]分料通道32和下料通道33底部均设有磁力板,分料通道32前端开设有第一推料口10,下料通道33靠近第二推料机构7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推料口11,用于推动治具座8在输送线内向前输送。
[0019]齿圈安装在治具座8内,通过上料口4逐个上料,上料后直接落入上料通道31内,通过底部输送滚轮34将治具座8向前推进,到达分料通道32,第一推料机构6启动,将治具座8推向压铆机2正下方,压铆后,第二推料机构7将压铆后的治具座8推入下料通道33,往复以上动作,当多个治具座8被推送至下料通道33时,通过下料口5逐个下料。
[0020]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圈压铆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压铆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输送线(3),所述压铆机(2)位于所述输送线(3)后端,所述输送线(3)包括上料通道(31)、分料通道(32)和下料通道(33),所述上料通道(31)远离所述分料通道(32)的一端设有上料口(4),所述下料通道(33)远离所述分料通道(32)的一端设有下料口(5),所述分料通道(32)前端设有第一推料机构(6),所述下料通道(33)远离所述下料口(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推料机构(7),所述输送线(3)内设有治具座(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圈压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3)呈Z字形,所述输送线(3)两侧内壁均开设有与所述治具座(8)相匹配的滑道(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章清,冯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斯隆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