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机器人及清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245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理机器人及清理设备。该机器人包括第一复合管路、主体及喷头;第一复合管路内设有第一流通腔和第一容置腔,第一流通腔用于输送高压流体,第一容置腔用于输送电信号;主体内设有与第一流通腔连通的流通通道;喷头安装于主体,喷头的入口连通于流通通道的出口,并用于使输送的高压流体朝向管道喷出。通过第一复合管路输送高压流体,从而将高压流体产生装置设置于机器人之外,解决机器人携带装置能力有限的问题,通过第一复合管路输送电力,使得机器人内电力充足,从而避免机器人因功率消耗巨大而需要更换电源的问题,另外,通过一根第一复合管路实现了高压流体和电力的输送,避免了不同管路之间的缠绕,进而提高了清理效率。高了清理效率。高了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理机器人及清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装备
,特别是涉及清理机器人及清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核电站泵房取水口外侧安装有阴极保护系统,该系统的保护电极通过硬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材质的管道位于海水中,且固定于位于海水中的墙体上。由于PVC管道在海水中浸泡,其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海洋生物附着层,影响了阴极保护系统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PVC管道的外壁进行清理,以此来防止贝类等海生物影响阴极保护电极的通流。鉴于阴极保护电极以及PVC管道在海面以下,且该海水无法进行隔离排空,为了进行PVC管道清理,现有的有采用水下作业机器人朝向管道喷射高压流体的方式进行清理的,其中,水下作业机器人携带装置能力有限,且水下作业功率消耗巨大,则无线方式机器人水下作业时,需要多次更换电源,清理效率低;有线方式机器人水下作业时,可以将产生高压流体的装置和电源置于清理机器人之外,能够解决携带装置能力有限和多次更换电源的问题,但是电输送管路与流体输送管路容易发生缠绕,影响清理效率。
专利技术内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复合管路,所述第一复合管路内设有第一流通腔和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流通腔用于输送高压流体,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容置输送电信号的第一正极导线和第一负极导线;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流通通道和用于供电的第二正极导线及第二负极导线,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复合管路连接,且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所述第一正极导线与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导线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线电性连接;以及喷头,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喷头的入口连通于所述流通通道的出口,并用于使所述流通通道输送的所述高压流体朝向待清理管道喷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管路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部中空;第二管体,穿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流通腔开设于所述第二管体内;所述第一正极导线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线螺旋环绕于所述第一流通腔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管路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之间,且所述隔离层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之间、以及所述隔离层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之间均形成独立的隔离腔,所述第一正极导线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线的其中一者螺旋缠绕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上,另一者缠绕于所述隔离层的外壁上,以使所述第一正极导线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线分隔于不同的所述隔离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导线和所述第一负极导线进行螺旋环绕的绕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器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体的转接机构,所述转接机构包括设有容纳腔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复合管路转动连接,并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密封件内设有第一导流通道,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一流通腔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管道连通;所述转接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所述正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的输出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正极导线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导线的输出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负极导线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组件包括绝缘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的正极铜环,所述第一正极导线的输出端抵接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巍徐雷鸣陈俊达汪海刘志强魏利峰房志强张伟胡嵩王永亮刘艳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