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85227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气系统,涉及天然气储气、供气领域。一种输气系统包括:分离器、压缩机、第一压缩管路、第二压缩管路、第一切换管路、第二切换管路、第三切换管路和排气管路;分离器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压缩管路与出气口连接,第二压缩管路通过第一切换管路与出气口连接,第一压缩管路通过第二切换管路与第二压缩管路连接,以及通过第三切换管路与排气管路连接,第二压缩管路与排气管路连接;排气管路具有第一排气端和第二排气端;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部件和第二压缩部件,第一压缩部件设于第一压缩管路,第二压缩部件设于第二压缩管路。本申请能够解决注气和采气过程中使用多台压缩机而导致压缩机利用率低等问题。压缩机而导致压缩机利用率低等问题。压缩机而导致压缩机利用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气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天然气储气、供气
,具体涉及一种输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储气库在天然气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较为关键,而压缩机是储气库注气过程使用的核心设备之一。当前,一些储气库采用的注气压缩机为往复式压缩机,该种压缩机在台机组处理气量小,需要多台机组并联运行来满足排量要求。而另一些储气库的注气过程还采用离心式压缩机,与往复式压缩机相比,离心式压缩机具有单台处理气量大、占地面积小,投入少、安全稳定性高等优势。
[0003]一般情况下,地下储气库分为注气和采气两个工艺流程,在夏季时,上游长输管道供应的天然气流量大于天然气输配管网的用户使用量,多出的天然气进入储气库工艺站场的压缩机组增压后送入储气库储存。在冬季时,下游天然气输配管网处于用气高峰期,上游供应量不足或出现事故时,将地下储气库储存的天然气经过净化、调压处理后与上游长输管道一并供应天然气,输送至天然气输配管网,供用户使用,以弥补上游供应量的不足。
[0004]然而,无论采用往复式压缩机还是离心式压缩机,当前地下储气库的注气和采气过程均采用多台压缩机配合实现,如,在注气过程中,第一部分压缩机工作,第二部分压缩机停机,在采气过程中,第二部分压缩机工作,第一部分压缩机停机,从而造成了压缩机利用率较低,并且,多台压缩机能耗高、投入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气系统,至少能够解决当前地下储气库的注气和采气过程中使用多台压缩机而导致压缩机利用率低等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气系统,该输气系统包括:分离器、压缩机、第一压缩管路、第二压缩管路、第一切换管路、第二切换管路、第三切换管路和排气管路;
[0008]所述分离器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0009]所述第一压缩管路的进气端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管路的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管路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管路的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管路与所述第二压缩管路的进气端连接,以及通过所述第三切换管路与所述排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压缩管路的出气端与所述排气管路连接;
[0010]所述排气管路具有分别可切换通断状态的第一排气端和第二排气端;
[0011]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部件和第二压缩部件,所述第一压缩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管路,所述第二压缩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缩管路。
[0012]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压缩部件的作用下,可以对通过第一压缩管路的气体进行加压,在第二压缩部件的作用下,可以对通过第二压缩管路的气体进行加压;通过第一切换管路、第二切换管路和第三切换管路各自通断状态的切换,可以改变气体的流向。具体
为,在第一切换管路切断、第二切换管路接通、第三切换管路切断的情况下,经过分离器分离处理后的气体依次沿第一压缩管路、第二切换管路、第二压缩管路及排气管路流动,最终从第一排气端排出,此过程中,第一压缩部件与第二压缩部件串联,气体依次经过第一压缩部件和第二压缩部件,从而进行了两次加压,提高了气体压缩程度,以便于在后续对气体进行储存时提高储存量;在第一切换管路接通、第二切换管路切断、第三切换管路接通的情况下,经过分离器分离处理后的气体中的一股气体依次沿第一压缩管路、第三切换管路及排气管路流动,另一股气体依次沿第一切换管路、第二压缩管路及排气管路流动,两股气体在排气管路中汇集,最终由第二排气端排出,此过程中,第一压缩部件和第二压缩部件并联,气体分别经过第一压缩部件和第二压缩部件,在第一压缩部件和第二压缩部件分别加压,如此,可以在保证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气体流量,以便于在后续为用户供气时,增加供气量,从而保证供气充足。
[0013]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输气系统采用一台包括第一压缩部件和第二压缩部件两部分的压缩机,即,采用两段式压缩机,通过控制第一压缩部件和第二压缩部件串联,可以提高加压后的气体压力,从而便于储存气体,通过控制第一压缩部件和第二压缩部件并联,可以提高输送的气体流量,以便于满足供气量需求。相比于采用多台压缩机组实现气体传输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减少压缩机的数量,并根据不同的工况切换输气方式,且在输气过程中,不存在停机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压缩机停机而导致利用率低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输气过程中的能耗以及输气系统的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输气系统处于注气过程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输气系统处于采气过程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01

分离器;011

进气口;012

出气口;013

放气口;014

排污口;
[0018]021

第一压缩部件;022

第二压缩部件;
[0019]03

第一压缩管路;031

输气管;032

空冷器;033

止回阀;
[0020]04

第二压缩管路;
[0021]05

第一切换管路;051

切换管;052

切换阀;
[0022]06

第二切换管路;
[0023]07

第三切换管路;
[0024]08

排气管路;081

排气总管;082

第一排气支管;0821

第一排气开关阀;083

第二排气支管;0831

第二排气开关阀;
[0025]09

防喘振组件;091

回气管;092

调节阀;093

流量检测元件;
[0026]10

放空管路;
[0027]11

第一放气管路;111

第一放气管;112

第一安全阀;
[0028]12

第二放气管路;121

第二放气管;122

第二安全阀;
[0029]13

第三放气管路;131

第三放气管;132

第三安全阀;
[0030]14

泄压管路;141

泄压管;142

泄压阀;
[0031]15

进气管路;151

进气管;152

进气开关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01)、压缩机、第一压缩管路(03)、第二压缩管路(04)、第一切换管路(05)、第二切换管路(06)、第三切换管路(07)和排气管路(08);所述分离器(01)具有进气口(011)和出气口(012);所述第一压缩管路(03)的进气端与所述出气口(012)连接,所述第二压缩管路(04)的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管路(05)与所述出气口(012)连接,所述第一压缩管路(03)的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管路(06)与所述第二压缩管路(04)的进气端连接,以及通过所述第三切换管路(07)与所述排气管路(08)连接,所述第二压缩管路(04)的出气端与所述排气管路(08)连接;所述排气管路(08)具有分别可切换通断状态的第一排气端和第二排气端;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部件(021)和第二压缩部件(022),所述第一压缩部件(021)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管路(03),所述第二压缩部件(022)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缩管路(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管路(03)和所述第二压缩管路(04)均包括输气管(031)和设置于所述输气管(031)的空冷器(032);所述第一压缩部件(021)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管路(03)的所述输气管(031),并位于所述空冷器(032)的上游;所述第二压缩部件(022)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缩管路(04)的所述输气管(031),并位于所述空冷器(032)的上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压缩管路(03)及所述第二压缩管路(04)一一对应的两组防喘振组件(09);所述防喘振组件(09)包括回气管(091)和调节阀(092),所述回气管(09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输气管(031),且衔接处位于所述空冷器(032)的下游,所述回气管(09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输气管(031),且衔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压缩部件(021)或所述第二压缩部件(022)的上游,所述调节阀(092)设置于所述回气管(09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喘振组件(09)还包括流量检测元件(093),所述流量检测元件(093)设置于所述输气管(031),并邻近于所述第一压缩部件(021)或所述第二压缩部件(022)的出气端,所述流量检测元件(093)与所述调节阀(092)信号连接;和/或,所述防喘振组件(09)还包括压力检测元件,所述压力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输气管(031)路,并邻近于所述第一压缩部件(021)或所述第二压缩部件(022)的出气端,所述压力检测元件与所述调节阀(092)信号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管路(05)、所述第二切换管路(06)和所述第三切换管路(07)均包括切换管(051)和设置于所述切换管(051)的切换阀(052);所述第一切换管路(05)的所述切换管(051)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口(0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管路(04)的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俊林杨树茂郭志彬董明远范继卫于佩源
申请(专利权)人:杰瑞石油天然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