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522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该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包括:壳体、可转动的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及搅拌溢流板。壳体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对应位置的搅拌叶相互啮合,搅拌叶与壳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10mm,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可相向转动或同向转动;搅拌溢流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与出料口连通,且搅拌溢流板可以控制壳体中物料的停留时间。上述两方面的作用使得采用上述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进行液固反应时,能够大大降低固体物料发生堵塞的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液固反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医药和化工生产过程中,有固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一般采用搅拌釜式反应器,其内介质流速较低、流体紊乱度较小,搅拌桨叶片较少,搅拌效果不佳。若增大反应介质流速,搅拌强度增大,但同时介质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减小。可见,搅拌釜式反应器的应用有其局限性。此外,当固体颗粒含量较大时,容易堵塞溢流口,导致搅拌式反应器无法实现完全连续化运作。
[0003]目前生产中使用的管式搅拌反应器采用的大部分是传统的垂直桨叶,此类反应器多适用于液液反应。在不增加外力的前提下,管式搅拌反应器对于液固反应的前进推动力仍有所不足,连续出料仍是一个问题。有固体参与的反应易在管式反应器的器壁上堆积物料,这将会导致反应器的传热性能变差,对于强放热反应来说是极不利的。
[0004]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液固反应的反应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管式搅拌反应器在进行液固反应时,存在固体物料容易造成出料堵塞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该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包括:壳体、可转动的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及搅拌溢流板。壳体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对应位置的搅拌叶相互啮合,搅拌叶与壳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10mm,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可相向转动或同向转动;搅拌溢流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与出料口连通,且搅拌溢流板可以控制壳体中物料的停留时间。
[0007]进一步地,搅拌溢流板包括:溢流板本体和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溢流板本体具有镂空区域,壳体中排出的物料经镂空区域排出;各搅拌叶片设置在溢流板本体上,搅拌叶片与镂空区域对应设置,且至少部分搅拌叶片与镂空区域连接。
[0008]进一步地,溢流板本体为圆形,镂空区域沿溢流板本体的周向排布。
[0009]进一步地,溢流板本体的最低高度高于出料口的最低高度。
[0010]进一步地,第一搅拌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搅拌轴套、第一搅拌盘和第一搅拌叶,第一搅拌叶设置在第一搅拌盘上,第一搅拌叶沿第一搅拌轴套的顺时针方向设置;第二搅拌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搅拌轴套、第二搅拌盘和第二搅拌叶,第二搅拌叶设置在第二搅拌盘上,第二搅拌叶与第一搅拌叶相配合,且沿第二搅拌轴套的逆时针方向设置;将第一搅拌叶与第一搅拌轴套的夹角记为θ1,第二搅拌叶与第二搅拌轴套的夹角记为θ2,θ1和θ2均小于90
°
,且θ1>θ2。
[0011]进一步地,第一搅拌叶与第二搅拌叶的数量之比为(2~10):(1~9)。
[0012]进一步地,第一搅拌盘和第二搅拌盘为多边形搅拌盘;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相应地设置在第一搅拌盘和第二搅拌盘顶点位置。
[0013]进一步地,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为山字型搅拌叶。
[0014]进一步地,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还包括连续排料装置,连续排料装置设置有第一入口和产品出口,第一入口与出料口连通设置,用于将从出料口排出的反应物连续排出。
[0015]进一步地,连续排料装置选自双螺杆出料装置、单螺杆出料装置或齿轮泵出料装置。
[00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搅拌叶和壳体之间的最小距离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使得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搅拌叶能够刮擦反应装置的管壁,且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互相啮合,互相刮擦,因此可以去除附着于管壁和桨叶上的物料,降低物料堆积影响搅拌和反应的风险。同时在出料口设置搅拌溢流装置,一方面能够延长物料在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中停留时间,另一方面能够使出料口排出的物料以固液混合物的形式排出,从而抑制固体物料粘结堵塞出料口。在此基础上,上述两方面的作用使得采用上述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进行液固反应时,能够大大降低固体物料发生堵塞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的正视图;
[0019]图2为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的侧视图;
[0021]图4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搅拌溢流板的正视图;
[0022]图5为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搅拌溢流板的侧视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壳体;20、第一搅拌轴;21、第一搅拌轴套;22、第一搅拌盘;23、第一搅拌叶; 30、第二搅拌轴;31、第二搅拌轴套;32、第二搅拌盘;33、第二搅拌叶;40、搅拌溢流板; 41、溢流板本体;42、搅拌叶片;50、连续排料装置;60、辅助组件;61、筒体支座;62、夹套;63、密封组件;64、凸缘;65、机架;70、动力装置;71、电机;72、双轴出轴减速机;73、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正如
技术介绍
所描述的,现有的管式搅拌反应器在进行液固反应时,存在固体物料容易造成出料堵塞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如图1至3所示,该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包括:壳体10、可转动的第一搅拌轴20和第二搅拌轴30以及搅拌溢流板40。壳体10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第一搅拌轴20和第二搅拌轴 30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且第一搅拌轴20和第二搅拌轴30对应位置的搅拌叶相互啮合,搅拌叶与壳体1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10mm,第一搅拌轴20和第二搅拌轴30可相向转动
或同向转动;搅拌溢流板40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且与出料口连通,且搅拌溢流板40可以控制壳体10中物料的停留时间。
[0027]将搅拌叶和壳体10之间的最小距离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使得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搅拌叶能够刮擦反应装置的管壁,且第一搅拌轴20和第二搅拌轴30互相啮合,互相刮擦,因此可以去除附着于管壁和桨叶上的物料,降低物料堆积影响搅拌和反应的风险。同时在出料口设置搅拌溢流装置,一方面能够延长物料在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中停留时间,另一方面能够使出料口排出的物料以固液混合物的形式排出,从而抑制固体物料粘结堵塞出料口。在此基础上,上述两方面的作用使得采用上述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进行液固反应时,能够大大降低固体物料发生堵塞的风险。根据具体的使用效果,搅拌叶与壳体10之间的最小距离可选为1mm、2mm、3mm、4mm、5mm、6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可转动的第一搅拌轴(20)和第二搅拌轴(30),所述第一搅拌轴(20)和所述第二搅拌轴(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且所述第一搅拌轴(20)和所述第二搅拌轴(30)对应位置的搅拌叶相互啮合,所述搅拌叶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10mm,所述第一搅拌轴(20)和所述第二搅拌轴(30)可相向转动或同向转动;搅拌溢流板(40),所述搅拌溢流板(4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且与所述出料口连通,且所述搅拌溢流板(40)可以控制壳体(10)中物料的停留时间;所述搅拌溢流板(40)包括:溢流板本体(41),所述溢流板本体(41)具有镂空区域,所述壳体(10)中排出的物料经所述镂空区域排出;至少一个搅拌叶片(42),各所述搅拌叶片(42)设置在所述溢流板本体(41)上,所述搅拌叶片(42)与所述镂空区域对应设置,且至少部分所述搅拌叶片(42)与所述镂空区域连接;所述溢流板本体(41)的最低高度高于所述出料口的最低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本体(41)为圆形,所述镂空区域沿所述溢流板本体(41)的周向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轴搅拌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轴(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搅拌轴套(21)、第一搅拌盘(22)和第一搅拌叶(23),所述第一搅拌叶(23)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盘(22)上,所述第一搅拌叶(23)沿所述第一搅拌轴套(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浩洪亮陶建周洪如王波辉盖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莱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