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生态滞留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20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滞留带本体,所述滞留带本体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部连接有海绵块,所述蓄水箱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海绵块位于排水孔的上方,所述排水孔与土壤相连通,所述蓄水箱的上端连接有排水管的一端,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朝向滞留带本体的底部,所述蓄水箱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内壁连接有圆板;蓄水箱内的水再从排水管排出,排水管将水流导向滞留带本体的底部,避免滞留带本体的底部的杂质积留,使后续排水效果降低,待滞留带本体的水流消失后,海绵块会一点点将蓄水箱内的水导入到土壤内,对附近的植被进行长时间的补水灌溉。对附近的植被进行长时间的补水灌溉。对附近的植被进行长时间的补水灌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生态滞留带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滞留是指生态代谢过程中系统输入远远大于其输出时,过量物质或能量滞留于系统内,打破原有生态平衡的现象。
[0003]现如今的生态滞留带主要功能用于排水,避免因为水过多,而导致周围植被遭受过多的浸泡和冲刷,使植被的根部遭受破坏,但是,这样生态滞留带的功能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其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生态滞留带功能较为单一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的生态滞留带。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滞留带本体,所述滞留带本体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部连接有海绵块,所述蓄水箱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海绵块位于排水孔的上方,所述排水孔与土壤相连通,所述蓄水箱的上端连接有排水管的一端,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朝向滞留带本体的底部,所述蓄水箱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内壁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外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圆板的外壁连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过滤板。
[0006]优选的,所述滞留带本体的外壁连接有方板,所述方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外壁与进水管的端口相贴。
[0007]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形状为U型,所述排水管远离蓄水箱的端口连接有圆台管,所述圆台管的底端直径小于排水管直径。
[0008]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直径小于进水管的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插板的外壁套设有光滑薄膜。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水会进入到进水管内,水穿过过滤板,再穿过通孔,进入到蓄水箱内,海绵块会将水吸附,避免水重接从排水孔直接对土壤冲刷,然后,蓄水箱内的水再从排水管排出,排水管将水流导向滞留带本体的底部,避免滞留带本体的底部的杂质积留,使后续排水效果降低,待滞留带本体的水流消失后,海绵块会一点点将蓄水箱内的水导入到土壤内,对附近的植被进行长时间的补水灌溉。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蓄水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1、滞留带本体;2、放置槽;3、蓄水箱;4、进水管;5、排水管;6、海绵块;7、排水孔;8、圆板;9、通孔;10、弹簧;11、过滤板;12、方板;13、插板;14、圆台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参考附图1

4,一种多功能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滞留带本体1,滞留带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2,放置槽2的内部放置有蓄水箱3,蓄水箱3的内部连接有海绵块6,蓄水箱3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7,海绵块6位于排水孔7的上方,排水孔7与土壤相连通,蓄水箱3的上端连接有排水管5的一端,排水管5的另一端朝向滞留带本体1的底部,蓄水箱3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管4,进水管4的内壁连接有圆板8,圆板8的外壁开设有通孔9,圆板8的外壁连接有弹簧10的一端,弹簧10的另一端连接有过滤板11,排水管5的直径小于进水管4的直径。
[0019]当过多的雨水在滞留带本体1上流动时,水会进入到进水管4内,水穿过过滤板11,再穿过通孔9,进入到蓄水箱3内,海绵块6会将水吸附,避免水重接从排水孔7直接对土壤冲刷,然后,蓄水箱3内的水再从排水管5排出,排水管5将水流导向滞留带本体1的底部,避免滞留带本体1的底部的杂质积留,使后续排水效果降低,当雨水将杂质堆积在过滤板11后,过滤板11受到水的冲击力增大,过滤板11会挤压弹簧10,待滞留带本体1的水流消失后,弹簧10会将过滤板11推回原位,将杂质推出进水管4,海绵块6会一点点将蓄水箱3内的水导入到土壤内,对附近的植被进行长时间的补水灌溉。
[0020]参考附图1,滞留带本体1的外壁连接有方板12,方板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板13,插板13的外壁与进水管4的端口相贴,当降雨较少时,将插板13插入到方板12,使插板13可以挡住进水管4的端口,避免杂物进入到进水管4内。
[0021]参考附图2,排水管5的形状为U型,排水管5远离蓄水箱3的端口连接有圆台管14,圆台管14的底端直径小于排水管5直径,使为了将从排水管5排出的水流进入到圆台管14可以提高水流速度,使水流可以更好的冲击滞留带本体1的底部。
[0022]参考附图1,插板13的外壁套设有光滑薄膜,降低插板13的摩擦阻力。
[0023]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滞留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带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2),所述放置槽(2)的内部放置有蓄水箱(3),所述蓄水箱(3)的内部连接有海绵块(6),所述蓄水箱(3)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7),所述海绵块(6)位于排水孔(7)的上方,所述排水孔(7)与土壤相连通,所述蓄水箱(3)的上端连接有排水管(5)的一端,所述排水管(5)的另一端朝向滞留带本体(1)的底部,所述蓄水箱(3)的上端连接有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的内壁连接有圆板(8),所述圆板(8)的外壁开设有通孔(9),所述圆板(8)的外壁连接有弹簧(10)的一端,所述弹簧(10)的另一端连接有过滤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靓丁云翮邵卓峰王乔饶娆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