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箱内电池抵靠加强结构,包括基体板,两个基体板平行竖立且相对面前端分别设有调距螺杆和内螺纹套筒,调距螺杆的左端固定设置在对应的基体板上且右端螺纹嵌套有内螺纹套筒,内螺纹套筒的右端铰接在对应的基体板上,使得内螺纹套筒相对调距螺杆的转动能够调节两个基体板之间的间距,基体板的相向面上分别均布设有若干个可拆卸的电池侧撑杆,电池侧撑杆能够随着两个基体板之间间距的变大而对应地抵靠在储能箱内电池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基体板承载撑靠在储能集装箱内部中央过道两侧电池组的电池侧撑杆,每个电池侧撑杆对应抵靠在一个电池组上的电池,能够避免储能集装箱起吊过程中产生的电池组意外脱落问题。外脱落问题。外脱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箱内电池抵靠加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集装箱的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箱内电池抵靠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目前储能方式多种多样,我公司属于国家电网旗下专业研发储能技术的单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池储能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已经针对储能集装箱、储能车、储能柜等产品进行了技术研发布局,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成果,所以需要将一些容易通过逆向工程破解的技术拿出来申请专利保护,其中针对储能集装箱产品,现有储能集装箱构造布局如图1所示,储能集装箱内设有横隔板,横隔板将储能集装箱分隔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容纳电池组、空调和控制柜等,该部分主要作为储能部分,利用空调调节温度,而另一部分主要容纳双向变流器、配电柜和直流双向变换器等,主要作为变电部分,为储能部分提供电力传递。
[0003]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由于储能集装箱一般采用预先装配好电池组、控制柜等内部设备后,有的是再通过起吊运输的方式布置在指定场所,有的则是装配到货车上形成机动性好的储能车,这些在储能集装箱吊运或者作为储能车移动的过程中整个储能集装箱容易摇摆或受到颠簸,而如图1所示,储能集装箱内电池组分布在中央过道两侧,电池组柜内的电池块封闭结构如果意外没有封闭好,则容易造成脱落等问题,产生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这个情况,针对此类情况特别研发了多种支撑结构,以保证储能箱内电池组获得良好的支撑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箱内电池抵靠加强结构,采采用基体板承载撑靠在储能集装箱内部中央过道两侧电池组的电池侧撑杆,两个基体板之间采用螺纹的调距螺杆和内螺纹套筒调节距离,每个电池侧撑杆对应抵靠在一个电池组上的电池,能够避免储能集装箱起吊过程中产生的电池组意外脱落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箱内电池抵靠加强结构,包括基体板、调距螺杆、内螺纹套筒和电池侧撑杆,所述基体板共两个且分别一左一右地竖立平行分布,两个所述基体板的相对面前端分别设有调距螺杆和内螺纹套筒,所述调距螺杆的左端固定设置在对应的基体板上且右端螺纹嵌套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右端铰接在对应的基体板上,使得所述内螺纹套筒相对调距螺杆的转动能够调节两个基体板之间的间距,所述基体板的相向面上分别均布设有若干个可拆卸的电池侧撑杆,所述电池侧撑杆能够随着两个基体板之间间距的变大而对应地抵靠在储能箱内电池组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套筒靠向调距螺杆的端部设有手柄,能够通过手动握持手柄而转动内螺纹套筒。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侧撑杆靠向基体板的端部螺纹嵌套在对应的螺柱上,所述螺柱固定设置在基体板对应电池侧撑杆的端面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基体板上均布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00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基体板的相对面前端之间设有伸缩套筒,所述伸缩套筒能够随着内螺纹套筒相对调距螺杆的左右移动而对应地伸缩,所述伸缩套筒包括嵌入杆和外套筒,所述嵌入杆和外套筒的相对端嵌套在一起且相向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基体板的相对端面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基体板的下端面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万向轮。
[001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采用基体板承载撑靠在储能集装箱内部中央过道两侧电池组的电池侧撑杆,两个基体板之间采用螺纹的调距螺杆和内螺纹套筒调节距离,每个电池侧撑杆对应抵靠在一个电池组上的电池,能够避免储能集装箱起吊过程中产生的电池组意外脱落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现有储能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中:1
‑
横隔板,2
‑
储能集装箱,3
‑
双向变流器,4
‑
配电柜,5
‑
直流双向变换器,6
‑
控制柜,7
‑
空调,8
‑
电池组,9
‑
电池侧撑杆,10
‑
基体板,11
‑
通气孔,12
‑
铰接块,13
‑
内螺纹套筒,14
‑
万向轮,15
‑
手柄,16
‑
调距螺杆,17
‑
嵌入杆,18
‑
外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附图2
‑
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箱内电池抵靠加强结构,包括基体板10、调距螺杆16、内螺纹套筒13、伸缩套筒和电池侧撑杆9,基体板10共两个且分别一左一右地竖立平行分布,两个基体板10的相对面前端分别设有调距螺杆16和内螺纹套筒13,调距螺杆16的左端固定设置在对应的基体板10上且右端螺纹嵌套有内螺纹套筒13,内螺纹套筒13的右端嵌套并铰接在对应的基体板10的铰接块12上,内螺纹套筒13靠向调距螺杆16的端部设有手柄15,能够通过手动握持手柄15而转动内螺纹套筒13,而两个基体板10的相对面前端之间设有伸缩套筒,伸缩套筒能够随着内螺纹套筒13相对调距螺杆16的左右移动而对应地伸缩,使得内螺纹套筒13相对调距螺杆16的转动能够调节两个基体板10之间的间距,基体板10的相向面上分别均布设有多个电池侧撑杆9,电池侧撑杆9靠向基体板10的端部螺纹嵌套在对应的螺柱上,螺柱固定设置在基体板10对应电池侧撑杆9的端面上,电池侧撑杆9能够随着两个基体板10之间间距的变大而对应地抵靠在储能箱内电池组上;
[0020]在使用的时候将整个装置置于储能集装箱的中央过道内,两个基体板10相向端面分别朝向中央过道两侧的电池组,注意移入前两个基体板10是尽量相互靠近的,在移入到中央过道内后,通过转动手柄15,使得内螺纹套筒13相对调距螺杆16转动并向着远离调距螺杆16的方向移动,也就是将两个基体板10的间距撑大,直至电池侧撑杆9对应地抵靠在电
池组的电池上,当然中央过道两侧不仅仅有电池组,还有控制柜,应当在将两个基体板10撑开前预先将对应控制柜和电池组支架的电池侧撑杆9拆卸下来。
[0021]为了方便储能集装箱内空调产生的冷气流均衡流动,在基体板10上均布设有多个通气孔11,避免基体板10影响冷气的流动。
[0022]其中,伸缩套筒包括嵌入杆17和外套筒18,嵌入杆17和外套筒18的相对端嵌套在一起且相向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基体板10的相对端面上。
[0023]为了方便对电池组检修或更换电池,方便将整个装置从储能集装箱中央过道向外移出,在基体板10的下端面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万向轮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箱内电池抵靠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板、调距螺杆、内螺纹套筒和电池侧撑杆,所述基体板共两个且分别一左一右地竖立平行分布,两个所述基体板的相对面前端分别设有调距螺杆和内螺纹套筒,所述调距螺杆的左端固定设置在对应的基体板上且右端螺纹嵌套有内螺纹套筒,所述内螺纹套筒的右端铰接在对应的基体板上,使得所述内螺纹套筒相对调距螺杆的转动能够调节两个基体板之间的间距,所述基体板的相向面上分别均布设有若干个可拆卸的电池侧撑杆,所述电池侧撑杆能够随着两个基体板之间间距的变大而对应地抵靠在储能箱内电池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箱内电池抵靠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套筒靠向调距螺杆的端部设有手柄,能够通过手动握持手柄而转动内螺纹套筒。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强,石天宇,徐锐,卢帅,张晨熙,李飞,罗汉,杨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