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19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批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包括:底座;电机;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底座,另一端连接于电机;批头结构,批头结构包括电批芯轴和批头,电批芯轴两端分别与电机轴和批头同轴连接;控制端,控制端分别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和电机连接;机身外壳,控制端设于机身外壳罩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的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可以对螺钉锁付过程中的拧紧扭矩及装配压力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监控,在保证超高拧紧精度的同时,极大提升了作业质量的一致性、可靠性及装配压力的可控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


[0001]本技术涉及电批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电批,是一种常用的拧紧工具,主要用于对螺钉实施特定扭矩的高精度拧紧和自由旋松。
[0003]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自动拧紧工具大多为普通电动螺丝刀,其精度很低,无法满足高端市场对高质量装配拧紧的需求,更加无法保证产品的出厂质量和寿命。
[0004]现有技术中,为了控制电机的输出扭矩,一般是通过电机的输出电流来获取输出的扭矩信息,以此进行控制,但是,这种扭矩信息与实际的拧紧扭矩存在差异,无法保证拧紧精度;并且,市场上的自动电批也只是停留在对目标扭矩的控制这一单一指标上,无法实现对装配过程压力的实时检测,不能保证装配作业质量的一致性、可靠性以及装配压力的可控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拧紧精度和作业质量的一致性的缺陷,实现在保证超高拧紧精度的同时,极大提升作业质量的一致性。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包括:
[0007]底座;
[0008]电机;
[0009]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所述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机;
[0010]批头结构,所述批头结构包括电批芯轴和批头,所述电批芯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批头同轴连接
[0011]控制端,所述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和电机连接;
[0012]机身外壳,所述机身外壳罩设于所述电机和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控制端设于所述机身外壳罩内,所述机身外壳的侧壁还设有与控制端连接的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以控制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的正转和反转。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所述底座具有阶梯孔,所述底座的阶梯孔内设有滚珠衬套,所述滚珠衬套的内壁与所述电批芯轴的外壁相连接。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所述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柱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
部与所述电机靠近电机轴的端面连接。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所述连接柱环设于所述电批芯轴的外周,且与所述电批芯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固定有多个扭力应变片,以检测作业过程的扭力。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有多个压力应变片,以检测作业过程中的装配压力。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所述批头结构还包括快换结构,所述批头与所述电批芯轴之间通过所述快换结构可拆连接。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所述快换结构包括限位卡珠,所述电批芯轴远离所述电机的端部具有批头安装内孔,所述批头安装内孔的侧壁设有可活动的限位卡珠,所述批头的一端具有卡槽,所述批头插接于所述批头安装内孔内,所述限位卡珠卡嵌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电批芯轴远离所述电机的端部还具有批头限位槽,所述批头的圆周还设有限位耳,所述限位耳插接于所述批头限位槽内。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所述快换结构还包括起子帽,所述起子帽可移动地环设于所述电批芯轴外周,所述批头安装内孔的侧壁具有连通电批芯轴外壁的卡孔,所述限位卡珠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卡孔内,所述起子帽具有同轴并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抵接于所述限位卡珠。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所述快换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批芯轴外的第一挡圈、第二挡圈以及弹簧,沿所述电机至所述批头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挡圈、弹簧以及第一挡圈依序布置,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挡圈抵接于所述起子帽内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阶梯面,所述弹簧环设于所述电批芯轴外周,且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挡圈,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起子帽的端面。
[0021]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在拧紧转矩及装配压力的作用下,批头结构做直线和旋转的复合运动,以实现扭矩与压力实时精确传导至电机,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即可实时检测到批头结构传导给电机的装配压力以及电机自身的转动扭矩,从而实现了智能电批在拧紧过程中的实时装配压力和扭矩的检测,并且,在控制端的控制下可实现目标扭矩的精确控制,用户可通过电批实时反馈的装配压力手动控制装配压力以提升作业质量的一致性。相较于现有技术给出的电流式扭矩控制结构而言,本技术给出的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可以对螺钉锁付过程中的拧紧扭矩及装配压力数据进行直接实时采集与监控,避免了由于电流控制误差导致的精度损耗,在保证超高拧紧精度的同时,极大提升了作业质量的一致性、可靠性以及装配压力的可控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底座;11:滚珠衬套;20:电机;30: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31:第二连接部;32:连接柱;33:第一连接部;40:批头结构;41:电批芯轴;411:限位卡珠;412:第一挡圈;413:弹簧;414:第二挡圈;42:批头;42a:卡槽;421:限位耳;43:起子帽;50:机身外壳;60:控制端;61:正转按钮;62:反转按钮;63: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电机;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所述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机;批头结构,所述批头结构包括电批芯轴和批头,所述电批芯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批头同轴连接;控制端,所述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和电机连接;机身外壳,所述机身外壳罩设于所述电机和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控制端设于所述机身外壳罩内,所述机身外壳的侧壁还设有与控制端连接的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以控制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的正转和反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阶梯孔,所述底座的阶梯孔内设有滚珠衬套,所述滚珠衬套的内壁与所述电批芯轴的外壁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柱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机靠近电机轴的端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环设于所述电批芯轴的外周,且与所述电批芯轴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固定有多个扭力应变片,以检测作业过程的扭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扭矩及压力复合力传感器的手持智能电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有多个压力应变片,以检测作业过程中的装配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华张之敬刘斌孙椰望郭莹刘玉柱曹安林刘宇行崔璨秦廷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力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