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液锦纶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157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液锦纶面料,包括面料主体,面料主体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2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作为基本组织单元,面料主体具有若干个基本组织单元,基本组织单元由3根经纱和3根纬纱编织形成,经纱为20D/24F圆孔有光锦纶FDY,纬纱为20D/24F锦纶FDY黑纱,20D/24F锦纶FDY黑纱为原液着色锦纶纤维。与传统相比,面料主体形成2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使得面料具有较多的组织结点,使得面料主体具有较好的耐磨抗皱性能。选择使用原液着色纤维使得面料主体的色牢度、色彩鲜艳度和均匀性等均有较好的改善。并且,用其加工成纺织品可省去染色工序,减少大量废水和二氧化碳排放,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特征突出。环境友好特征突出。环境友好特征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液锦纶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机织物面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原液锦纶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机织物是由两条或两组以上的相互垂直纱线,以90度角经纬交织而织成织物,纵向的纱线叫经纱,横向的纱线叫纬纱。经纱和纬纱之间的每一个相交点称为组织点,是机织物的最小基本单元。
[0003]在现有的面料制作过程中,织造出来的面料颜色单一,通常为白色,再经染色等处理,在染色处理过程中,存在废水要达到排放标准的处理成本较高等,且环保性有待改善的问题。并且,染色的面料其色牢度较为欠缺。
[0004]传统的机织面料还存在耐磨抗皱性能较差的问题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牢度高,且具有较好耐磨抗皱性能的原液锦纶面料。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原液锦纶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2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所述2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作为基本组织单元,所述面料主体具有若干个所述基本组织单元,所述基本组织单元由3根经纱和3根纬纱编织形成,所述经纱为20D/24F圆孔有光锦纶FDY,所述纬纱为20D/24F锦纶FDY黑纱,所述20D/24F 锦纶FDY黑纱为原液着色锦纶纤维。
[0008]进一步地,所述面料主体的经向由5250个小单元组成,总经头份为15750根。
[0009]进一步地,所述面料主体的成品有效幅宽152cm,克重为42g/
ꢀ㎡

[0010]进一步地,所述面料主体的经向密度1031根/10cm,纬向密度752 根/10cm。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一种原液锦纶面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形成2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使得面料具有较多的组织结点,使得面料主体具有较好的耐磨抗皱性能。选择使用原液着色纤维使得面料主体的色牢度、色彩鲜艳度和均匀性等均有较好的改善。使用原液着色纤维加工成纺织品可省去染色工序,减少大量废水和二氧化碳排放,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特征突出,能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传统印染行业面临的高能耗、高水耗和高COD排放等突出问题。据统计,相比于常规聚酰胺纤维,采用原液着色可节约水耗89%、能耗63%、化学品用量6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COD排放67%。在绿色、低碳、环保的时代主题下,原液着色纤维因具有上述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此外,赋予服装舒适美观的效果,良好耐磨抗皱性能,新型原料使用,满足了消费者更多﹑更好的选择需求。
[0012]进一步地,经向密度1031根/10cm,纬向密度752根/10cm,采用高密度的纱线设计,使得面料主体的耐磨抗皱性能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组织结构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穿棕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纹版图。
[0016]图1中:
[0017]黑色点为经浮点;
[0018]白色点为纬浮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0]本技术一种原液锦纶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面料主体1,面料主体1由经纱11和纬纱12交织形成2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2 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作为基本组织单元,面料主体1具有若干个所述基本组织单元,所述基本组织单元由3根经纱11和3根纬纱12编织形成,经纱11为20D/24F圆孔有光锦纶FDY,纬纱12为20D/24F 锦纶FDY黑纱,20D/24F锦纶FDY黑纱为原液着色锦纶纤维,原液着色锦纶纤维为加入色母粒的锦纶原料,因此原液着色锦纶面料成分数:100%锦纶。
[0021]面料主体1的经向由5250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有三根经纱) 组成,总经头份为15750根,其中使用钢筘22.5羽/cm*4入*175.0cm 的机上规格。纬向由3根纱组成一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有三根纬纱),每一个小单元无限循环地编织入经纱织成面料坯布。为了利于生产,经向穿棕时将循环扩大3倍,具体见下文。
[0022]面料主体1的成品有效幅宽152cm,克重为42g/


[0023]面料主体1的经向密度1031根/10cm,纬向密度752根/10cm。
[0024]本技术一种原液锦纶面料,形成2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使得面料具有较多的组织结点。此外,经向密度1031根/10cm,纬向密度752根/10cm。2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高密度的纱线设计,都使得面料主体1具有较好的耐磨抗皱性能。选择使用原液着色纤维使得面料主体1的色牢度、色彩鲜艳度和均匀性等均有较好的改善。使用原液着色纤维加工成纺织品可省去染色工序,减少大量废水和二氧化碳排放,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特征突出,能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传统印染行业面临的高能耗、高水耗和高COD排放等突出问题。据统计,相比于常规聚酰胺纤维,采用原液着色可节约水耗89%、能耗63%、化学品用量63%,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COD排放67%。在绿色、低碳、环保的时代主题下,原液着色纤维因具有上述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此外,赋予服装舒适美观的效果,良好耐磨抗皱性能,新型原料使用,满足了消费者更多﹑更好的选择需求。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使用的原液着色纤维为市场上购买的商品。
[0026]本技术一种原液锦纶面料,在织造时,为了利于生产,经向穿棕时将循环扩大3倍,采用如图2所示的穿棕法进行:以9片棕丝为一个循环,9片棕丝的编号依次为1、2、3、4、5、6、7、8和9,将123456789棕丝顺穿,每筘羽穿入经线4根。
[0027]面料织造时,纹版图(如图3所示)为:

.3 6 9(命名为第一组)

.2 5 8(命名为第二组)

.1 4 7(命名为第三组),具体地,在织造第1纬时,棕丝2、3、5、6、8和9(第一组和
第二组) 提起,棕丝1、4和7(第三组)不提,在织造第2纬时,棕丝1、3、 4、6、7和9(第一组和第三组)提起,棕丝2、5和8(第二组)不提,在织造第3纬时,棕丝1、2、4、5、7和8(第二组和第三组) 提起,棕丝3、6和9(第一组)不提,织造每一纬时,纬纱编织入经纱织成面料坯布。面料主体1的正面是经面,显示经纱锦纶圆孔的靓光光泽,反面为纬纱显示原液着色锦纶的黑色光泽度。
[0028]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采用反织法(反面织造法),面料织造时,纹版图(如图3所示)为:

.3 6 9(命名为第一组)

.2 5 8(命名为第二组)

.1 4 7(命名为第三组),具体地,在织造第1纬时,棕丝3、6、9提起,1、2、4、5、7和8棕丝不提,在织造第2纬时,棕丝2、5、8提起,棕丝1、3、4、6、7和9不提,在织造第3纬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液锦纶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2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所述2上1下斜纹组织结构作为基本组织单元,所述面料主体具有若干个所述基本组织单元,所述基本组织单元由3根经纱和3根纬纱编织形成,所述经纱为20D/24F圆孔有光锦纶FDY,所述纬纱为20D/24F锦纶FDY黑纱,所述20D/24F锦纶FDY黑纱为原液着色锦纶纤维。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国荣陈仪招林冬琴阮悠义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远大服装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