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列式后处理紧耦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515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列式后处理紧耦合结构,包括DOC、混合器、DPF,所述混合的一端与所述DOC连通,所述混合器的另一端与所述DPF连通,所述DOC沿横向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混合器的上端,所述DPF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混合器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DOC横向布置,在机舱Z方向上预留出空间,将DPF竖向放置并尽可能与DOC靠近从而减少DOC到DPF端距离,形成直列式布置结构,同时混合器可轴向设计将DOC和DPF连接,连接距离短,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从而降低了散热损耗,节能环保。节能环保。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列式后处理紧耦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设备
,具体为一种直列式后处理紧耦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汽车污染物排放的重视,国六排放法规也已经实施,国六法规即将全国地区正式实施,其中尾气各项指标的限值进一步加严,柴油机后处理作为净化尾气最关键部件,承担重要作用,达到净化尾气的目的,由于布置结构所限,同时因为国六技术路线需要增加尿素系统,混合器需布置在DPF前端从而DOC与DPF之间无法紧密连接,同时机舱空间受限,通常采用底盘式布置,也就是DOC和DPF分开,DPF在车上地板下布置,底盘式布置因为DOC和DPF相隔经0.5m距离,缺点是排气管散热大,为了保持排气温度不至于过大降低转化效率,会在DOC到DPF一端增加12mm厚玻璃纤维保温棉减少温度损失,同时增加保温棉厚成本增加100元左右,而且该结构无法完全保温也有温度损失,效率会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DPF底盘式步置导致DOC和DPF相隔相隔远,从而导致散热大资源浪费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列式后处理紧耦合结构,
[0006]包括DOC、混合器、DPF,所述混合的一端与所述DOC连通,所述混合器的另一端与所述DPF连通,所述DOC沿横向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混合器的上端,所述DPF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混合器的下端。
[0007]可选的,所述混合器与所述DOC、DPF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以密封交接处防止渗漏。
[0008]可选的,所述混合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0009]可选的,所述混合器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层。
[0010]可选的,所述防护层的外表面设置有氟碳涂层,所述氟碳涂层远离防护层的一侧设置有甲基双苯基室温硫化硅橡胶层。
[0011]可选的,所述甲基双苯基室温硫化硅橡胶层远离氟碳涂层的一侧设置有氯醚橡胶层,所述氯醚橡胶层远离甲基双苯基室温硫化硅橡胶层的一侧设置有丁晴橡胶层。
[0012]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将DOC横向布置,在机舱Z方向上预留出空间,将DPF竖向放置并尽可能与DOC靠近从而减少DOC到DPF端距离,形成直列式布置结构,同时混合器可轴向设计将DOC和DPF连接,连接距离短,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从而降低了散热损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混合器结构剖视图。
[0016]图3为改进前步置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DOC;2、混合器;3、DPF;4、防护层;5、氟碳涂层;6、甲基双苯基室温硫化硅橡胶层;7、氯醚橡胶层;8、丁晴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列式后处理紧耦合结构,包括DOC1、混合器2、DPF3,所述混合的一端与所述DOC1连通,所述混合器2的另一端与所述DPF3连通,所述DOC1沿横向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混合器2的上端,所述DPF3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混合器2的下端,
[0021]本技术通过将DOC1横向布置,在机舱Z方向上预留出空间,将DPF3竖向放置并尽可能与DOC1靠近从而减少DOC1到DPF3端距离,形成直列式布置结构,同时混合器2可轴向设计将DOC1和DPF3连接,连接距离短,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从而降低了散热损耗,节能环保;
[0022]优选的,所述混合器2与所述DOC1、DPF3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以密封交接处防止渗漏;
[0023]优选的,所述混合器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成本低廉,且强度高,能够承受内部流体的压力;
[0024]优选的,所述混合器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层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层4采用氟橡胶层,氟橡胶层起到了耐高温和耐酸碱的效果;
[0025]优选的,所述防护层4的外表面设置有氟碳涂层5,所述氟碳涂层5远离防护层4的一侧设置有甲基双苯基室温硫化硅橡胶层6,通过设置氟碳涂层5,起到了耐磨和抗黏着的效果,通过设置甲基双苯基室温硫化硅橡胶层6,起到了耐水、耐臭氧、耐电弧、耐电晕和耐气候老化等优点;
[0026]优选的,所述甲基双苯基室温硫化硅橡胶层6远离氟碳涂层5的一侧设置有氯醚橡胶层7,所述氯醚橡胶层7远离甲基双苯基室温硫化硅橡胶层6的一侧设置有丁晴橡胶层8,通过设置氯醚橡胶层7,起到了良好的耐蚀性和耐候性,通过设置丁晴橡胶层8,起到了耐油、耐磨、耐老化和气密性强的效果。
[00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列式后处理紧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DOC、混合器、DPF,所述混合的一端与所述DOC连通,所述混合器的另一端与所述DPF连通,所述DOC沿横向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混合器的上端,所述DPF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混合器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列式后处理紧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与所述DOC、DPF的交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以密封交接处防止渗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列式后处理紧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由不锈钢材料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代士青张海冲赵挺廖程亮李江兵陈勇刘帆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