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一种下铰链、滑移门的安装结构以及车辆,下铰链用于安装滑移门至车体,下铰链包括滚轮机构、旋转连杆、限位连杆、连接杆组成的连杆机构,还包括用于和滑移门连接的安装部,滚轮机构用于和车体的直导轨配合,旋转连杆设置有用于和车体的弯导轨配合的第二导向轮,连接杆和安装部转动连接,各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均竖向延伸。该下铰链为连杆机构在展开状态下,具有满足间隙要求的Y向尺寸,而在闭合折叠状态下,Y向尺寸得以减小,使得弯导轨的弯段向车体内侧折弯的角度不需要太大,从而减小向车内的侵入,以增加下底板可供电池包或者燃油箱布置的布置空间。并且下底板的纵梁不需要设计避让下铰链的运动包络。设计避让下铰链的运动包络。设计避让下铰链的运动包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铰链、滑移门的安装结构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下铰链、滑移门的安装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请参考图1
‑
3,图1为滑移门的下铰链安装在车体的下底板的示意图,示意出下铰链处于滑移门关闭、滑移门打开两种状态下的位置;图2为图1中下铰链处于滑移门关闭位置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下铰链处于滑移门打开位置时的示意图。
[0003]如图2所示,滑移门的下铰链1
’
包括滚轮机构11
’
和车门侧安装板12
’
,车门侧安装板12
’
用于和滑移门进行连接,滚轮机构11
’
包括两个导向轮和一个承重轮,如图1所示,车体的下底板100
’
设置有导轨2
’
,导轨2
’
的槽口朝下,滚轮机构11
’
的导向轮卡入导轨2
’
的槽内进行导向,承重轮支撑在下底板,导轨2
’
包括弯段和直段,滑移门关闭时,下铰链1
’
处于图1中左侧的弯段位置,滑移门开启时,下铰链1
’
处于图1中右侧的直段位置。
[0004]应知,滑移门打开后,滑移门和周边零件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隙,即在Y向,滑移门需要和车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如图1、3所示,滑移门打开后,车门侧安装板沿Y向的尺寸即为该安全间隙,这样,车门侧安装板的Y向尺寸难以缩小,导致滑移门关闭时,为了实现滑移门的闭合,导轨2
’
的弯段需要向车体内侧折弯较大的角度,以容纳车门侧安装板12
’
,即下导轨弯段向车体内侧侵入较大,而对于电动车而言,电池包布置在下底板,下轨道的侵入将会影响电池包的布置和Y向尺寸的受限,电池容量的提高也就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下铰链,用于安装滑移门至车体,所述下铰链包括滚轮机构、旋转连杆、限位连杆、连接杆以及用于和所述滑移门连接的安装部,所述滚轮机构用于和车体的直导轨配合,所述旋转连杆设置有用于和车体的弯导轨配合的第二导向轮;所述滚轮机构、所述旋转连杆、所述连接杆、所述限位连杆依次转动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安装部转动连接,各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均竖向延伸。
[000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连杆和所述连接杆的夹角不大于180
°
。
[0007]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至少所述旋转连杆和所述连接杆为铸件结构。
[000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至少一处所述转动连接为销轴铆接。
[000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连杆和所述限位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且转动连接位置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错开;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部。
[0010]本申请提供一种滑移门的安装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下铰链,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包括所述直导轨和所述弯导轨,所述弯导轨设置在所述直导轨的外侧,所述弯导轨包括直段和弯段,所述直段和所述直导轨平行设置。
[001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连杆为U形夹板,所述滚轮机构的一侧插入所述U形夹板并铆接;所述第二导向轮的竖向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导向轮的竖向高度,所述弯导轨
的高度高于所述直导轨的高度。
[001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沿关闭所述滑移门的方向,所述弯导轨的长度大于所述直导轨的延伸长度。
[001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安装于所述车体的滑移门,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滑移门的安装结构,所述滑移门的安装结构的所述导轨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所述滑移门关闭时,所述下铰链折叠,所述滑移门打开时,所述下铰链展开。
[0014]本申请中的下铰链为连杆机构,配合车体的直导轨和弯导轨,使得下铰链可以在关闭滑移门过程中进行折叠,即在展开状态下,具有满足间隙要求的Y向尺寸,而在闭合折叠状态下,Y向尺寸得以减小,使得弯导轨的弯段向车体内侧折弯的角度不需要太大,从而减小向车内的侵入,以增加下底板可供电池包布置的布置空间,达到提升电池容量的目的,如果应用于燃油车,则可以增大燃油箱的空间。此外,
技术介绍
中的下铰链由于始终具有较大的Y向尺寸,下底板的纵梁需要设计避让下铰链的运动包络,这样设置滑移门的车型和其他不设置滑移门的车型,无法共线生产,而本实施例中下铰链可折叠,下底板的纵梁无需避让下铰链的运动包络,使得设置滑移门或者不设置滑移门的车型都可以共线生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滑移门的下铰链安装在车体的下底板的示意图,示意出下铰链处于滑移门关闭、滑移门打开两种状态下的位置;
[0016]图2为图1中下铰链处于滑移门关闭位置时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下铰链处于滑移门打开位置时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滑移门的下铰链安装在车体的下底板的示意图,示意出下铰链处于滑移门关闭、滑移门打开两种状态下的位置;
[0019]图5为图4中下铰链的示意图,下铰链处于闭合状态;
[0020]图6为图5中下铰链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供下铰链移动的下导轨组件的示意图,下导轨组件包括直导轨和弯导轨;
[0022]图8为图4中下铰链在下导轨组件中移动的状态变化图;
[0023]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下导轨组件与
技术介绍
中下导轨在车体上的布置对比示意图。
[0024]图1
‑
9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1’‑
下铰链;11
’‑
滚轮机构;12
’‑
车门侧安装板;
[0026]2’‑
下导轨;
[0027]100
’‑
下底板;
[0028]1‑
下铰链;
[0029]11
‑
滚轮机构;111
‑
承重轮;112
‑
第一导向轮;113
‑
本体;
[0030]12
‑
旋转连杆;13
‑
连接杆;14
‑
限位连杆;15
‑
安装部;16
‑
第二导向轮;
[0031]2‑
下导轨组件;
[0032]21
‑
直导轨;21a
‑
轨道槽;22
‑
弯导轨;221
‑
弯段;222
‑
直段;22a
‑
轨道槽;
[0033]100
‑
下底板;
[0034]a
‑
第一转动连接位置;b
‑
第二转动连接位置;c
‑
第三转动连接位置;d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铰链,用于安装滑移门至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铰链包括滚轮机构、旋转连杆、限位连杆、连接杆以及用于和所述滑移门连接的安装部,所述滚轮机构用于和车体的直导轨配合,所述旋转连杆设置有用于和车体的弯导轨配合的第二导向轮;所述滚轮机构、所述旋转连杆、所述连接杆、所述限位连杆依次转动连接形成首尾相连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安装部转动连接,各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线均竖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杆和所述连接杆的夹角不大于18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铰链,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旋转连杆和所述连接杆为铸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铰链,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处所述转动连接为销轴铆接。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连杆和所述限位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且转动连接位置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错开;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强,何志伟,张冬莲,王建平,施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