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及训练方法,该对击棍包括第一柱芯,第一柱芯左端连接有第二柱芯,第一柱芯右端连接有第三柱芯,第一柱芯外侧套设有弹性气囊,弹性气囊内部设有用于支撑弹性气囊的支撑架。使用对击棍进行训练时,首先确定两个人的站位方式,然后两人各持一个对击棍,最后根据训练需求选择击打方式进行互击,在互击时,二人各持对击棍的弹性气囊部位,二人的左手端和右手右端相邻相反的第二柱芯和第三柱芯,在击打时鼓面会发出声音,训练人员通过鼓面发出的声音进行计数。使用这种对击棍的训练方法,可以根据练习、或比赛、或测试的目的不同而确定打法,来训练同伴之间协同运动的能力。伴之间协同运动的能力。伴之间协同运动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及训练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体育训练
,具体涉及一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及训练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体育运动的练习方式、方法中,竞走、跳绳是往复运动。双人跳绳运动的手脚配合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是跳绳的同伴之间以相同的动作完成运动时,依据约定的节奏来实现动作的相同频率,而且不同的动作编排练习方法的完成首先以身体的基本运动素质为基础。
[0003]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一种以上肢臂的往复运动为运动的主要方面的对棍运动,以身体的动作方位记忆的长度和难度来区分运动的不同级别的双人对棍。旨在测试和调整上肢手臂的一般活动能力,以及动作记忆外化的对象(指对棍的同伴)参与提示和制约动作过程的运动环境中,同伴之间协同运动的能力。
[0004]现有的对打棍器械是木制白蜡杆、藤棍、人工棍都有一定的对打相击的使用价值,但是基于本运动的特点,这些以往的器材在作为本设计的对棍进行相击时有不足之处。这是因为其一,本对打棍的运动方式已经设定了双手握棍,使用棍的两端在一定时间进行快速循环式的击打,两手就会在棍身形成扭矩,是棍体发生旋转,这种棍体旋转的趋势,就对手掌,特别是虎口处,造成持续的摩擦,而损伤皮肤;其二,本对打棍的运动方式是借鉴以往“对棍”动作的“相击”游戏的思想,选取攻守双方处于平衡状态中的一种过程,并且双方在击打点都使用了相同的攻守动作,在击打的瞬间避免作用力的方向平行于对方棍体的直截面,这种“化力”的办法,而不以双方的力量对抗为目的,以追求速度的“相击”形式呈现出来。旨在使双方在一定时间完成更多的击打次数。但是,这种“化力”的动作方法非常细微,如果做不到就有可能击伤器材,而存在安全隐患。其三,对击的发声节奏感很强,但是一般很难从棍棒的相击中区分出不同的频率,就无法描述相击时二人器械的击打位置,也就无法描述手臂动作的姿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及训练方法,在使用该对击棍进行快速击打时,训练人员手部虎口处可以收到一定的缓冲力,减小了训练人员手部的虎口处的摩擦,避免了手部皮肤的损伤;使用这种对击棍的训练方法,可以根据练习、或比赛、或测试的目的不同而确定打法,来训练同伴之间协同运动的能力。
[0006]为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包括第一柱芯,所述第一柱芯左端连接有第二柱芯,所述第一柱芯右端连接有第三柱芯,所述第一柱芯外侧套设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内部设有用于支撑弹性气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绕着第一柱芯圆周分布的半环架,所述半环架两端与第一柱芯连接,所述半环架中部与弹性气囊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柱芯的左端套设有鼓面,所述鼓面内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鼓
面的支架,若干所述支架套设于所述第二柱芯,所述支架与所述鼓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支架将所述鼓面分隔为若干击打区。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轴承与支撑环,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柱芯,所述支撑环位于第一轴承外侧,所述支撑环内侧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连接有若干辐条,所述支撑环外侧与所述鼓面固定连接,所述鼓面右侧开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柱芯。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三个圆周阵列分布的隔板,所述第一柱芯、第二柱芯与第三柱芯均为中空结构,且三者内部相连通,三个所述隔板将第一柱芯、第二柱芯与第三柱芯内部分隔成三个独立空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半环架的数量为三,所述弹性气囊内设有三个圆周分布的隔膜,所述三个隔膜将弹性气囊内部分为三个腔体,三个所述半环架分别位于三个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柱芯侧壁开设有三个供半环架开环端穿过的安装孔,三个所述半环架开环端穿过对应的安装孔位于独立空腔内部,三个所述半环架中部均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内设有发音元件,所述弹性气囊设有与出气孔连通的发音孔。
[0011]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击打区的长度不同。
[0012]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击打区的鼓面松紧度不同。
[0013]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孔上端插接有堵头。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位于弹性气囊中心位置。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对击棍的训练方法,首先确定两个人的站位方式,然后两人各持一个对击棍,手握弹性气囊,通过双手拧压弹性气囊使两个发音元件发出声音,根据发出声音的一致性来判断双手动作的对称性,最后根据训练需求选择击打方式进行互击,在互击时,一人手持对击棍的第三柱芯击打另一人手持对击棍的鼓面,在击打时鼓面会发出声音,训练人员通过鼓面发出的声音进行计数。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这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通过在第一柱芯外侧设置的气囊,使用时训练人员手握在弹性气囊上,弹性气囊为训练人员的手部提供弹性支撑,且支撑架可以随两手的相对拧压弹性气囊,弹性气囊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快速击打时会使得弹性气囊与支撑架支架发生相对旋转,在使用该对击棍进行快速击打时,训练人员手部虎口处可以收到一定的缓冲力,减小了训练人员手部的虎口处的摩擦,避免了手部皮肤的损伤。
[0018]2.本专利技术提供这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在使用该对击棍进行快速击打时,可以避免击打的大力冲撞,有助于体会“化力”的办法,使双方在一定时间完成更多的击打次数。
[0019]3.本专利技术提供这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通过设置的鼓面可以在互击时发出声音,便于在训练时跟着发出的声音掌控节奏,而且可以从第三柱芯的击中区分出不同的频率,有助于描述手臂动作的姿势。
[0020]4.本专利技术提供这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通过设置的音叉鼓面与第二柱芯的连接,有助于动作柔和的慢速相击寻找共振,而对身心进行音声调节。
[0021]5.本专利技术提供这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采用鼓面可以绕着第二柱芯旋转的连接方式,有助于实践武术的“化力”的方法,从而保护器材免遭损失。
[0022]6.本专利技术提供这种使用对击棍的训练方法,可以根据练习、或比赛、或测试的目的
不同而确定打法,来训练同伴之间协同运动的能力。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弹性气囊中半环架数量为三个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2中A
‑
A处的剖视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弹性气囊中半环架数量为两个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柱芯;2、第二柱芯;3、第三柱芯;4、弹性气囊;401、隔膜;5、支撑架;501、半环架;502、安装孔;503、出气孔;504、发音元件;6、鼓面;7、支架;701、第一轴承;702、支撑环;703、辐条;8、第二轴承;9、隔板;10、发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包括第一柱芯(1),所述第一柱芯(1)左端连接有第二柱芯(2),所述第一柱芯(1)右端连接有第三柱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芯(1)外侧套设有弹性气囊(4),所述弹性气囊(4)内部设有用于支撑弹性气囊(4)的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包括若干绕着第一柱芯(1)圆周分布的半环架(501),所述半环架(501)两端与第一柱芯(1)连接,所述半环架(501)中部与弹性气囊(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芯(2)的左端套设有鼓面(6),所述鼓面(6)内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鼓面(6)的支架(7),若干所述支架(7)套设于所述第二柱芯(2),所述支架(7)与所述鼓面(6)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支架(7)将所述鼓面(6)分隔为若干击打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包括第一轴承(701)与支撑环(702),所述第一轴承(701)套设于所述第二柱芯(2),所述支撑环(702)位于第一轴承(701)外侧,所述支撑环(702)内侧与所述第一轴承(701)之间连接有若干辐条(703),所述支撑环(702)外侧与所述鼓面(6)固定连接,所述鼓面(6)右侧开口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8),所述第二轴承(8)套设于所述第二柱芯(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育训练用对击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个圆周阵列分布的隔板(9),所述第一柱芯(1)、第二柱芯(2)与第三柱芯(3)均为中空结构,且三者内部相连通,三个所述隔板(9)将第一柱芯(1)、第二柱芯(2)与第三柱芯(3)内部分隔成三个独立空腔。5.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买向东,池爱平,王孟衡,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