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8420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9
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及其安装方法,包括互相插接的上部钢楼梯段和下部钢楼梯段,上部钢楼梯段和下部钢楼梯段均包括两侧均孔撑杆和连接在两侧均孔撑杆之间的踏步板;踏步板两侧均通过销栓和别式卡件与均孔撑杆固定;别式卡件包括U型插接件和L型档杆,L型档杆的横部端部设有套环,所述右侧长杆下部竖向插接在通孔内,左侧短杆底部套丝,所述套环套在左侧短杆下部并通过螺母固定,且,L型档杆竖部紧贴均孔撑杆外侧面,横部紧贴均孔撑杆底面。本申请有效保证上人楼梯的安全性、适用性,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可周转率,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解决了采用常规方法的技术缺陷。技术缺陷。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属于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面对建筑行业日益普遍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楼梯后安装导致人员无法安全、快速的上施工层工作面问题越发凸出,装配式楼梯需在楼梯间剪力墙模板拆除后才可吊装施工,从而导致在吊装预制楼梯前施工人员无法上作业面完成施工工作,需解决预制楼梯吊装前各工作人员上施工层工作面施工的问题。
[0003]目前现有技术采用钢管等杆件进行搭设脚手架作为临时楼梯使用,该方法施工复杂,所需材料及人工较多,投入成本较大,适应性差,仅可作为相同层高及楼梯间尺寸的建筑使用,且该脚手架体系整体性较差,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该方法搭设楼梯所需人工时间较长,对施工工期进度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消耗材料及人工较多、周转率低、投入成本较大、适应性差、施工复杂、存在安全隐患的难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插接的上部钢楼梯段和下部钢楼梯段,上部钢楼梯段和下部钢楼梯段均包括两侧均孔撑杆和连接在两侧均孔撑杆之间的踏步板;所述踏步板两侧均通过销栓和别式卡件与均孔撑杆固定,所述销栓伸出均孔撑杆的端部设有通孔;所述别式卡件包括U型插接件和L型档杆,L型档杆的横部端部设有套环,所述U型插接件包括位于均孔撑杆内侧的左侧短杆和位于均孔撑杆外侧的右侧长杆,所述右侧长杆下部竖向插接在通孔内,左侧短杆底部套丝,所述套环套在左侧短杆下部并通过螺母固定,且,L型档杆竖部紧贴均孔撑杆外侧面,横部紧贴均孔撑杆底面。
[000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通孔与踏步板板面垂直。
[0007]进一步地,上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相对的板面上设有分别设有两排钢连杆,下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相对的板面中部设有一排钢连杆;钢连杆沿均孔撑杆长度均匀间隔设置,且,左侧短杆插接在相邻钢连杆之间;下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宽度小于上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宽度,下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插接上部的均孔撑杆两排钢连杆之间,形成上部钢楼梯段和下部钢楼梯段互相插接的形式,且,两排钢连杆间距与下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宽度相适应。
[0008]进一步地,上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相对的板面上设有分别设有两排钢挡板,下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相对的板面中部设有一排钢挡板,钢挡板上间隔设有穿孔;钢挡板沿均孔撑杆长度方向通长设置,且,左侧短杆穿插过单排或双排钢挡板上
穿孔;下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宽度小于上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宽度,下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插接在两排钢连杆之间,形成上部钢楼梯段和下部钢楼梯段互相插接的形式,且,两排钢连杆间距与下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宽度相适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均孔撑杆为由10~12mm厚,2000~2050mm长,100~105mm宽钢板制作而成的均孔钢板;销栓直径为45~50mm;别式卡件由直径为8~10mm的圆钢制作而成。
[0010]此外,踏步板包括踏板本体和固定在踏板本体底面的轴杆,所述轴杆与两侧销栓螺纹连接,且,两侧销栓内螺纹反向设置,所述销栓直径为轴杆直径的8~10倍,踏板本体顶面设有轴杆标识线。
[0011]所述下部钢楼梯段的均孔撑杆通过角铁和合页与完成层平台板连接,所述角铁卡固在完成层平台板阳角部位,所述均孔撑杆通过合页与角铁固定;所述下部钢楼梯段上部搭接在未浇筑混凝土平台板上。
[0012]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主体结构安装:将下部钢楼梯段和下部钢楼梯段的两侧均孔撑杆对接,安装在完成层平台板和未浇筑混凝土平台板之间;安装踏步板,调整两侧均孔撑杆至适配安装别式卡件的间距;步骤二:安装别式卡件:安装过程中,保证U型插接件底边紧贴均孔撑杆顶面,右侧长杆呈竖直状态插入通孔内,以使踏步板处于水平状态;保证L型档杆竖部紧贴均孔撑杆外侧面,横部紧贴均孔撑杆底面,安装后保证别式卡件紧贴均孔撑杆,逐次安装别式卡件直至所有销栓定位完成,钢楼梯安装完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申请各构件可独立分解的方式,提高可周转率,采用两种焊有钢连杆形式的钢板组成楼梯主梁,其中,一种为钢板沿长边在板的宽面上焊有单排钢连杆,底部焊有底角合页,另一种为钢板沿长边在板厚面上焊有双排钢连杆,焊有单排钢连杆的可穿插至焊有双排钢连杆的内部,可进行搭接延长楼梯长度,钢板上留有孔洞,孔洞大小根据焊有销栓的踏步板上销栓尺寸均匀留设,使用F型别式卡件与钢板上的钢连杆对两端焊有销栓的踏步板与楼梯两侧主梁进行连接固定,采用圆形销栓作为踏步板与楼梯两侧主梁的连接支撑点,使得两端焊有销栓的踏步板可随楼梯实际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始终要求销栓孔洞与踏步板保持平行,可满足多种角度需求,焊有单排钢连杆的钢板底部焊有底角合页,用于搭放在楼梯平台板处,以固定楼梯增加稳定性,楼梯整体采用钢材作为主要材料,通过对选定圆形销栓尺寸,F型别式卡件直径及楼梯主梁钢板的长度、厚度,制作新型上人楼梯,有效保证上人楼梯的安全性、适用性,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可周转率,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解决了采用常规方法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具体应用图示;图2为本申请涉及的别式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涉及的U型插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涉及的L型档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设有单排钢连杆的均孔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设有双排钢连杆的均孔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涉及的踏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

上部钢楼梯段;2

下部钢楼梯段;3

均孔撑杆;31

钢连杆;4

踏步板;5

销栓;6

别式卡件;61

U型插接件;62

L型档杆;63

套环;7

通孔;8

完成层平台板;9

未浇筑混凝土平台板;10

角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18]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插接的上部钢楼梯段(1)和下部钢楼梯段(2),上部钢楼梯段(1)和下部钢楼梯段(2)均包括两侧均孔撑杆(3)和连接在两侧均孔撑杆(3)之间的踏步板(4);所述踏步板(4)两侧均通过销栓(5)和别式卡件(6)与均孔撑杆(3)固定,所述销栓(5)伸出均孔撑杆(3)的端部设有通孔(7);所述别式卡件(6)包括U型插接件(61)和L型档杆(62),L型档杆(62)的横部端部设有套环(63),所述U型插接件(61)包括位于均孔撑杆(3)内侧的左侧短杆和位于均孔撑杆(3)外侧的右侧长杆,所述右侧长杆下部竖向插接在通孔(7)内,左侧短杆底部套丝,所述套环(64)套在左侧短杆下部并通过螺母固定,且,L型档杆(62)竖部紧贴均孔撑杆(3)外侧面,横部紧贴均孔撑杆(3)底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7)与踏步板(4)板面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其特征在于:上部钢楼梯段(1)的均孔撑杆(3)相对的板面上设有分别设有两排钢连杆(31),下部钢楼梯段(2)的均孔撑杆(3)相对的板面中部设有一排钢连杆(31);钢连杆(31)沿均孔撑杆(3)长度均匀间隔设置,且,左侧短杆插接在相邻钢连杆(31)之间;下部钢楼梯段(2)的均孔撑杆(3)宽度小于上部钢楼梯段(1)的均孔撑杆(3)宽度,下部钢楼梯段(2)的均孔撑杆(3)插接上部的均孔撑杆(3)两排钢连杆(31)之间,形成上部钢楼梯段(1)和下部钢楼梯段(2)互相插接的形式,且,两排钢连杆(31)间距与下部钢楼梯段(2)的均孔撑杆(3)宽度相适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别式卡件为主体紧固件的钢楼梯,其特征在于:上部钢楼梯段(1)的均孔撑杆(3)相对的板面上设有分别设有两排钢挡板,下部钢楼梯段(2)的均孔撑杆(3)相对的板面中部设有一排钢挡板,钢挡板上间隔设有穿孔;钢挡板沿均孔撑杆(3)长度方向通长设置,且,左侧短杆穿插过单排或双排钢挡板上穿孔;下部钢楼梯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博姜志鹏阴衍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