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395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涉及育苗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脱苗座和穴盘主体,所述穴盘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有放置孔、种子座、顶座和移块,所述放置孔等距分布在穴盘主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分离单元避免苗与穴盘主体分离时根系损伤,将穴盘主体放入外部育苗池内进行育苗,当成苗后,将穴盘主体从外部育苗池内取出,使穴盘主体进入脱苗座的内部,穴盘主体进入脱苗座内部并使若干个顶座和若干个种子座接触,顶座对种子座挤压使种子座从放置孔的内部移出,从而实现将苗从放置孔内顶出的功能,通过设置种子座避免苗与穴盘主体分离时造成苗的根系损伤。离时造成苗的根系损伤。离时造成苗的根系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育苗装置
,具体是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堇叶碎米荠属于十字花科碎米荠属,主要分布在湖北恩施、湖南壶瓶山一带,为多年生植物,其嫩茎、叶均可食用,鲜嫩可口,是当地村民的一种野菜资源,堇叶碎米荠对硒的耐受力和富集能力都很强,有文献报道,生长在恩施鱼塘坝硒矿床附近的野生堇叶碎米荠硒含量能到3000mg/kg以上,属于超聚硒植物,并且其体内有机硒含量高。
[0003]目前的堇叶碎米荠种子育苗时,通常需要借助穴盘,将种子播种于穴盘的穴孔内,用泥炭等基质进行覆盖,再将穴盘放入育苗池中进行育苗,种子成苗后,需要将苗从穴孔内拔出,目前的拔出方式大多通过夹住苗的主干将苗拔出,但是在此过程中,容易损伤幼苗的根系或主干,影响幼苗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包括脱苗座和穴盘主体,所述穴盘主体位于脱苗座的内部,所述穴盘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分离单元;
[0007]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有放置孔、种子座、顶座和移块,所述放置孔等距分布在穴盘主体的内部,所述种子座位于放置孔的内部,所述顶座注塑成形于脱苗座的内部且位于穴盘主体的下方,所述移块从脱苗座的一侧延伸贯穿至脱苗座的内部。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单元还包括有限位座、移座、弧形块、弹簧、弧形座和弧形孔,所述限位座注塑成形于放置孔的内部且位于种子座的底端,所述移座通过螺栓固定在脱苗座的两侧,所述弧形块对称设置在移块的内部,且从移块的内部延伸贯穿至移块的外部,所述弹簧位于弧形块的一端,所述弧形座注塑成形于移块的上端,所述弧形孔对称开设在移座的内壁两端。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穴盘主体的外壁与脱苗座的内壁相匹配,所述顶座等距分布有若干个,所述顶座的数量与放置孔的数量相等。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种子座的外壁与放置孔的内壁相匹配,所述限位座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种子座的内壁底端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的内壁直径小于第一贯穿孔的内壁直径。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座的外壁直径小于第一贯穿孔的内壁直径,所述顶座的外壁直径大于第二贯穿孔的内壁直径。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块的外壁对称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移座
的内部与移块相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块的一端呈弧面状,所述弧形座呈半弧状,所述弧形孔与弧形块相匹配,所述弧形孔等距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脱苗座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漏口。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设置分离单元避免苗与穴盘主体分离时根系损伤,将穴盘主体放入外部育苗池内进行育苗,当成苗后,将穴盘主体从外部育苗池内取出,使穴盘主体进入脱苗座的内部,穴盘主体进入脱苗座内部并使若干个顶座和若干个种子座接触,顶座对种子座挤压使种子座从放置孔的内部移出,从而实现将苗从放置孔内顶出的功能,通过设置种子座避免苗与穴盘主体分离时造成苗的根系损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的分离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的移块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的穴盘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脱苗座;2、穴盘主体;3、分离单元;301、放置孔;302、限位座;303、种子座;304、顶座;305、移座;306、移块;307、弧形块;308、弹簧;309、弧形座;310、弧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包括脱苗座1和穴盘主体2,穴盘主体2位于脱苗座1的内部,穴盘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分离单元3;
[0023]分离单元3包括有放置孔301、种子座303、顶座304和移块306,放置孔301等距分布在穴盘主体2的内部,种子座303位于放置孔301的内部,顶座304注塑成形于脱苗座1的内部且位于穴盘主体2的下方,移块306从脱苗座1的一侧延伸贯穿至脱苗座1的内部。
[0024]该种种子育苗装置,通过设置穴盘主体2便于对种子进行育苗,通过设置分离单元3,便于使穴盘主体2进入脱苗座1的内部,便于将穴盘主体2内的苗进行顶出,从而避免对苗根系或主体造成损伤,通过设置移块306便于辅助使穴盘主体2与脱苗座1分离。
[0025]在图2

5中:分离单元3还包括有限位座302、移座305、弧形块307、弹簧308、弧形座309和弧形孔310,限位座302注塑成形于放置孔301的内部且位于种子座303的底端,移座305通过螺栓固定在脱苗座1的两侧,弧形块307对称设置在移块306的内部,且从移块306的内部延伸贯穿至移块306的外部,弹簧308位于弧形块307的一端,弧形座309注塑成形于移块306的上端,弧形孔310对称开设在移座305的内壁两端。
[0026]该种种子育苗装置,将多个种子座303放入放置孔301,种子座303与放置孔301内部的限位座302接触,此时将种子座303内填充泥炭和种子,当种子播种完毕后,将穴盘主体2放入外部育苗池内进行育苗,当成苗后,将穴盘主体2从外部育苗池内取出,使穴盘主体2进入脱苗座1的内部,穴盘主体2进入脱苗座1内部并使若干个顶座304和若干个种子座303
接触,顶座304对种子座303挤压使种子座303从放置孔301的内部移出,从而实现将苗从放置孔301内顶出的功能,通过设置种子座303避免造成苗的根系损伤。
[0027]在图1

5中:穴盘主体2的外壁与脱苗座1的内壁相匹配,顶座304等距分布有若干个,顶座304的数量与放置孔301的数量相等,种子座303的外壁与放置孔301的内壁相匹配,限位座302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贯穿孔,种子座303的内壁底端开设有第二贯穿孔,第二贯穿孔的内壁直径小于第一贯穿孔的内壁直径。
[0028]该种种子育苗装置,通过设置脱苗座1便于穴盘主体2进入脱苗座1的内部,通过设置多个顶座304和多个放置孔301,便于多个顶座304进入多个放置孔301内并对种子座303进行顶出操作,通过设置第一贯穿孔便于顶座304贯穿第一贯穿孔与种子座303的底端接触,通过设置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包括脱苗座(1)和穴盘主体(2),所述穴盘主体(2)位于脱苗座(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穴盘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分离单元(3);所述分离单元(3)包括有放置孔(301)、种子座(303)、顶座(304)和移块(306),所述放置孔(301)等距分布在穴盘主体(2)的内部,所述种子座(303)位于放置孔(301)的内部,所述顶座(304)位于穴盘主体(2)的下方,所述移块(306)从脱苗座(1)的一侧延伸贯穿至脱苗座(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堇叶碎米荠种植的种子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3)还包括有限位座(302)、移座(305)、弧形块(307)、弹簧(308)、弧形座(309)和弧形孔(310),所述限位座(302)设位于种子座(303)的底端,所述移座(305)对称设置在脱苗座(1)的两侧,所述弧形块(307)对称设置在移块(306)的内部,所述弹簧(308)位于弧形块(307)的一端,所述弧形座(309)设置在移块(306)的上端,所述弧形孔(310)对称开设在移座(305)的内壁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军邱德忠
申请(专利权)人:石天朝恩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