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93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多孔准直光通。所述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包括:准直光通机构,所述准直光通机构包括至少四组第一层曲面单元、第二层曲面单元和至少四组定位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第一层曲面单元和第二层曲面单元组成双层曲面结构,第一层曲面单元采用多孔式的方台或圆台形状曲面,其由若干个点阵式排布的曲面单元阵列组成,第二层曲面单元为单孔式的方台形状曲面,第一层曲面单元的出光面和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入光面重合,且第一层曲面单元的出光面外围与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入光面外围无缝连接,提高准直光学系统整体光线利用率、光源输出亮度分布均匀、功耗低、体积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多孔准直光通


[0001]本技术涉及光线照射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多孔准直光通。

技术介绍

[0002]有别于传统通用照明的发散性光线,在某些光学照明应用场景下,需要平行出射的准直光线,如投影显示、UV固化、光刻、舞台灯光、车灯、3D打印等应用领域,市面常用的光源主要有高压汞灯、LED、LD,其中高压汞灯因为光效低、功耗大,基本已经淘汰;而LD受限于成本及安规限制而难以广泛普及,LED光源因为光效高、技术成熟、成本极具优势、安全环保等多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照明应用市场无可替代的主流光源。
[0003]常用的准直光学装置主要有反光杯、透镜等,为了达到准直效果,其必须配合光源的发光特性,而LED光源的光强分布一般则遵守朗伯余弦定律,从而使得准直光学装置的尺寸远远大于发光光源的尺寸。
[0004]目前绝大部分准直光学系统均采用分立式光学组件设计,其光学系统主要包括散热器、光源、光通、透镜、镜头组件等,其规格不一、零件繁多、装配复杂、体积庞大,此外,其光学系统各零件或组件之间为不同厂商设计生产,最后由厂商混搭组合而成,导致其准直光学系统的光学效率严重偏低,并引发出一系列如:光线利用率低、亮度均匀性差、功耗过大、体积大等问题。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层多孔准直光通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多孔准直光通,解决了光线利用率低有待提高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包括:
[0008]准直光通机构,所述准直光通机构包括至少四组第一层曲面单元、第二层曲面单元和至少四组定位柱;
[0009]四组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矩形阵列分布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上,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入口处设置第一入口面夹角;
[0010]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上固定安装有四组定位柱,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入口处设置有第二入口面夹角,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出光口设置有直角台阶;
[0011]四组所述定位柱呈矩形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的两侧。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入口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一入口面夹角的角度为115
°
~135
°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入口与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出口连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入口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入口面夹角的角度为95
°
~115
°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和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内壁面均镀银处理。
[0015]优选的,所述直角台阶的台阶水平深度为0.3~2mm,台阶竖直深度为0.3~2mm。
[0016]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直径为0.5~2mm,定位柱比第一层曲面单元入光口高出0.3~2mm。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内壁的底面为第一光通入光面,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和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连接处为第一光通出光面和第二光通入光面,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顶面为第二光通出光面。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光通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光通入光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光通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光通出光面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光通入光面与所述第二光通出光面之间的间距。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和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ABS塑料、PC塑料、有机硅胶、环氧树脂,曲面的壁厚在0.3~3mm,其中,定位柱及台阶除外。
[0020]优选的,所述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包括所述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所述双层多孔准直光通生产成型后需要对准直光通进行光照检测,因此需要使用到双层多孔准直光通辅助检测装置,还包括:
[0021]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至少两组滑槽,所述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台;
[0022]光照检测板,所述光照检测板的底部通过两组移动滑块和两组所述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0023]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电机和移动轮,所述移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光照检测板,所述移动电机的轴端固定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表面滚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0024]光源发生器,所述光源发生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台上;
[0025]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台上,所述准直光通机构安装于所述夹持机构上,且准直光通机构的光源输入端与所述光源发生器的光源输出端连接。
[002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多孔准直光通,第一层曲面单元和第二层曲面单元组成双层曲面结构,第一层曲面单元采用多孔式的方台或圆台形状曲面,其由若干个点阵式排布的曲面单元阵列组成,第二层曲面单元为单孔式的方台形状曲面,第一层曲面单元的出光面和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入光面重合,且第一层曲面单元的出光面外围与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入光面外围无缝连接,提高准直光学系统整体光线利用率、光源输出亮度分布均匀、功耗低、体积小。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的第一实施例的光面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的第二实施例的检测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图5所示的光照检测板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5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35]图中标号:
[0036]100、准直光通机构;
[0037]1、第一层曲面单元,11、第一入口面夹角,101、第一光通入光面,102、第一光通出光面;
[0038]2、第二层曲面单元,21、第二入口面夹角,22、直角台阶,201、第二光通入光面,202、第二光通出光面;
[0039]3、定位柱;
[0040]4、支撑架,401、滑槽,41、安装台;
[0041]5、光照检测板,51、移动滑块;
[0042]6、移动机构,61、移动电机,62、移动轮;
[0043]7、光源发生器;
[0044]8、夹持机构,81、支撑板,82、连接弹簧,83、伸缩架,84、夹板,85、限位杆;
[0045]9、安全检测机构,91、红外传感器,92、安装架,93、缓冲弹簧,94、触点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7]第一实施例:
[0048]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其特征在于,包括:准直光通机构,所述准直光通机构包括至少四组第一层曲面单元、第二层曲面单元和至少四组定位柱;四组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矩形阵列分布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上,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入口处设置第一入口面夹角;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上固定安装有四组定位柱,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入口处设置有第二入口面夹角,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出光口设置有直角台阶;四组所述定位柱呈矩形阵列分布在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入口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一入口面夹角的角度为115
°
~13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入口与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出口连通且无缝连接,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光源入口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入口面夹角的角度为95
°
~115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曲面单元和所述第二层曲面单元的内壁面均镀银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台阶的台阶水平深度为0.3~2mm,台阶竖直深度为0.3~2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直径为0.5~2mm,定位柱比第一层曲面单元入光口高出0.3~2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多孔准直光通,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二成闫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衣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