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善军专利>正文

采用数字化设计制作的检测型活动义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54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数字化设计制作的检测型活动义齿,包括上颌基托、颌堤、牙齿和下颌基托,上颌基托的前牙区设置有多颗牙齿,上颌基托的其余牙位设置有平坦的颌堤;上颌基托的中部设置有上颌腭板,上颌腭板的前腭部正中区域开设有空洞;下颌基托前牙区设置有4颗牙齿,下颌基托双侧的4、5、6牙位设置有牙齿,下颌基托双侧的3、7牙位空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检测型活动义齿,能在后期的数字化活动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简化操作步骤,减少患者往来医院的次数,缩短制作周期,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数字化设计制作的检测型活动义齿


[0001]本技术涉及全口义齿制作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采用数字化设计制作的检测型活动义齿。

技术介绍

[0002]牙齿缺失后如果不进行修复,牙槽骨的吸收就会变得非常迅速,颌骨也会逐渐缩小,不仅会影响人的面部美观,咀嚼效率也会随之降低或丧失。
[0003]目前针对全口无牙患者的主要修复方式有无牙颌种植和活动全口义齿,无牙颌种植修复因费用高、需要患者能耐受手术、且修复周期较长等缺点,使多数全口缺牙患者望而止步,故而选择活动全口义齿修复。随着数字化口腔修复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活动全口义齿技术也已趋成熟,但制作时患者一般需要多次来医院进行取模、印模、二次精密印模、确认正确的咬合关系,操作步骤非常繁琐,给患者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加大了医生的操作难度,延长了义齿的制作周期,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数字化设计制作的检测型活动义齿,能在后期的数字化活动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简化操作步骤,减少患者往来医院的次数,缩短制作周期,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采用数字化设计制作的检测型活动义齿,包括上颌基托、颌堤、牙齿和下颌基托,所述上颌基托的前牙区设置有多颗牙齿,所述上颌基托的其余牙位设置有平坦的颌堤;所述上颌基托的中部设置有上颌腭板,所述上颌腭板的前腭部正中区域开设有不贯通上颌腭板的空洞;所述下颌基托前牙区的2到2牙位设置有4颗牙齿,所述下颌基托双侧的4、5、6牙位设置有牙齿,下颌基托双侧的3、7牙位空缺。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颌基托和下颌基托采用数字化软件设计的3D打印树脂材料制备,所述牙齿为蜡盘切削而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颌基托前牙区设置有6颗牙齿,所述6颗牙齿位于前牙区的3到3牙位。
[0009]进一步地,所述颌堤以上颌基托的牙槽嵴顶为中心对称设置,颌堤的宽度为18

20mm,且颌堤为蜡盘切削而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颌腭板的厚度为2

2.5mm,所述空洞为圆形,其直径为1.5cm,空洞的深度为1.5mm。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由于全口牙缺失患者下颌的颌骨表面积较上颌骨小很多,骨吸收程度也较上颌骨严重许多,故本技术的检测型义齿排列牙齿时,先兼顾下颌的咬合稳定性,以下颌骨颌堤中心为基准排列下颌4、5、6牙位,并与上颌后牙区颌堤平面发生接触。
[0013]2、下颌不排列3、7牙位,上颌后牙区安装颌堤不排牙,且颌堤的宽度较常规颌堤宽2mm,可在采集患者咬合关系时排除咬合干扰,让患者更容易找到舒适的咬合位置。
[0014]3、在上颌腭板前部设置圆形空洞,在采集患者咬合关系时,嘱咐患者舌背贴附于空洞内,可促使患者回复下颌位置,使咬合关系数据的采集变得顺利且准确。
[0015]4、上下颌设置的牙齿与颌堤部分为蜡材质,对于咬合垂直距离需要降低的患者来说,调整更加容易。
[0016]5、因使用了打印或切削的树脂基托,精密度好,与粘膜贴合,故吸附力与稳定度相对较高,人工牙及颌堤采用了强度较高的切削型蜡盘,故在采集一些因缺牙时间长或颞颌关节及肌肉不健康导致咬合关系不稳定型患者的咬合关系时,可让患者佩戴检测型义齿数小时或数天,再进行咬合关系的采集,从而起到治疗性义齿的作用。
[0017]6、若患者第一次取模的精度、范围有问题,或者由于患者口腔粘膜的问题,以往的操作则需要进行二次印模;由于本技术检测义齿的基托采用3D打印树脂制作,符合做个性化托盘的性能要求;颌堤和牙齿采用蜡盘切削而成,具备一定的强度,而且在确定咬合关系后,在最后一步可以在正确的咬合状态下取得传统二次精密印膜无法取到的精密功能性印模,因此可将检测义齿作为个性化托盘在此阶段最后一步进行二次印模。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在口腔内的佩戴示意图;
[0020]图3为上颌无牙颌解剖标志图;
[0021]图4为下颌无牙颌解剖标志图;
[0022]图中:1、上颌基托,2、颌堤,3、牙齿,4、下颌基托,5、上颌腭板,6、空洞,7、牙槽嵴顶,8、翼上颌切迹,9、腭小凹中点,10、切牙乳头,11、上唇系带,12、磨牙后垫,13、舌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采用数字化设计制作的检测型活动义齿,包括上颌基托1、颌堤2、牙齿3和下颌基托4。
[0025]上颌基托1采用数字化软件设计的3D打印树脂材料制备而成,上颌基托1前牙区的3到3牙位设置有6颗牙齿3,牙齿3为蜡盘切削而成;上颌基托1的其余牙位设置有平坦的颌堤2,颌堤2由蜡盘切削而成,颌堤2以上颌基托1的牙槽嵴顶7为中心对称设置,颌堤2的宽度为20mm。
[0026]上颌基托1的中部设置有上颌腭板5,上颌腭板5的厚度为2.5mm,上颌腭板5的前腭部正中区域开设有不贯通上颌腭板5的圆形空洞6,空洞6的直径为1.5cm,深度为1.5mm。
[0027]下颌基托4采用数字化软件设计的3D打印树脂材料制备,下颌基托4前牙区的2到2牙位设置有4颗牙齿3,下颌基托4双侧的4、5、6牙位设置有牙齿3,下颌基托4双侧的3、7牙位空缺。
[0028]本技术制作时,首先根据患者的口腔数据取模,并灌取石膏模型,再对石膏模型扫描,根据扫描后的数据,采用数字化软件设计通过3D打印制备树脂材料的上颌基托1和
下颌基托4。
[0029]再以扫描石膏模型数据中上颚后缘两个腭小凹中点9、腭中缝、切牙乳头10纵向中点及上唇系带11的解剖标志确定上颌基托1的上颌中线,并判断患者的1、2、3类咬合形式确定上颌基托1中上前牙唇舌倾斜度,根据上述数据确定上颌基托1前牙区3到3牙位的牙齿3的唇舌向位置;上颌基托1的其余牙位以上牙槽嵴顶7为中心,设置平坦的颌堤2,上颌基托1的上颌腭板5的前腭部正中区域开设不贯通上颌腭板5的空洞6。
[0030]上颌基托1后牙区咬合平面的高度设定为距离翼上颌切迹8的6.5

8.5mm位置,中切牙区咬合平面的高度设定为距离切牙乳头10的中点10

12mm位置,且根据上述高度形成的上颌咬合平面进行调整,使上颌咬合平面与双侧翼上颌切迹8和切牙乳头10中点所形成的平面平行,并根据上颌咬合平面的高度完成上颌基托1前牙区3到3牙位的排列;
[0031]下颌基托4双侧后牙区咬合平面的高度,与扫描石膏模型数据中双侧下颌磨牙后垫12的1/2处平齐;下颌基托4前牙区的中线,以扫描数据中双侧下颌磨牙后垫12的1/2处位置、下颌前部舌系带13的位置、以及已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数字化设计制作的检测型活动义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颌基托(1)、颌堤(2)、牙齿(3)和下颌基托(4),所述上颌基托(1)的前牙区设置有多颗牙齿(3),所述上颌基托(1)的其余牙位设置有平坦的颌堤(2);所述上颌基托(1)的中部设置有上颌腭板(5),所述上颌腭板(5)的前腭部正中区域开设有不贯通上颌腭板(5)的空洞(6);所述下颌基托(4)前牙区的2到2牙位设置有4颗牙齿(3),所述下颌基托(4)双侧的4、5、6牙位设置有牙齿(3),下颌基托(4)双侧的3、7牙位空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数字化设计制作的检测型活动义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基托(1)和下颌基托(4)采用数字化软件设计的3D打印树脂材料制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善军
申请(专利权)人:万善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