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3D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377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经编面料领域,具体指一种经编3D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应用,尤其是床垫用3D面料,其包括面层、连接层和底层,其中,所述面层包括依次循环编织的第一网孔纵列和第二网孔纵列,所述第一网孔纵列包括呈纵向波浪状的第一纵列和第二纵列并形成第一路网孔,所述第二网孔纵列包括呈纵向波浪状的第三纵列和第四纵列并形成第三路网孔,且所述第三纵列与第二纵列形成第二路网孔;所述连接层包括间隔分布的单丝连接部和膨体纱连接部,所述单丝连接部的单丝连接面层和底层,且单丝呈弯曲C型,所述膨体纱连接部的膨体纱连接面层和底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3D面料的连接层的设置,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软性,及更好的支撑性和饱满性,兼具柔软性与支撑性。与支撑性。与支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编3D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编面料领域,具体指一种经编3D面料。

技术介绍

[0002]3D面料是指在两层面料层之间设有中间支撑层,且中间支撑层由单丝编织形成,中间单丝以X

90
°
竖向排列,突破传统散纤0
°
支撑,密度是弹簧的800倍,使其能够提供缓冲保护作用,非常适合床垫、坐垫类产品和其他需要具有缓冲保护作用的产品。提高单丝的密度以及直径,可以提高其支撑性,但同时柔软舒适性下降,且同一面料的弹性性能相同,难以满足不同区域对不同弹性和支撑性的需求。
[0003]且当3D面料作为面料层使用时,其需要良好的透气性以提高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任一种,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经编3D面料,包括面层、连接层和底层,其中,所述面层包括依次循环编织的第一网孔纵列和第二网孔纵列,所述第一网孔纵列包括呈纵向波浪状的第一纵列和第二纵列,所述第一纵列的波峰与第二纵列的波谷连接,所述第一纵列的波谷与第二纵列的波峰相对并形成第一路网孔,所述第二网孔纵列包括呈纵向波浪状的第三纵列和第四纵列,所述第三纵列的波峰与第四纵列的波谷连接,所述第三纵列的波谷与第二纵列的波峰相对并形成第三路网孔,且所述第三纵列的波谷与第二纵列的波峰连接,所述第三纵列的波峰与第二纵列的波谷相对形成第二路网孔;所述连接层包括间隔分布的单丝连接部和膨体纱连接部,所述单丝连接部的单丝连接面层和底层,且单丝呈弯曲C型,所述膨体纱连接部的膨体纱连接面层和底层;所述底层为化学长丝纤维编织的网孔组织。
[0005]进一步的,所述膨体纱连接部呈纵向波浪型分布。
[0006]进一步的,所述膨体纱连接部呈菱形状框架分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膨体纱连接部呈三角形状框架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膨体纱连接部包括若干个,其沿着面料的纬向间隔分布,且布中向两侧布边方向,膨体纱连接部的宽度均逐渐减小。
[0009]进一步的,所述膨体连接部的膨体纱在底层的外表面衬纬并形成凸起提花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的编织纱线为异形截面的导湿纱线。
[0011]进一步的,所述膨体纱为腈纶与竹纤维纱线混纺纱。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的3D面料的连接层采用膨体纱连接部与单丝连接部间隔设置,其既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软性,也具有更好的支撑性和饱满性,面料整体兼具支撑性和柔软性,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比例调整。
[0013]2本专利技术的3D面料的连接层采用腈纶与竹纤维混合的膨体纱,其既可以起到填充
作用,从而增加面料的支撑性,其相较于单丝连接部部分,还可以增加连接层整理的吸湿性,利于汗液的吸收,同时竹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性,从而使得面料具备抗菌性,且无需其他整理工艺,工艺简洁且效果持久。
[0014]3本专利技术的3D面料的面层通过波浪型纵列的连接,形成若干网孔,可大大提高面料表层的透气性。
[0015]4本专利技术的3D面料的面层采用具有导湿效果的纱线编织,更有利于汗液的导湿,从而保持表面的干爽。
[0016]5本专利技术的3D面料的连接层在底层的外表面衬纬,从而形成具有提花效果的底层,另外,其也可以增加底面与其接触面的粗糙度,起到一定防滑效果。
[0017]6本专利技术的3D面料的连接层整体呈C型,相较于垂直设置的单丝,其舒适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面料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面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面料组织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面料部分组织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面料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面料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面料组织结构示意图。
[0019]面层1,第一网孔纵列10,第一纵列101,第二纵列102,第二网孔纵列11,第三纵列111,第四纵列112,连接层2,膨体纱连接部21,单丝连接部22,底层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经编3D面料,包括面层1、连接层2和底层3,其中,所述面层1包括依次循环编织的第一网孔纵列10和第二网孔纵列11,所述第一网孔纵列10包括呈纵向波浪状的第一纵列101和第二纵列102,所述第一纵列101的波峰与第二纵列102的波谷连接,所述第一纵列101的波谷与第二纵列102的波峰相对并形成第一路网孔,所述第二网孔纵列11包括呈纵向波浪状的第三纵列111和第四纵列112,所述第三纵列111的波峰与第四纵列112的波谷连接,所述第三纵列111的波谷与第二纵列102的波峰相对并形成第三路网孔,且所述第三纵列111的波谷与第二纵列102的波峰连接,所述第三纵列111的波峰与第二纵列102的波谷相对形成第二路网孔;所述连接层包括间隔分布的单丝连接部22和膨体纱连接部21,所述单丝连接部22的单丝连接面层1和底层3,且单丝呈弯曲C型,所述膨体纱连接部21的膨体纱连接面层1和底层3;所述底层3为化学长丝纤维编织的网孔组织。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膨体纱连接部21呈纵向波浪型分布,所述膨体纱连接部21包括若干个,其沿着面料的纬向间隔分布,且布中向两侧布边方向,膨体纱连接部21的宽度均
逐渐减少。膨体纱的蓬松结构对连接层起到填充和支撑作用,从而提高面料的支撑性,单丝部分提供面料的柔软弹性,二者间隔分布,且根据面料的不同区域对支撑性的要求进行不同分布,当该面料作为床垫面料使用时,考虑到床垫中间被躺卧次数较多,其支撑性、吸湿性甚至抗菌性等功能要求较高,而两侧部位则所用于坐,需要Q弹或回弹性较好,因此在该设置方式中,面料两侧膨体纱连接部21宽度较小,向中间位置逐步增加,以此使得床垫中间的支撑性较好,而两侧位置单丝连接部22的占比逐渐增加,Q弹性逐渐增加,满足上述使用需求。
[0023]同时,由于面层1的镂空结构,在面层1可以呈现出膨体纱连接部21的花型,也丰富了面层1的视觉效果。
[002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面层1的编织纱线为异形截面的导湿纱线,提高面料表层的透气性。
[0025]本实施例中的吸湿导湿类纱线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吸湿导湿类化学纤维,其是指具有吸收水分并将水分向外部输送能力的差别化纤维。多数常规合成纤维吸湿性较差,但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改性处理,如引入高吸湿性高聚物、表面改性、形成多微孔或沟槽结构等,可提高纤维的吸湿、导湿能力。
[0026]此外,通过复合纺丝技术以及混纤丝加工技术,引入高吸湿性高聚物或增加纤维毛细管芯吸能力,也可以开发吸湿导湿类功能纤维。
[0027]膨体纱比原纱具有较大的表现体积,膨松而柔软,包括三类:一是腈纱纤维热塑性;二是变形纱:即经过变形加工的长丝纱;三是弹力纱:弹力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3D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连接层和底层,其中,所述面层包括依次循环编织的第一网孔纵列和第二网孔纵列,所述第一网孔纵列包括呈纵向波浪状的第一纵列和第二纵列,所述第一纵列的波峰与第二纵列的波谷连接,所述第一纵列的波谷与第二纵列的波峰相对并形成第一路网孔,所述第二网孔纵列包括呈纵向波浪状的第三纵列和第四纵列,所述第三纵列的波峰与第四纵列的波谷连接,所述第三纵列的波谷与第二纵列的波峰相对并形成第三路网孔,且所述第三纵列的波谷与第二纵列的波峰连接,所述第三纵列的波峰与第二纵列的波谷相对形成第二路网孔;所述连接层包括间隔分布的单丝连接部和膨体纱连接部,所述单丝连接部的单丝连接面层和底层,且单丝呈弯曲C型,所述膨体纱连接部的膨体纱连接面层和底层;所述底层为化学长丝纤维编织的网孔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辉阳连敬阳连杰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安然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