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24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对钢丝进行放线;S2、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充分奥氏体化;S3、对奥氏体化后的钢丝在水性淬火液内进行淬火;S4、从淬火液出来的钢丝进入回火炉,保证钢丝索氏体组织转变完成;S5、对钢丝进行收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完全可以替代用淬火油进行的传统热处理工艺,符合并满足油淬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丝热处理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丝是钢材的板、管、型、丝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制成的再加工产品。钢丝是一种应用频繁的辅助件,由于应用频繁,因此对其韧性和强度有较高要求。
[0003]钢丝热处理是钢丝的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工序。油淬火弹簧钢丝热处理线作为弹簧钢丝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设备,对弹簧钢丝的品质尤为重要。但是现有的弹簧钢丝热处理喷淬装置耗油量较大,淬火油大量挥发和汽化也会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生产过程中易着火,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降低环境污染,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并能够节能降低生产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对钢丝进行放线;S2、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充分奥氏体化;S3、对奥氏体化后的钢丝在水性淬火液内进行淬火;S4、从淬火液出来的钢丝进入回火炉,保证钢丝索氏体组织转变完成;S5、对钢丝进行收线。
[0006]进一步的,步骤S1中直径不大于8mm的钢丝采用工字轮放线,收线轮牵引,直径大于8mm的钢丝采用放线架放线,收线轮牵引。
[0007]进一步的,步骤S2中直径不大于8mm的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分三段控温,温度控制范围为850~920℃,直径大于8mm的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分四段控温,温度控制范围为850~925℃。
[0008]进一步的,步骤S2中直径不大于8mm的钢丝控温时,第一段温度为880~920℃,第二段温度为880~910℃,第三段出口温度为850~870℃。
[0009]进一步的,步骤S2中直径大于8mm的钢丝控温时,第一段温度为850~865℃,第二段温度为880~925℃,第三段温度为850~865℃,第四段出口温度为850~870℃。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水性淬火液由水和添加物组成,所述添加物由水性高分子聚醚、消泡剂、表面活性剂、pH值调节剂调配而成,其中添加物的浓度为14~16%。
[0011]进一步的,生产中每隔8~12小时通过折光仪对水性淬火液的浓度进行测量,当浓度低于15%时加入添加物提升水性淬火液的浓度,并添加水保持液位高度。
[0012]进一步的,步骤S3中钢丝平稳进入水性淬火液内,中间距离控制在400~500mm,水性淬火液的温度控制为20~50℃,钢丝在水性淬火液内冷却,直至马氏体组织转变完成。
[0013]进一步的,步骤S4中回火炉的温度控制在400~510℃。
[0014]进一步的,步骤S5中通过收线轮收线,在收线前通过在线涂油装置对钢丝涂油,收线的速度保持在6~20cm/s。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统筹了钢丝热处理时组织转变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水性淬火液的冷却能力、钢丝热处理时的工艺参数、奥氏体炉的温度设定等,既可以保证淬火时实现完全淬火,又不会造成钢丝开裂。该技术完全可以替代用淬火油进行的传统热处理工艺,符合并满足油淬火

回火弹簧钢丝国家标准,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符合国家环保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对钢丝进行放线;S2、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充分奥氏体化;S3、对奥氏体化后的钢丝在水性淬火液内进行淬火;S4、从淬火液出来的钢丝进入回火炉,保证钢丝索氏体组织转变完成;S5、对钢丝进行收线。
[0018]步骤S1中直径不大于8mm的钢丝采用工字轮放线,收线轮牵引,直径大于8mm的钢丝采用放线架放线,收线轮牵引。
[0019]步骤S2中直径不大于8mm的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分三段控温,直径大于8mm的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分四段控温;钢丝材质为55SiCr时,三段控温中的第一段温度为886℃,第二段温度为886℃,第三段出口温度为850℃;四段控温中的第一段温度为856℃,第二段温度为886℃,第三段温度为856℃,第四段出口温度为851℃;钢丝的材质为60Si2Mn时,三段控温中的第一段温度为911℃,第二段温度为901℃,第三段出口温度为853℃;四段控温中的第一段温度为851℃,第二段温度为916℃,第三段温度为851℃,第四段出口温度为853℃。
[0020]所述水性淬火液由水和添加物组成,所述添加物由水性高分子聚醚、消泡剂、表面活性剂、pH值调节剂调配而成,其中添加物的浓度为14~16%。
[0021]生产中每隔8~12小时通过折光仪对水性淬火液的浓度进行测量,当浓度低于15%时加入添加物提升水性淬火液的浓度,并添加水保持液位高度。
[0022]步骤S3中钢丝平稳进入水性淬火液内,中间距离控制在420mm,水性淬火液的温度控制为25℃,钢丝在水性淬火液内冷却,直至马氏体组织转变完成。
[0023]步骤S4中回火炉的温度控制在420℃。
[0024]步骤S5中通过收线轮收线,在收线前通过在线涂油装置对钢丝涂油,收线的速度
保持在8cm/s。
[0025]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对钢丝进行放线;S2、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充分奥氏体化;S3、对奥氏体化后的钢丝在水性淬火液内进行淬火;S4、从淬火液出来的钢丝进入回火炉,保证钢丝索氏体组织转变完成;S5、对钢丝进行收线。
[0026]步骤S1中直径不大于8mm的钢丝采用工字轮放线,收线轮牵引,直径大于8mm的钢丝采用放线架放线,收线轮牵引。
[0027]步骤S2中直径不大于8mm的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分三段控温,直径大于8mm的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分四段控温;钢丝材质为55SiCr时,三段控温中的第一段温度为888℃,第二段温度为888℃,第三段出口温度为852℃;四段控温中的第一段温度为858℃,第二段温度为888℃,第三段温度为858℃,第四段出口温度为853℃;钢丝的材质为60Si2Mn时,三段控温中的第一段温度为913℃,第二段温度为903℃,第三段出口温度为857℃;四段控温中的第一段温度为853℃,第二段温度为918℃,第三段温度为853℃,第四段出口温度为857℃。
[0028]所述水性淬火液由水和添加物组成,所述添加物由水性高分子聚醚、消泡剂、表面活性剂、pH值调节剂调配而成,其中添加物的浓度为14~16%。
[0029]生产中每隔8~12小时通过折光仪对水性淬火液的浓度进行测量,当浓度低于15%时加入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钢丝进行放线;S2、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充分奥氏体化;S3、对奥氏体化后的钢丝在水性淬火液内进行淬火;S4、从淬火液出来的钢丝进入回火炉,保证钢丝索氏体组织转变完成;S5、对钢丝进行收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直径不大于8mm的钢丝采用工字轮放线,收线轮牵引,直径大于8mm的钢丝采用放线架放线,收线轮牵引。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直径不大于8mm的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分三段控温,温度控制范围为850~920℃,直径大于8mm的钢丝在奥氏体加热炉内分四段控温,温度控制范围为850~92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直径不大于8mm的钢丝控温时,第一段温度为880~920℃,第二段温度为880~910℃,第三段出口温度为850~870℃。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直径大于8mm的钢丝控温时,第一段温度为850~86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双兴线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