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309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至少一个管状型材的冷塑性变形和/或排屑处理的传送机器(1)。这种传送机器包括基座(11)、安装台(12)、转台(13)和多个机电工作单元(2;3;4;5)。机电工作单元(2;3;4;5)安装在所述安装台(12)上。每个机电工作单元(2;3;4;5)包括第一推进组(21;31;41;51),该第一推进组进而包括第一推进马达(22;32;42;52)、第一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23;33;43;53)、第一推进螺母(24;34;44;54)和第一管状杆件(25;35;45;55)。再循环滚珠螺杆(23;33;43;53)由第一推进马达移动。第一推进螺母(24;34;44;54)与第一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接合。第一管状杆件接合到第一推进螺母并与其成一体,并且限定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46;56)的推进和/或定位。进和/或定位。进和/或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传送机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送机器的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至少一个管状型材的冷塑性变形和/或排屑处理的传送机器。这样的加工过的管状型材随后旨在用于技术汽车领域或热工液压领域。
[0002]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使用气动或流体动力致动的工作单元来冷成型管状型材的传送机器。实际上,现有技术的传送机器通过使用气动或流体动力致动器获得了用于对具有可变直径和厚度的管状型材进行冷塑性变形所需的推力。
[0003]使用混合致动工作单元(即,部分机电和部分气动/流体动力)的传送机器也是已知的。这种传送机器需要用至少一个气动和/或流体动力致动器来代替机电致动器,至少一个气动和/或流体动力致动器能够在变形过程期间产生足够的推力以使管状型材变形。
[0004]无论传送机器是完全由加压流体供给的致动器致动还是具有集成了机电和气动/流体动力致动器的混合致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仍然需要存在用于加压流体的供应回路。
[0005]已知的是用于供给加压流体的导管或供应回路的存在使传送机器的设计和组装复杂化。在WO2018/172952A1中描述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机械加工的传送机器的示例。
[0006]不利的是,包括用于加压流体的回路的传送机器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危险。实际上,输送加压流体的机械部件需要较高的安全标准、持续监控和频繁维护。遵守这些安全标准将导致较高的成本以确保传送机器的正确且安全的运行。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冷塑性变形和/或排屑处理的传送机器,该传送机器能够至少部分地避免上述与根据现有技术的传送机器有关的缺点。
[0008]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冷塑性变形和/或排屑处理的传送机器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送机器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描述中显而易见,该描述参考附图以指示性、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示出了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0010]‑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送机器的透视图;
[0011]‑
图2示出了图1中传送机器的另一透视图;
[0012]‑
图3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机电工作单元;
[0013]‑
图4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机电工作单元;
[0014]‑
图5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例的机电工作单元,以及
[0015]‑
图6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机电工作单元。
[0016]在所述附图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传送机器整体由附图标记1表示。
[0017]在总体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至少一个管状型材的冷塑性变形和/或排屑处理的传送机器1。这种传送机器包括基座11、安装台12、转台13和多个机电工作单元2;3;4;5。基座11允许搁置在基座表面B上。安装台12被固定并布置成正交于基座表面B。转台13面对安装台。机电工作单元2;3;4;5安装在所述安装台12上。
[0018]转台13包括多个工作站131,其中所述多个工作站中的每个工作站包括用于夹持管状型材的台钳132。
[0019]根据一个实施例,台钳132包括半爪对,其中所述半爪对的第一半爪是固定的,并
且第二半爪是可移动的。
[0020]有利地,可移动的半爪适于待加工的管状型材的直径的可能变化,使得传送机器相对于各种类型的管状型材具有灵活性。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多个壳体座121形成在安装台12中,并且这样的多个壳体座121中的每个壳体座面对各自的工作站。每个壳体座进一步适于容纳所述多个机电工作单元中的一个机电工作单元。
[0022]每个机电工作单元2;3;4;5包括第一推进组21;31;41;51。这样的第一推进组进而包括第一推进马达22;32;42;52、第一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23;33;43;53、第一推进螺母24;34;44;54和第一管状杆件25;35;45;55。
[0023]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推进马达22;32;42;52是电动的。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第一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23;33;43;53由第一推进马达移动并沿着基本正交于安装台12的第一推进螺杆轴线V'延伸。第一推进螺母24;34;44;54与第一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接合并且可以沿着第一推进螺杆轴线V'平移。第一管状杆件25;35;45;55在第一杆件近端端部25';35';45';55'和第一杆件远端端部25";35";45";55"之间延伸。第一杆件近端端部接合到第一推进螺母并与第一推进螺母成一体,而第一杆件远端端部适于限定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46;56的推进和/或定位。
[0025]在本讨论中,术语“近端”表示接近或朝向通用马达构件延伸的元件。相反,术语“远端”表示远离或与通用马达构件成一距离的元件。
[0026]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管状型材由属于钢或铝合金族的材料制成。
[0027]根据附图3、附图4和附图6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推进马达22;32;52、第一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23;33;53、第一推进螺母24;34;54和第一管状杆件25;35;55共轴。
[0028]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机电工作单元2具有150mm的最大线性行程。
[0029]根据附图4和附图5所示的实施例,至少一个机电工作单元3;4进一步包括旋转组311;411。所述旋转组311;411包括旋转马达321;421、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46和旋转运动传动系统323;423。旋转马达321;421进而包括旋转马达轴322;422,该旋转马达轴沿着平行于第一推进螺杆轴线V'的旋转马达轴线M”延伸。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46设置有工具保持器元件毂(tool holder element hub)327;427。旋转运动传动系统323;423包括适用于将旋转马达321;421连接到工具保持器元件毂327;427的传动装置。特别地,工具保持器元件毂327;427限定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46围绕工具保持器元件旋转轴线R的旋转,该工具保持器元件旋转轴线与第一推进螺杆轴线V'平行或共轴。
[0030]根据附图4和附图5,传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滑轮324;424、旋转从动滑轮325;425和旋转传动带326;426。旋转驱动滑轮324;424接合到旋转驱动轴322;422。旋转传动带326;426允许将旋转运动从旋转驱动滑轮324;424传递到旋转从动滑轮325;425。详细地,工具保持器元件毂327;427接合到旋转从动滑轮325;425并与旋转从动滑轮成一体。
[0031]根据图4所示的实施例,机电工作单元3适用于产生旋转平移运动。特别地,第一推进马达32产生最大行程为150mm的轴向推力运动,而旋转马达321限定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的旋转。工具保持器元件毂327进一步键合到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上,以限定所述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围绕工具保持器元件旋转轴线R的旋转。
[0032]根据一个实施例,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传送机器(1),用于至少一个管状型材的冷塑性变形和/或排屑处理,包括:

基座(11),用于搁置在基座表面(B)上;

安装台(12),正交地固定并布置到基座表面(B);

转台(13),面对所述安装台,以及

多个机电工作单元(2;3;4;5),安装在所述安装台(12)上,其中,所述转台(13)包括多个工作站(131),其中,所述多个工作站中的每个工作站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管状型材的台钳(132),多个壳体座(121)形成在所述安装台(12)中,其中,所述多个壳体座(121)中的每个壳体座面对相应的工作站,并且适于容纳所述多个机电工作单元中一个机电工作单元,每个所述机电工作单元(2;3;4;5)包括第一推进组(21;31;41;51),其中,所述第一推进组包括:

第一推进马达(22;32;42;52),其中,所述第一推进马达(22;32;42;52)是电动的;

第一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23;33;43;53),由所述第一推进马达移动并沿着与所述安装台(12)基本正交的第一推进螺杆轴线(V')延伸;

第一推进螺母(24;34;44;54),与所述第一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接合并能沿着所述第一推进螺杆轴线(V')平移,以及

第一管状杆件(25;35;45;55),在第一杆件近端端部(25';35';45';55')和第一杆件远端端部(25”;35”;45”;55”)之间延伸,所述第一杆件近端端部接合到所述第一推进螺母并与该第一推进螺母成一体,所述第一杆件远端端部适于限定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46;56)的推进和/或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进马达(22;32;52)为中空轴马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机器(1),其中,所述第一推进马达(22;32;52)、所述第一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23;33;53)、所述第一推进螺母(24;34;54)和所述第一管状杆件(25;35;55)共轴。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器(1),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机电工作单元(3;4)进一步包括旋转组(311;411),所述旋转组包括:

旋转马达(321;421),包括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推进螺杆轴线(V')的旋转马达轴线(M")延伸的旋转马达轴(322;422);

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46),设置有工具保持器元件毂(327;427),以及

旋转运动传动系统(323;423),包括传动装置,适于将所述旋转马达(321;421)连接到所述工具保持器元件毂(327;427),所述工具保持器元件毂(327;427)限定所述第一工具保持器元件(36;46)围绕与所述第一推进螺杆轴线(V')平行或共轴的工具保持器元件旋转轴线(R)的旋转。4.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传送机器,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滑轮(324;424)、旋转从动滑轮(325;425)和旋转传动带(326;426),所述旋转驱动滑轮接合到所述旋转驱动轴(322;422),所述旋转传动带用于将旋转运动从所述旋转驱动滑轮(324;424)传递到所述旋转从动滑轮(325;425),所述工具保持器元件毂(327;427)与所述旋转从动滑轮(325;425)接合并与该旋转从动滑轮成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机器(1),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机电工作单元(5)进一步包
括第二推进组(511),所述第二推进组包括:

第二推进马达(521);

第二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531),沿着与所述第一推进螺杆轴线(V')平行的第二推进螺杆轴线(V”)延伸,所述第二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由所述第二推进马达(521)进一步移动;

第二推进螺母(541),与所述第二推进再循环滚珠螺杆(531)接合并能沿着所述第二推进螺杆轴线(V”)平移;

第二推进凸缘(542),与所述第二推进螺母(541)接合并与该第二推进螺母成一体,以及

第二管状杆件(551),在第二杆件近端端部(551')和第二杆件远端端部(551”)之间延伸,所述第二杆件近端端部接合到所述第二推进凸缘(542)并与该第二推进凸缘成一体,所述第二杆件远端端部适于限定第二工具保持器元件的推进和/或定位,所述第二管状杆件(551)进一步与所述第一管状杆件(55)共轴。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传送机器(1),其中,所述第一推进螺母(24;34;44;54)基本是在第一推进螺母近端端部(24';34';44';54')和第一推进螺母远端端部(24";34";44";54")之间延伸的中空柱体,所述第一推进螺母(24;34;44;54)进一步设置有径向向外突出并存在于所述第一推进螺母近端端部处或所述第一推进螺母远端端部的远端处的第一衬圈(240;340;440;540),所述第一衬圈(240;340;440;540)限定用于所述第一杆件近端端部(25')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塞佩
申请(专利权)人:格拉齐奥利切萨雷责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