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管道探伤无损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97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探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温管道探伤无损检测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杆,主杆的前端可拆卸设有探伤检测采集头,主杆上活动设有调节臂,调节臂上转动设有行走机构,调节臂至少设有三个,调节臂以主杆的轴线为中心圆周方向等角度间隔设置,行走机构与管道内壁相抵,至少一个调节臂上固定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前轮转轴同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移动滑筒的位置使得前端铰接杆转动,可调整无痕履带至主杆的距离,并通过蓄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将滑筒向前顶使得无痕履带贴合于管道内壁,使得本装置能快速适应不同孔径的管道有效的提高了采集装置的稳定性和进入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管道探伤无损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探伤
,具体是一种高温管道探伤无损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管道焊接后需要对焊接缝进行探伤检测,防止焊接过程中产生缝隙,焊渣等缺陷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性能,对于壁厚较大或焊接余高较大的焊接处需要进入管道的内部由其内壁对其进行探伤处理,但管道的内径尺寸较多最佳的需要一种可主动适应管道内径的装置将探伤设备的探头置入管道内的焊接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温管道探伤无损检测设备,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高温管道探伤无损检测设备,包括主杆,所述主杆的前端可拆卸设有探伤检测采集头,所述主杆上活动设有调节臂,所述调节臂上转动设有行走机构,所述调节臂至少设有三个,所述调节臂以所述主杆的轴线为中心圆周方向等角度间隔设置,所述行走机构与管道内壁相抵,至少一个所述调节臂上固定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前轮转轴同轴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调节臂包括尾端铰接筒、前端铰接筒、后端铰接杆、前端铰接杆、前后端连接杆,所述尾端铰接筒固定于所述主杆的尾端,所述前端铰接筒固定于所述主杆的前端,所述后端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尾端铰接筒铰接,所述后端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后端连接杆铰接,所述前后端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铰接杆铰接,所述前端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铰接筒铰接,所述主杆上滑动套装设有滑筒,所述滑筒上铰接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铰接杆的中部铰接。
[0007]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后轮、前轮、无痕履带,所述后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前后端连接杆上,所述前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前后端连接杆上,所述无痕履带套装于所述后轮及所述前轮上。
[0008]优选的,所述主杆上套装设有蓄能弹簧,所述蓄能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尾端铰接筒相抵,所述蓄能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筒相抵。
[0009]优选的,所述无痕履带包括尼龙编织带、第一橡胶平带、第二橡胶平带,所述第一橡胶平带热粘合于所述尼龙编织带的外侧,所述第二橡胶平带热粘合于所述尼龙编织带的内侧,所述第一橡胶平带的外侧固定设有闭孔发泡海绵层,所述闭孔发泡海绵层与管道内壁相抵,所述第二橡胶平带与所述后轮及所述前轮相抵。
[0010]优选的,所述主杆内设有前后贯通的集线腔,所述前端铰接筒上设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向内穿过所述尾端铰接筒并与所述集线腔连通。
[0011]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移动所述滑筒的位置使得所述前端铰接杆
转动,可调整所述无痕履带至所述主杆的距离,并通过所述蓄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将所述滑筒向前顶使得所述无痕履带贴合于管道内壁,使得本装置能快速适应不同孔径的管道有效的提高了采集装置的稳定性和进入效率,同时所述无痕履带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其中所述尼龙编织带能保证行走的强度,所述闭孔发泡海绵层能尽可能的减小对管道内壁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中无痕履带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探伤检测采集头;11、后端铰接杆;12、尾端铰接筒;13、主杆;14、蓄能弹簧;15、后轮;16、前轮;17、无痕履带;18、滑筒;19、前端铰接杆;20、支杆;21、前端铰接筒;22、驱动电机;23、前后端连接杆;24、集线腔;25、尼龙编织带;26、第一橡胶平带;27、闭孔发泡海绵层;28、第二橡胶平带;29、调节臂;30、行走机构;31、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温管道探伤无损检测设备,包括主杆13,所述主杆13的前端可拆卸设有探伤检测采集头10,所述主杆13上活动设有调节臂29,所述调节臂29上转动设有行走机构30,所述调节臂29至少设有三个,所述调节臂29以所述主杆13的轴线为中心圆周方向等角度间隔设置,所述行走机构30与管道内壁相抵,至少一个所述调节臂29上固定设有驱动电机22,所述驱动电机22与所述前轮16转轴同轴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调节臂29包括尾端铰接筒12、前端铰接筒21、后端铰接杆11、前端铰接杆19、前后端连接杆23,所述尾端铰接筒12固定于所述主杆13的尾端,所述前端铰接筒21固定于所述主杆13的前端,所述后端铰接杆11的一端与所述尾端铰接筒12铰接,所述后端铰接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后端连接杆23铰接,所述前后端连接杆23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铰接杆19铰接,所述前端铰接杆19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铰接筒21铰接,所述主杆13上滑动套装设有滑筒18,所述滑筒18上铰接设有支杆20,所述支杆20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铰接杆19的中部铰接。
[0022]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30包括后轮15、前轮16、无痕履带17,所述后轮15转动设置于所述前后端连接杆23上,所述前轮16转动设置于所述前后端连接杆23上,所述无痕履带17套装于所述后轮15及所述前轮16上。
[0023]优选的,所述主杆13上套装设有蓄能弹簧14,所述蓄能弹簧14的一端与所述尾端铰接筒12相抵,所述蓄能弹簧14的另一端与所述滑筒18相抵。
[0024]优选的,所述无痕履带17包括尼龙编织带25、第一橡胶平带26、第二橡胶平带28,
所述第一橡胶平带26热粘合于所述尼龙编织带25的外侧,所述第二橡胶平带28热粘合于所述尼龙编织带25的内侧,所述第一橡胶平带26的外侧固定设有闭孔发泡海绵层27,所述闭孔发泡海绵层27与管道内壁相抵,所述第二橡胶平带28与所述后轮15及所述前轮16相抵。
[0025]优选的,所述主杆13内设有前后贯通的集线腔24,所述前端铰接筒21上设有预留孔31,所述预留孔31向内穿过所述尾端铰接筒12并与所述集线腔24连通,应当说明的是所述集线腔24内可装入用于为所述驱动电机22供电的线路以及采集所述探伤检测采集头10的信号线。
[0026]具体实施时,通过移动所述滑筒18的位置使得所述前端铰接杆19转动,可调整所述无痕履带17至所述主杆13的距离,并通过所述蓄能弹簧14的弹性势能将所述滑筒18向前顶使得所述无痕履带17贴合于管道内壁,使得本装置能快速适应不同孔径的管道有效的提高了采集装置的稳定性和进入效率,同时所述无痕履带17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其中所述尼龙编织带25能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管道探伤无损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13),所述主杆(13)的前端可拆卸设有探伤检测采集头(10),所述主杆(13)上活动设有调节臂(29),所述调节臂(29)上转动设有行走机构(30),所述调节臂(29)至少设有三个,所述调节臂(29)以所述主杆(13)的轴线为中心圆周方向等角度间隔设置,所述行走机构(30)与管道内壁相抵,至少一个所述调节臂(29)上固定设有驱动电机(22),所述驱动电机(22)与前轮(16)转轴同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管道探伤无损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29)包括尾端铰接筒(12)、前端铰接筒(21)、后端铰接杆(11)、前端铰接杆(19)、前后端连接杆(23),所述尾端铰接筒(12)固定于所述主杆(13)的尾端,所述前端铰接筒(21)固定于所述主杆(13)的前端,所述后端铰接杆(11)的一端与所述尾端铰接筒(12)铰接,所述后端铰接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后端连接杆(23)铰接,所述前后端连接杆(23)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铰接杆(19)铰接,所述前端铰接杆(19)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铰接筒(21)铰接,所述主杆(13)上滑动套装设有滑筒(18),所述滑筒(18)上铰接设有支杆(20),所述支杆(20)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铰接杆(19)的中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管道探伤无损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登峰魏薇滕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赛弗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