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288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所述导航标记物为直径不超过3mm的细丝状结构,采用柔性材质制成。所述导航标记物长度为10cm至25cm。所述导航标记物材质为硅胶、塑料或尼龙。所述导航标记物带有荧光剂或染料。所述导航标记物为管状,管内设有荧光剂或染料。所述导航标记物的管内设有细丝状芯针,所述芯针活动连接于管内,所述导航标记物植入到位后,抽出所述芯针,将所述荧光剂或染料注入管内。所述导航标记物为多个,使用时相互间隔的植入在肿瘤组织周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航标记物,可用于脑内肿瘤手术,解决肿瘤边界在术中随着脑组织塌陷导致导航“漂移”失准的技术难题。的技术难题。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手术导航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

技术介绍

[0002]脑内肿瘤切除手术是指切除原发或转移到脑组织内的肿瘤。最常见的是胶质细胞瘤,尤其是病理分级III

IV级的恶性度高的胶质瘤,极大威胁生命。另一类是其它类型的肿瘤,包括转移瘤、先天性肿瘤、淋巴瘤、动静脉畸形等。这类脑内肿瘤手术难度大,主要表现在肿瘤往往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在肉眼下形状相似,手术医生难以确认肿瘤边界。切除不足将导致残留,切除过度会损伤周围正常脑组织有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脑内肿瘤的切除手术,需要先通过影像技术进行术前导航。神经导航技术的发展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与神经外科学发展几乎同步。最早出现的是框架导航系统,在颅骨上钉装立体定向框架,框架标定空间坐标,然后沿着框架进行穿刺等操作,可以抵达目标靶点。最近开始出现磁场导航、光学导航等新的导航技术,利用光学镜头或者磁场定位,可以精确定位颅内的某一空间位置。几年来,将磁共振影像、CT影像、超声、荧光等成像技术与导航技术融合,更加精准描绘脑组织的解剖结构,提高了导航的品质。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VR/AR成像的应用,提高了导航自动化水平。
[0004]对于脑内肿瘤手术来说,由于术中脑组织结构可能因为肿瘤切除后体积缩小,脑组织塌陷;脑脊液流失后脑组织变形;脑组织脱水后的变形;术中重力影响,导致脑组织下沉等各种原因造成移位。导航是依据术前影像扫描结果进行注册判定手术器械位置和肿瘤、脑组织结构位置的,与真实位置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成为影像漂移(又称脑漂移,Brain shift)。国外统计发生率高达66%。
[0005]为此,如何解决导航“漂移”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导航“漂移”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所述导航标记物为直径不超过3mm的细丝状结构,采用柔性材质制成。
[0008]进一步,所述导航标记物长度为10cm至25cm。
[0009]进一步,所述导航标记物材质为硅胶、塑料或尼龙。
[0010]进一步,所述导航标记物带有荧光剂或染料。
[0011]进一步,所述导航标记物为管状,管内设有荧光剂或染料。
[0012]进一步,所述导航标记物的管口为喇叭口状结构。
[0013]进一步,所述导航标记物的管内设有细丝状芯针,所述芯针活动连接于管内,所述导航标记物植入到位后,抽出所述芯针,将所述荧光剂或染料注入管内。
[0014]进一步,所述导航标记物为多个,使用时相互间隔的植入在肿瘤组织周围。
[001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导航标记物,可用于脑内肿瘤手术,针对目前神经外科脑内肿瘤手术,肿瘤边界在术中随着脑组织塌陷导致导航“漂移”失准的技术难题,设计了利用术前导航植入柔性“栅栏式”导航标记物,围栏标记肿瘤边缘,术中以此柔性导航标记物为切除边界标记点,进行手术导航。这种导航标记物可以随着脑组织塌陷而一同漂移,与肿瘤及周边正常组织边界相对关系不会发生改变,从而克服了传统神经导航技术很难解决的“漂移”缺陷。为脑肿瘤手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导航技术和思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植入前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导航标记物注入荧光剂后的示意图;
[0018]图3为导航标记物植入后的示意图;
[0019]其中,图中的件号表示为:
[0020]1、肿瘤,2、导航标记物,21、管壁,22、芯针,23、荧光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为为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示意图,而非真正的实物投影图;另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2,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导航标记物2为直径不超过3mm的细丝状结构,采用柔性材质制成,通过这种粗细的柔性细丝,可以在脑肿瘤手术中植入肿瘤1边缘,随着手术中脑组织的坍塌变形而随动变形,可以确保手术导航中切除位置的实时准确。所述导航标记物2长度为10cm至25cm,这个长度可以保证在植入后,留有一部分在人体外部,手术完成后方便取出,并且方便清点,也可以确保不会遗留于体内造成医疗事故。所述导航标记物2材质为硅胶、塑料或尼龙等柔性物质。所述导航标记物2带有荧光剂23或染料,该导航标记物2可以通过与荧光剂23或染料通过化学合成或物理浸泡的方式结合而成。可以在手术中增强边界栅栏显示,有利于医务人员更清楚的分辨与观察。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导航标记物2为管状,包括管壁21,管内设有荧光剂23或染料,这里管内设有荧光剂23或染料,指的是植入到脑组织后,将荧光剂23或染料注入到管内。具体来说,所述导航标记物2的管内设有细丝状芯针22,芯针22可以采用刚性材质制成,需要有一定的硬度,能够在植入时确保连同管壁2具有刚性。如图1、图2所示,所述芯针22活动连接于管内,所述导航标记物2植入到位后,抽出所述芯针22,将所述荧光剂23或染料注入管内。
[0024]为便于注射荧光剂23,所述导航标记物2的管口为喇叭口状结构24,如图1、图2所示。
[0025]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航标记物2为多个,使用时相互间隔的植入在肿瘤组织周围,以形成“栅栏式”物理标记。
[0026]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航标记物2,当所有导航标记物2植入到肿瘤1边缘后,在肿瘤边缘形成数根柔性导航标记物2围成的栅栏,在栅栏围成的边界内进行肿瘤切除。每当切除边界发现导航标记物2,就说明此处已经达到边界,不应超范围切除。肿瘤全部切除后,将导航标记物2悉数取出即可。
[0027]对于导航标记物2的植入数量,针对不同的肿瘤形状大小,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一是会造成植入过程繁琐,时间较长,二是会造成标记物过密,术中产生相互交织,影响边界的判断,三是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不经济。所以所述导航标记物2的最佳数量为8至20个,直径在3mm以内。为使得导航标记物2顺应性及贴合性更好,更好的随着脑组织变形一同变形,其材质可以为硅胶、塑料或尼龙等。
[0028]脑内手术过程后,必须要把导航标记物2逐个取出,并且需要清点数量,绝对不能遗留患者体内,尤其对于脑部。为解决此问题,设置所述导航标记物2长度为10cm至25cm,这个长度范围基本可以满足所有位置的肿瘤标记,植入后根据肿瘤1的深度,将导航标记物2的尾部留置于创口外部,并且在所有导航标记物2植入完毕后,用夹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标记物为直径不超过3mm的细丝状结构,采用柔性材质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标记物长度为10cm至2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标记物材质为硅胶、塑料或尼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航标记物带有荧光剂或染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脑内肿瘤手术的导航标记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吉澳医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