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负压型蒸发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222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凝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深度负压型蒸发式冷凝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保温套筒、换热管组、双缸压缩机、进气扇、气扇、负压压缩机,保温套筒内设有负压闪蒸腔,保温套筒的下端侧壁固定设有与负压闪蒸腔连通的进气支管,保温套筒上端侧壁左右对称固定设有与负压闪蒸腔连通的负压支管和排气支管,保温套筒的上端螺栓固定设有密封帽,密封帽内贯穿设有冷却媒介排出管,密封帽与保温套筒形成有分管腔。通过立式直筒式的螺旋翅片设计,使降温冷却的用水在换热管的表面形成水膜将不会发生干斑现象,并且通过负压降低沸点使热交换过程中的整体温度下降,减缓高温氧化反应,减轻了氧化腐蚀现象。减轻了氧化腐蚀现象。减轻了氧化腐蚀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度负压型蒸发式冷凝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凝换热器
,尤其是一种深度负压型蒸发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蒸发式冷凝器通过将常温水或是冷却水喷洒于换热管或是换热翅片上通过吸热后蒸发的原理进行热交换,但是现有的装置体积大在喷水作业时难以完全覆盖容易产生干斑现象,并且开放式的设计若需要高效快速的热交换需加大冷却物和媒介的温差,而这样在蒸发时将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现象,并导致金属翅片的点腐蚀,鉴于上述的不足故提出一种深度负压型蒸发式冷凝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深度负压型蒸发式冷凝器,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深度负压型蒸发式冷凝器,包括保温套筒、换热管组、双缸压缩机、进气扇、气扇、负压压缩机,所述保温套筒内设有负压闪蒸腔,所述保温套筒的下端侧壁固定设有与所述负压闪蒸腔连通的进气支管,所述保温套筒上端侧壁左右对称固定设有与所述负压闪蒸腔连通的负压支管和排气支管,所述保温套筒的上端螺栓固定设有密封帽,所述密封帽内贯穿设有冷却媒介排出管,所述密封帽与所述保温套筒形成有分管腔,所述保温套筒内固定设有换热管组和储水盒,且所述储水盒位于所述负压闪蒸腔的上端;
[0006]所述换热管组包括U形的换热管以及套装在所述换热管外部的换热套管,在所述换热套管的外壁上轴线延伸设有螺旋翅片,所述储水盒内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盒上上下贯通设有安装孔,所述换热管贯穿通过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安装孔间隙配合固定,所述储水盒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安装孔数量一致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储水盒内的储水腔连通且指向所述螺旋翅片;
[0007]所述换热管的进水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分管腔内,所述换热管的出水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冷却媒介排出管连通,所述双缸压缩机的下端进口连通有低压高温进管和进水管,所述双缸压缩机的上端出口连通设有与所述低压高温进管同一通路的高温高压管,且所述高温高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管腔连通并最终与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双缸压缩机的另一上端出口连通设有与所述进水管同一通路的低温高压冷却水管,所述低温高压冷却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盒的内腔连通。
[0008]所述保温套筒的下端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进气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扇连通,所述负压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压缩机连通,所述排气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扇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换热套管和所述螺旋翅片由锌铜合金制成。
[0010]优选的,所述换热套管和所述螺旋翅片的表面贴合设有低热阻贴片,如聚酯薄膜、
铝箔或薄云母、石墨片、紫铜箔,所述保温套筒的内表面涂敷有高热阻涂层。
[0011]优选的,所述换热套管的外表面为连续的螺旋波纹状。
[0012]优选的,所述螺旋翅片的上表面呈连续的波纹状。
[0013]优选的,所述螺旋翅片的上平面与所述换热套管的轴线呈七十五至八十度的夹角且所述螺旋翅片上的波纹面由其边缘至其螺旋根部其波峰与波谷的高度差逐渐减小。
[0014]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立式直筒式的螺旋翅片设计,使降温冷却的用水在换热管的表面形成水膜将不会发生干斑现象,并且通过负压降低沸点使热交换过程中的整体温度下降,减缓高温氧化反应,减轻了氧化腐蚀现象;
[0015]通过低热阻贴片将热量反射至所述换热套管、螺旋翅片上被更多的蒸发吸热蒸汽吸收带走,提高了换热效率,并通过高热阻涂层降低了保温套筒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了保温套筒的低效率的换热量,提高了安全性和不耐高温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换热管组,储水盒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中储水盒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气扇;11、密封帽;12、负压压缩机;13、双缸压缩机;14、进水管;15、进气扇;16、溢流管;17、保温套筒;18、低压高温进管;19、高温高压管;20、低温高压冷却水管;21、分管腔;22、换热管;23、换热套管;24、储水盒;25、安装孔;26、排水孔;27、进气支管;28、负压支管;29、排气支管;30、负压闪蒸腔;31、螺旋翅片;32、冷却媒介排出管;33、换热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2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深度负压型蒸发式冷凝器,包括保温套筒17、换热管组33、双缸压缩机13、进气扇15、气扇10、负压压缩机12,所述保温套筒17内设有负压闪蒸腔30,所述保温套筒17的下端侧壁固定设有与所述负压闪蒸腔30连通的进气支管27,所述保温套筒17上端侧壁左右对称固定设有与所述负压闪蒸腔30连通的负压支管28和排气支管29,所述保温套筒17的上端螺栓固定设有密封帽11,所述密封帽11内贯穿设有冷却媒介排出管32,所述密封帽11与所述保温套筒17形成有分管腔21,所述保温套筒17内固定设有换热管组33和储水盒24,且所述储水盒24位于所述负压闪蒸腔30的上端;
[0026]所述换热管组33包括U形的换热管22以及套装在所述换热管22外部的换热套管23,在所述换热套管23的外壁上轴线延伸设有螺旋翅片31,所述储水盒24内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盒24上上下贯通设有安装孔25,所述换热管22贯穿通过所述安装孔25且与所述安装
孔25间隙配合固定,所述储水盒24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安装孔25数量一致的排水孔26,所述排水孔26与所述储水盒24内的储水腔连通且指向所述螺旋翅片31;
[0027]所述换热管22的进水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分管腔21内,所述换热管22的出水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冷却媒介排出管32连通,所述双缸压缩机13的下端进口连通有低压高温进管18和进水管14,所述双缸压缩机13的上端出口连通设有与所述低压高温进管18同一通路的高温高压管19,且所述高温高压管19的另一端与所述分管腔21连通并最终与所述换热管22连通,所述双缸压缩机13的另一上端出口连通设有与所述进水管14同一通路的低温高压冷却水管20,所述低温高压冷却水管20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盒24的内腔连通。
[0028]所述保温套筒17的下端设有溢流管16,所述溢流管16上设有单向阀,所述进气支管27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扇15连通,所述负压支管28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压缩机12连通,所述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负压型蒸发式冷凝器,包括保温套筒(17)、换热管组(33)、双缸压缩机(13)、进气扇(15)、气扇(10)、负压压缩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套筒(17)内设有负压闪蒸腔(30),所述保温套筒(17)的下端侧壁固定设有与所述负压闪蒸腔(30)连通的进气支管(27),所述保温套筒(17)上端侧壁左右对称固定设有与所述负压闪蒸腔(30)连通的负压支管(28)和排气支管(29),所述保温套筒(17)的上端螺栓固定设有密封帽(11),所述密封帽(11)内贯穿设有冷却媒介排出管(32),所述密封帽(11)与所述保温套筒(17)形成有分管腔(21),所述保温套筒(17)内固定设有换热管组(33)和储水盒(24),且所述储水盒(24)位于所述负压闪蒸腔(30)的上端;所述换热管组(33)包括U形的换热管(22)以及套装在所述换热管(22)外部的换热套管(23),在所述换热套管(23)的外壁上轴线延伸设有螺旋翅片(31),所述储水盒(24)内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盒(24)上上下贯通设有安装孔(25),所述换热管(22)贯穿通过所述安装孔(25)且与所述安装孔(25)间隙配合固定,所述储水盒(24)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安装孔(25)数量一致的排水孔(26),所述排水孔(26)与所述储水盒(24)内的储水腔连通且指向所述螺旋翅片(31);所述换热管(22)的进水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分管腔(21)内,所述换热管(22)的出水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冷却媒介排出管(32)连通,所述双缸压缩机(13)的下端进口连通有低压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万中谢瑞忠林庆飞祝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诚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