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质骨固定铆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190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对松质骨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的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对中国发明专利技术专利申请00134945.7进行改进得到的一种新型的骨科固定器械,它包括一个位于内部的芯针和至少两片位于芯针外部的侧叶针,以及用于锁合芯针与侧叶针的加压螺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侧叶针,设有两段反向的弧,沿其长度至少三分之二的部分为带有两立刃的呈Π型的横截面,所余部分自其端部至少有一段设有外螺纹的部分,而呈Π型的横截面部分的端部带有向上弯起的刃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科使用的骨钉,特别是一种用于对松质骨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的装置。
技术介绍
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的常见器械是骨钉,其形状与常用的螺钉相似,其钉体的前端带有螺纹(参见1、《骨科内固定》133页至146页,AO组织技术推荐第三版,人民出版社出版;2、《骨科进修必读》狄勋元等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一版,116页)。现有骨钉是通过钉体上的螺纹与予先在骨胳上钻出的骨孔壁的松质骨作用实现固定的。同时根据骨科的特点,要求骨钉可在手术中加压,同时也要求在术后保持这种压力,使骨折部位沿骨钉轴向得以固定,使骨折部分充分接触生长;除此之外,还要求骨钉具有较好的抗弯和抗扭转作用。但由于螺纹联接本身的特点,单个骨钉无法克服绕骨钉轴线的转动,同时由于骨钉螺纹齿高有一定限制,而且齿高不可能做的很高,因此在使用中螺纹进入骨组织内的距离极为有限。如果是松质骨组织,因其本身较为松软,使单个骨钉的沿轴向固定的效果较差,如果是年老患者使用加压螺钉固定时,由于骨质疏松,会使螺纹内的骨组织减少,而进一步降低螺钉的固定力。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能有效约束断骨的转动,产生了截面形状为Y型的三刃钉,这种钉对于断骨绕轴向转动的约束效果极好,但对于断骨沿其轴向的运动约束则较差,年老患者因生理的骨质变化,更不适应采用这种器械固定(《骨科进修必读》狄勋元等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一版,115~116页)。正是因三刃钉的这些不足,临床已不多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00134945.7公开的内固定骨钉是由带收缩尖端的芯钉、位于芯钉外且可相对芯钉纵向运动的两片侧叶钉,以及与侧叶钉尾端的外缘相配合的锁套、压帽等组成。该专利申请是用芯钉将侧叶钉前端向外翻的齿,顶起插入骨壁组织中以固定骨折的部位。这种骨钉虽然固定效果较现有技术要好,但它对轴向固定的效果仍不理想,特别是对于不规则的骨髁外缘,用该专利的压帽难于得到稳定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扭转的限制,该专利是利用侧叶钉前端的齿实现的,这种约束的效果虽然比现有技术要好,但由于仅是在点上的约束,其效果还是不理想,主要是因为该专利侧叶钉形状决定了侧叶钉除齿端部分外其余部份基本上不起到固定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使该专利在用于松质骨固定时效果不是太好,但客观讲该专利使用效果应当是优于其它的现有技术的。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用于固定管状骨的骨髁部位,或者脊椎等松质骨部位骨折的固定器械还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特别适用于松质骨部位进行有效的轴向固定,同时可以有效抗弯抗扭转的骨钉。这种骨钉在骨折部位的固定类似铆入或下锚固定。本专利技术是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00134945.7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得到的一种新型的骨科固定器械,它包括一个位于内部的芯针和至少两片位于芯针外部并可沿芯针轴线做相对位移的侧叶针,以及用于锁合芯针与侧叶针的加压螺母。这里所讲的芯针其一端为收缩的锥台,在芯针外侧设有与侧叶针相配合的滑道;所述的侧叶针,沿其长度至少三分之二的部分为带有两立刃的呈∏型的横截面,所余部分自其端部至少有一段设有外螺纹的部分,而呈∏型的横截面部分的端部带有向上弯起的刃齿;所述的加压螺母为一中空的管状构件,其管内设有与侧叶针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本专利技术经组合装配(即将侧叶针置于芯针外,再将加压螺母旋在侧叶针上,这一点与现有技术是相似的),被置入在病患部位事先钻出的骨洞中,当芯针被顶入侧叶针后可将各侧叶针前端向上弯起的刃齿挤入骨洞壁内,使刃齿扎入骨组织内,同时侧叶针∏型的横截面的两立刃也被挤入骨洞壁内。由于侧叶针前端已经扎入骨洞壁内,此时旋转加压螺母即可将侧叶针沿芯针轴向向后拉,使骨折部位沿芯针轴向加压,实现手术中加压,在术后可维持这一轴向的拉力产生持续性的动力加压。另一方面,由于各侧叶针的∏型立刃被挤入骨洞壁,各侧叶针的外表面与芯针滑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对芯针的扭转产生极大约束;同时因芯针有较大的断面惯性矩,因此芯针本身有较强的抗弯矩作用。通过上述的介绍可知,本专利技术对断骨产生的轴向加压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螺纹加压,不会产生现有技术中骨钉松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拔出时只需先将加压螺母旋出,再拔出芯针,就可以很方便的逐片取出各片侧叶针。本专利技术芯针的中心沿其轴向有通孔,且在芯针外侧非与侧叶针相配合处设在连通轴向通孔的侧孔。在芯针上设有的这些孔可用于向手术组织进行药物的灌注或引流,以及断骨部位的血运系统重建;而且芯针的中心通孔还可便于手术中使用导针。在本专利技术中,可在芯针的非锥台端,也就是尾端的内孔设一段内螺纹,在其内可联接有螺钉。而这一螺钉沿其轴向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带有一通孔。在芯针尾端设有的内螺纹可以便于芯针拔出作业。如果在植入手术中在芯针尾端螺孔内旋入一实心的螺钉,可起到防止软组织长入芯针内孔的作用,以方便今后实施的骨钉拔出术;如果在植入手术中在芯针尾端螺孔内旋入一带有通孔的螺钉,则可以方便对手术部分进行药物灌注、引流或血管移植,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止骨组织长入芯针内孔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侧叶针上最好设有两段相接的弧度,其中一段是向上凸起的弧度,另一段是向下凸起的弧度。采用这一设计可使芯针未插入相应部位时,各片侧叶针是向芯针中心收缩的,这样各侧叶针形成的外接圆直径为最小,以方便植入手术;另一方面,在侧叶针上设置两段反向的弧度,在芯针插入后各侧叶针可在骨洞壁上产生较大的持续的压力,以提高固定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加压螺母可以是由两段直径不同的圆柱体构成,其大直径圆柱与小直径圆柱间用一段球面过渡,且两段直径不同的圆柱体中心设有通孔,其通孔内设有与侧叶针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与加压螺母相配合的是一呈马鞍形的椭圆环形垫片,且垫片内孔壁为一圆锥面。这可以极大地方便手术中对断骨的轴向加压。之所以采用呈马鞍形的垫片是为使垫片能与骨胳表面有最大的稳定接触面,而采用椭圆环形垫片,且垫片内孔壁采用圆锥面,可使加压螺母上的球面过渡段与之相配合,并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多维的接触位置调整,以使轴向的加压更为稳定。另一方面,在固定状态时马鞍形的垫片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在术后这一形变会对断骨部位产生持续的拉应力。本专利技术中的芯针外表面上,在各个滑道之间开有沿轴向的槽,这可以有利于血运系统的重建和组织的再造。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为芯针断面为带有内孔的六角星形,与其相配合的是三片侧叶针。这一结构较为适用于管状骨的骨髁部位、脊椎胸椎部位等松质骨的骨折固定。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骨折部位为片状松质骨,如骨盆的髂骨、颅骨等二维骨部位,采用两片侧叶针的骨钉为好。本专利技术所用材料可以是不锈钢,但专利技术人认为最好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当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造本专利技术,可以使植入手术更为方便,而且在手术植入后由于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可以使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更充分地发挥,可实现术中和术后动力加压。本专利技术至少有如下优点1、可在手术过程中很方便的对断骨部位进行加压,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骨钉松动的不足,而且可以产生术后动力加压;2、能有效的抗扭转、抗弯矩,特别是在固定状态下,侧叶针外表面的∏型立刃也与骨洞壁发生作用,使其抗扭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3、由于轴向固定极为可靠,因此可以更为稳定地实现对骨折部位的固定;4、特别适用于骨髁部位、脊椎、胸椎、髂骨、颅骨等松质骨的固定;5、由于芯针中心通孔结构等,可以实现对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松质骨固定铆钉,包括一个位于内部的芯针和至少两片位于芯针外部并可沿芯针轴线做相对位移的侧叶针,以及用于锁合芯针与侧叶针的加压螺母,芯针的一端为收缩的锥台,芯针外侧设有与侧叶针相配合的滑道,侧叶针前端带有向上弯起的刃齿,尾端有外螺纹,其特征是:侧叶针,沿其长度至少三分之二的部分为带有两立刃的呈Π型的横截面,所余部分自其尾端部至少有一段设有外螺纹的部分,加压螺母为带有中心通孔管状构件,其中心通孔内设有与侧叶针尾端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侃达国祖马悦辉廖祥文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