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175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本体、风机系统、至少两个独立制冷系统;冷却塔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进风端、出风端;至少两个独立制冷系统均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冷却塔本体内;制冷结构包括有若干层换热盘管与若干层填料由上至下交替设置而成的冷却本体;每层换热盘管均具有进水口、出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防护工程电站等场所,低温段用于给空调系统降温,高温段用于给发电机等高温设备降温,水系统独立,风系统共用,一套装置集成,节约工程造价成本,冷却效果好、效率高,且节能。且节能。且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联指中心的建设中,工程的冷却问题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由于地下指挥工程与外界隔绝,空间封闭,内部人员和设备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很难传递到外界。如果忽视工程冷却问题,往往会导致随着使用时间的持续,热量不断累积,工程内部的环境温度越来越高,直至人员无法在其中正常工作和生活,设备也无法正常运行。
[0003]如何建立合理的冷却系统,把工程内部多余热量转移到外部,维持工程内适宜的环境温度,成为了防护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0004]常用的直排冷却系统,对水源要求高,水资源浪费大,易增加工程暴露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冷却效果好、效率高,且节能。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本体、风机系统、至少两个独立制冷系统;
[0007]至少两个所述独立制冷系统共用一套所述风机系统;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进风端、出风端;至少两个所述独立制冷系统均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内;所述风机系统位于所述独立制冷系统的一侧;
[0008]所述独立制冷系统包括有喷淋结构、制冷结构;所述喷淋结构设置于所述制冷结构的顶部,所述制冷结构包括有若干层换热盘管与若干层填料由上至下交替设置而成的冷却本体;每层所述换热盘管均具有进水口、出水口。
[000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独立制冷系统还包括有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每层所述换热盘管的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进水管道连通,每层所述换热盘管的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出水管道连通。
[00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独立制冷系统还包括有收水器,所述收水器设置于所述冷却本体的右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独立制冷系统的数量为两个。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塔本体设置有检修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结构包括有若干个喷淋头、布水盘,若干个所述喷淋头、所述布水盘位于所述冷却本体的上方,若干个所述喷淋头设置于所述布水盘的底部。
[0014]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独立制冷系统还包括有喷淋泵、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位于所述冷却本体的下方,所述喷淋泵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连通,所述喷淋泵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布水盘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端设置有进风百叶。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至少两个独立制冷系统于冷却塔本体内,通过风机系统引风分别依次由左至右依次通过至少两个独立制冷系统,使得流通的气体经过两次以上热交换,从而尽可能地使得热量有效交换;
[0018]本装置两套制冷系统合并,共用一套风系统,风量需求减半,大大减少了进、出风道的截面积,土方开挖量降低。同时降低防核武器爆炸冲击装置的投资成本。用循环冷却系统取代直排冷却系统。冷却水吸收了设备的热量后变成高温冷却水,通过独立制冷系统,将热量交换到大气当中而变为低温冷却水,再送回到需要冷却的设备。通过这个循环过程,冷却水可以做到重复利用。
[0019]设置填料有效与喷淋结构配合,使得水流通过填料与流通的气体有效接触,填料与换热盘管交替设置使得换热盘管内的水分有效冷却。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冷却塔本体;2、换热盘管;3、填料;4、进水管道;5、出水管道;6、收水器;7、检修门;8、喷淋头;9、布水盘;10、喷淋泵;11、集水槽;12、进风端;13、出风端;14、风机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4]如图1

图2所示,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本体1、风机系统14、至少两个独立制冷系统;至少两个独立制冷系统共用一套风机系统14;冷却塔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进风端12、出风端13;至少两个独立制冷系统均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冷却塔本体1内;风机系统14位于独立制冷系统的一侧;独立制冷系统包括有喷淋结构、制冷结构;喷淋结构设置于制冷结构的顶部,制冷结构包括有若干层换热盘管2与若干层填料3由上至下交替设置而成的冷却本体;每层换热盘管2均具有进水口、出水口。
[0025]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盘管2为迂回设置,每层换热盘管2与每层填料3由上至下交替设置,保证换热盘管2热量交换的均匀性;至少两个独立制冷系统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本实施例为两个独立制冷系统设置在冷却塔本体1内,左侧的独立制冷系统首先对进风端12的风进行第一次交换热量即第一次冷却处理,经过第一次交换热量的风后再次经过右侧的独立制冷系统进行第二次交换热量即第二次冷却处理,从而有效利用一次流动风进行交换热量,充分利用风的能量进行制冷。位于图中左侧的独立制冷系统中,可首先通过该组的进水管道4通入具有热量的水流至多层换热盘管2中进行第一次热量交换,喷淋结构利用布水盘9的水分喷淋至下方的填料3以及换热盘管2上,填料3为蜂窝结构或叠片结构,保证水分形成水帘与风充分接触交换热,水分可作为介质与换热盘管2接触交换热量,从而提高冷却效果;经过左侧的独立制冷系统进行第一次热量交换对换热盘管2内的水分进行冷却后对右侧的独
立制冷系统进行第二次同样的冷却处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冷却处理为左侧的独立制冷系统中通入换热盘管2待冷却处理的水初始温度低于第二次冷却处理即为右侧的独立制冷系统中通入相应换热盘管2中带冷却处理的水的初始温度;使得流动的风经过两次交换热,对两次不同温度换热盘管2中的水间接进行热量交换,耗能少,冷却效率高。本实施例中风机系统14位于冷却塔本体1内并位于两组独立制冷系统同向的右侧,风机系统14为引风机,使得冷却塔本体1的左侧进风端12入风后再右侧的出风端13出风。附图1

2中的箭头方向为风流动的方向。本专利技术用于防护工程电站等场所,低温段用于给空调系统降温,高温段用于给发电机等高温设备降温,水系统独立,风系统共用,一套装置集成,节约工程造价成本。两套高低温系统合并集成后,通风量减小一半,风道开挖量减半,防冲击波装置减半。大大节省工程费用。
[0026]进一步地,每个独立制冷系统还包括有进水管道4、出水管道5,每层换热盘管2的进水口分别与进水管道4连通,每层换热盘管2的出水口分别与出水管道5连通。设置进水管道4可分别与多个换热盘管2进行连接,使得直接通水至进水管道4后分别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本体、风机系统、至少两个独立制冷系统;至少两个所述独立制冷系统共用一套所述风机系统;所述冷却塔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进风端、出风端;至少两个所述独立制冷系统均由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所述冷却塔本体内;所述风机系统位于所述独立制冷系统的一侧;所述独立制冷系统包括有喷淋结构、制冷结构;所述喷淋结构设置于所述制冷结构的顶部,所述制冷结构包括有若干层换热盘管与若干层填料由上至下交替设置而成的冷却本体;每层所述换热盘管均具有进水口、出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独立制冷系统还包括有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每层所述换热盘管的所述进水口分别与所述进水管道连通,每层所述换热盘管的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出水管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心引风式防护工程电站专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独立制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冬梁庆峰张鏖李锋贺颂钧王永前姜建中高琳吴文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