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守勤专利>正文

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143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装置及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在桩基砼灌注完成后,利用本装置并借用桩基施工中使用的泥浆、泥浆池、泥浆泵清除超灌砼中的水泥,使之成为碎石、少量砂和泥浆的低强度混合物。达到了简单、经济、高效率处理超灌砼的效果。本装置包括手柄、泥浆喷头,手柄下端与所述泥浆喷头连接,向上可拼接接长,泥浆喷头上端进浆口通过泥浆软连接至泥浆池内的泥浆泵上,下端为喷浆口。下端为喷浆口。下端为喷浆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保证水下砼灌注桩顶部砼质量,相关规范要求实际灌注的顶标高比设计标高超出0.5

1.0米,实际施工中大多超出该值,有的达到三米以上。待砼达到规定强度后破除超灌部分。主流的桩头破除方法需由专业熟练工人操作以及大型吊车配合,有时还需使用运输车将桩芯砼块外运。更高效的方法则需在此基础上增加大型液压设备,但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使用并不广泛。
[0003]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装置及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达到了简单、经济、高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进行预先处理装置及方法,在桩基砼灌注完成后,利用本装置并借用桩基施工中使用的泥浆、泥浆池、泥浆泵清除超灌砼中的水泥,使之成为碎石、少量砂和泥浆的低强度混合物。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的装置,包括手柄、泥浆喷头。手柄下端与所述泥浆喷头连接,向上可拼接接长。泥浆喷头上端进浆口通过泥浆软连接至泥浆池内的泥浆泵上,下端为喷浆口。
[0006]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为外径32

38mm钢管或钢棒,钢棒1m一节,钢管2m一节,每30cm左右向四周凸起,凸起长度5cm,其外径比其余位置大5r/>‑
6mm。
[0007]进一步地,所述泥浆喷头为耐磨铸铁,其空腔部分竖向轴线与所述手柄轴线平行,轴线距离能保证泥浆管连接好后与所述手柄紧靠;喷头进浆口外径与泥浆管内径相同,中部管体壁厚1

1.5cm,进浆口及中部管体总长度15

20cm;喷浆口由三根铸铁条连接中部管体及下方陀螺形底盘构成,铸铁条直径或边长与中部管体壁厚相同,长度4

5cm,底盘高度5cm左右,其顶面直径与中部管体外径相同。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桩基水下砼灌注完成后,立即将连接泥浆泵的泥浆管接入本装置泥浆喷头的进浆口,当超灌砼深度超过1.5m时,视深度情况最下面一至二节手柄使用钢棒。
[0009]S2:将本装置泥浆喷头朝下从桩孔护筒口缓慢下放进入桩孔内约两米处,开启泥浆泵,泥浆从喷头水平喷射而出。
[0010]S3:缓慢下放本装置,跟随手柄接长,每下放一到两米将泥浆管与手柄进行临时捆绑,保证泥浆管竖直没有弯折。
[0011]S4:本装置喷头插入超灌砼中直至设定标高,保持手柄处于竖直状态。该过程中,
泥浆向四周水平喷出然后上翻,使超灌砼中粗颗粒呈悬浮或半悬浮状态,水泥和砂被循环泥浆带走回到泥浆池沉淀。
[0012]S5:将装置提起约50cm,水平移动到距离不大于50cm的下一个位置再次下放到设定标高,如此重复直至全断面处理完毕。
[0013]上述S1

S5全过程须在超灌砼终凝前完成。至此,从设定标高往上,原来的砼变成了碎石、少量砂和泥浆的混合物。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备极其简单,造价低廉,对操作人员要求低,可及时处理桩头,为下道工序创造工作面,不会因专业熟练工人及大型设备不到场影响工期。
[0015]2、基坑开挖后,将该部分混合物打散抛撒,可承担部分承台或系梁垫层功能,废物利用节省材料。
[0016]3、工作量小,不需使用大型设备,节省费用。
[0017]4、整个过程不会破坏桩内钢筋及声测管。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超灌砼预处理的装置工作原理立面图。
[0019]图2是泥浆喷头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浮渣处理原理平面图。
[0021]图中:1
‑‑
手柄
ꢀꢀ
2—泥浆喷头
ꢀꢀ
3—泥浆管
ꢀꢀ
4—进浆口
ꢀꢀ
5—管体
ꢀꢀ
6—喷浆口
ꢀꢀ7‑‑
桩头超灌砼
ꢀꢀ8‑‑
设定标高
ꢀꢀ9‑‑
泥浆溢流口
ꢀꢀ
10
‑‑
泥浆推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的装置,包括手柄1、泥浆喷头2。手柄1下端与所述泥浆喷头2连接,向上可拼接接长。泥浆喷头2上端进浆口4通过泥浆管3连接至泥浆池内的泥浆泵上,下端为喷浆口6。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为外径32

38mm钢管或钢棒,钢棒1m一节,钢管2m一节,每30cm左右向四周凸起,凸起长度5cm,其外径比其余位置大5

6mm。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泥浆喷头2为耐磨铸铁,其空腔部分竖向轴线与所述手柄1轴线平行,轴线距离能保证泥浆管3连接好后与所述手柄1紧靠;喷头进浆口4外径与泥浆管3内径相同,中部管体5壁厚1

1.5cm,进浆口4及中部管体5总长度15

20cm;喷浆口6由三根铸铁条连接中部管体5及下方陀螺形底盘构成,铸铁条直径或边长与中部管体5壁厚相同,长度4

5cm,底盘高度5cm左右,其顶面直径与中部管体5外径相同。
[002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桩基水下砼灌注完成后,立即将连接泥浆泵的泥浆管3接入本装置泥浆喷头2的进浆口4;当超灌砼7深度超过1.5m时,视深度情况最下面一至二节手柄1使用钢棒。
[0027]S2:将本装置泥浆喷头2朝下从桩孔护筒口缓慢下放进入桩孔内约两米处,开启泥
浆泵,泥浆从喷头6水平喷射而出。
[0028]S3:缓慢下放本装置,跟随手柄1接长,每下放一到两米将泥浆管3与手柄1进行临时捆绑,保证泥浆管3竖直没有弯折。
[0029]S4:本装置喷头2插入超灌砼7中直至设定标高8,保持手柄1处于竖直状态;该过程中,泥浆向四周水平喷出然后上翻,使超灌砼7中粗颗粒呈悬浮或半悬浮状态,水泥和砂被循环泥浆带走回到泥浆池沉淀。
[0030]S5:将装置提起约50cm,水平移动到距离不大于50cm的下一个位置再次下放到设定标高8,如此重复直至全断面处理完毕。
[0031]上述S1

S5全过程须在超灌砼7终凝前完成。至此,从设定标高8往上,原来的砼变成了碎石、少量砂和泥浆的混合物。
[0032]实施例二:当泥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泥浆喷头2, 手柄1下端与所述泥浆喷头2连接,向上可拼接接长,泥浆喷头2上端进浆口4通过泥浆管3连接至泥浆池内的泥浆泵上,下端为喷浆口6。2.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为外径32

38mm钢管或钢棒,钢棒1m一节,钢管2m一节,每30cm左右向四周凸起,凸起长度5cm,其外径比其余位置大5

6mm。3.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浆喷头2为耐磨铸铁,其空腔部分竖向轴线与所述手柄1轴线平行,轴线距离能保证泥浆管3连接好后与所述手柄1紧靠;喷头进浆口4外径与泥浆管3内径相同,中部管体5壁厚1

1.5cm,进浆口4及中部管体5总长度15

20cm;喷浆口6由三根铸铁条连接中部管体5及下方陀螺形底盘构成,铸铁条直径或边长与中部管体5壁厚相同,长度4

5cm,底盘高度5cm左右,其顶面直径与中部管体5外径相同。4.一种水下砼灌注桩(墙)超灌砼预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守勤
申请(专利权)人:刘守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