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固化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固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分散性能和流动性,配合相应的水下浇筑施工技 术,可有效降低灌注桩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腐蚀介质的进入,最大程度的降低腐蚀介质对 混凝土质量和灌注桩长期耐久性的不良影响。
[0003]目前,常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方法包括导管法、袋装法、吊罐法和升浆法等。其中导管法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水下浇筑施工方法,其优点就是浇筑连续性好,浇筑速度快,不易造成骨料分离,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和设计要求,施工设备简单易操作,浇筑成本低。
[0004]但是现有的施工方式存在因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或导管内外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初凝,导致导管被固定于砼内而难以拔出,使得装置出现埋管现象,而且有时因为桩身过长且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等原因,造成下料漏斗气堵,混凝土大量堆积在下料漏斗内需要人工疏通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严重影响桩基混凝土灌注质量和施工效率。
[0005]为此,提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固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起吊设备将钢筋笼竖直的放入桩孔(2)内;S2、将底部固定有连接法兰(14)的注浆管(4)与顶部转动连接有轴承法兰(15)的转动管(8)通过螺栓连接,转动管(8)位于注浆管(4)的底部并且转动管(8)与注浆管(4)连通,通过连接管(7)将高压气泵(6)的出气口与驱动机构中的连接咀(17)连通,驱动机构套设在转动管(8)上端用于驱动转动管(8)转动,高压气泵(6)固定在地面(1)上;S3、通过起吊设备将连接有转动管(8)的注浆管(4)竖直的放入桩孔(2)内,并使得转动管(8)的底部与桩孔(2)的底部距离控制在0.3m
‑
0.5m;S4、向设置在注浆管(4)顶部的储料斗(5)内加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3);S5、启动高压气泵(6),使得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管(8)转动,拉出设置在储料斗(5)底部的堵塞,并通过起吊设备将注浆管(4)缓慢的向上拉动;S6、水下不分散混凝土(3)从储料斗(5)内顺着注浆管(4)经由转动管(8)的底部流入桩孔(2)内,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管(8)转动避免出现埋管现象;S7、注浆结束后,关闭高压气泵(6),并对注浆管(4)和转动管(8)进行清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固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环形块(19),所述环形块(19)固定套设在所述转动管(8)的上端,所述环形块(19)的内部为空心设置,所述环形块(19)的侧面开设有进气口(21),所述环形块(19)的上端通过密封轴承(18)转动连接有环形套(16),所述密封轴承(18)设置有两个,所述进气口(21)位于两个所述密封轴承(18)之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群,周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