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124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涉及氨分解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气液分离装置,由于气液上下分离后,气体自行向上排出的速度较慢,因此需要快速抽离装置内的气体,否则装置内的气体无法及时供应后边的设备使用的问题,包括加工筒;所述加工筒顶端的边缘处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加工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锥状结构的漏斗;所述漏斗下端的边缘处固定安装三根垂直向下的支撑柱;所述漏斗中部的底部安装有贯穿的排液管;所述加工筒的顶端安装有扣合的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加工筒内的气体就会快速的进入到排放管内,气体从排放管上端的口部快速排放到其它管道设备中,保证加工筒内腔中的气体及时供应其它设备使用。加工筒内腔中的气体及时供应其它设备使用。加工筒内腔中的气体及时供应其它设备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氨分解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铜粉的生产是在加热条件下用NH3还原CuO制得纯净的N2和活性铜粉,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N2+3H2O,加热条件下用NH3还原CuO制得纯净的N2和活性铜粉,将空气通过灼热的活性铜粉制得较纯净的N2,加热NaNO2(一种致癌物质)与NH4Cl的混合浓溶液制取N2。
[0003]常规的气液分离装置,由于气液上下分离后,气体自行向上排出的速度较慢,因此需要快速抽离装置内的气体,否则装置内的气体无法及时供应后边的设备使用。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气液分离装置,由于气液上下分离后,气体自行向上排出的速度较慢,因此需要快速抽离装置内的气体,否则装置内的气体无法及时供应后边的设备使用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加工筒;所述加工筒顶端的边缘处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加工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锥状结构的漏斗;所述漏斗下端的边缘处固定安装三根垂直向下的支撑柱;所述漏斗中部的底部安装有贯穿的排液管;所述加工筒的顶端安装有扣合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相互对称的把手;所述密封盖顶端的后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盖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圆孔;
[0008]所述密封盖中部的圆孔处安装有贯穿的排放管;所述排放管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相互对称的插槽,所述排放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边缘处均匀的安装有贯穿的螺丝,所述排放管的左端开设两个贯穿的带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工筒的左端安装有贯穿的进入管,所述加工筒内腔的下端安装有过滤网。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后端的凹槽处安插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处安装有传送带。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转轴处的上端套有挡环,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滚套安装有连接柱。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的上端套有轴承环,所述轴承环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连接柱环形侧壁的下端均匀的安装有转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液滴就会从过滤网处穿过,而未加工的材料就会落在过滤网上,防止从下方的排液管处排出,转齿旋转就会吸收下方加工筒内腔中的气体,加工筒内的气体就会快速的进入到排放管内,气体从排放管上端的口部快速排放到其它管道设备中,保证加工筒内腔中的气体及时供应其它设备使用,可得到高浓度氨气,从而高浓度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制得高纯度铜粉,提高铜粉产出率。
[0015]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左后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左前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密封盖和排放管部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1]1、加工筒;101、进入管;102、过滤网;2、漏斗;201、支撑柱;202、排液管;3、密封盖;301、电机;302、传送带;303、挡环;304、连接柱;305、轴承环;306、插杆;307、转齿;4、排放管;401、连接环;402、带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
[0026]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加工筒1;加工筒1顶端的边缘处安装有密封环;加工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锥状结构的漏斗2;漏斗2下端的边缘处固定安装三根垂直向下的支撑柱201;漏斗2中部的底部安装有贯穿的排液管202;加工筒1内的液体从排液管202下端的口部排放,加工筒1的顶端安装有扣合的密封盖3;密封盖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相互对称的把手;密封盖3顶端的后端开设有凹槽;密封盖3的中部开设有
贯穿的圆孔;密封盖3中部的圆孔处安装有贯穿的排放管4;排放管4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相互对称的插槽。
[0028]其中,加工筒1的左端安装有贯穿的进入管101,材料从进入管101左端的口部进入到加工筒1中,加工筒1内腔的下端安装有过滤网102,加工筒1内的材料经过加工后形成液滴,液滴就会从过滤网102处穿过,而未加工的材料就会落在过滤网102上,防止从下方的排液管202处排出。
[0029]其中,密封盖3后端的凹槽处安插有电机301,电机301的转轴处安装有传送带302,电机301转轴处的上端套有挡环303,传送带302的另一端滚套安装有连接柱304,打开电机301后传送带302转动,且另一端的连接柱304也会旋转,连接柱304快速旋转时,转齿307旋转就会吸收下方加工筒1内腔中的气体,连接柱304的上端套有轴承环305,轴承环30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插杆306,两根插杆306背向的一端分别安插进排放管4内腔侧壁的插槽中,连接柱304环形侧壁的下端均匀的安装有转齿307。
[0030]其中,排放管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环401,连接环401的边缘处均匀的安装有贯穿的螺丝,用连接环401的顶端与其它管道设备相连接,排放管4的左端开设两个贯穿的带孔402,传送带302贯穿带孔402处。
[0031]本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加工筒(1);所述加工筒(1)顶端的边缘处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加工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锥状结构的漏斗(2);所述漏斗(2)下端的边缘处固定安装三根垂直向下的支撑柱(201);所述漏斗(2)中部的底部安装有贯穿的排液管(202);所述加工筒(1)的顶端安装有扣合的密封盖(3);所述密封盖(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相互对称的把手;所述密封盖(3)顶端的后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盖(3)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圆孔;所述密封盖(3)中部的圆孔处安装有贯穿的排放管(4);所述排放管(4)内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相互对称的插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氨分解入炉氨气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筒(1)的左端安装有贯穿的进入管(101),所述加工筒(1)内腔的下端安装有过滤网(102)。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有
申请(专利权)人:康城金属材料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