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114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可控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包括壳体、降温系统、升温系统和热量再利用系统;所述壳体为前侧壁敞开的空芯矩形体,所述壳体外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有外侧的显示屏和按键以及内部的PLC,所述壳体内腔顶壁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该发明专利技术,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内部的温度;当温度较高时,启动降温系统:散热扇和电动伸缩杆启动后,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缩短后掀开后盖,从而使得壳体内腔和外界通过散热网连通,散热扇增加空气流动,从而利于降温。当温度较低时,启动升温系统:启动后电热丝发热,热气通过出气口传递至壳体内腔,再启动风机进一增加了热气的上升速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控温装置
,具体为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
[0003]在食品存放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可控温装置对食品原料进行储存,从而提高食品原料的使用寿命,传统的装置可控温装置在升温和降温时,效率较为低下,因此需要研发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其包括:
[0007]壳体、降温系统、升温系统和热量再利用系统;
[0008]所述壳体为前侧壁敞开的空芯矩形体,所述壳体外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有外侧的显示屏和按键以及内部的PLC,所述壳体内腔顶壁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PLC电性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
[0009]所述降温系统包括有:所述壳体后侧壁中部连通内腔开设有散热网,所述壳体内腔后侧壁设置有散热扇,所述PLC电性连接散热扇;
[0010]所述升温系统包括有;所述壳体内腔底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顶壁连通所述壳体内腔开设有多个出气口,所述安装腔内侧壁横向设置有多根电热丝,所述PLC电性连接电热丝;
[0011]所述热量再利用系统包括有;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左右侧壁内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侧壁连通所述壳体内腔由上至下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连接管底端延伸至所述安装腔内腔,所述连接管内腔连通所述安装腔内腔,所述连接管内腔上半段设置有抽排装置,所述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控阀,所述PLC电性连接第一电控阀,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保温箱,两个所述连接管顶端延伸至所述保温箱内腔,所述连接管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PLC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连接管内腔连通所述保温箱内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前侧壁铰接设置有前门,所述前门设置有门把和门锁。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内腔活动安装有多个放置板,每个所述放置板均开设有透气口。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左右内侧壁由上至下等距离对称设置有多个支撑架,每组所述支撑架顶部用于支撑所述放置板底壁两端。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降温系统还包括有,所述壳体后侧壁中部铰接设置的后盖,所述后盖未打开时遮盖所述散热网,所述壳体后侧壁顶部铰接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输出端铰接在所述后盖后侧壁上,所述PCL电性连接电动伸缩杆。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温系统还包括有,所述安装腔内腔顶壁设置的风机,所述风机位于多根所述电热丝的上方,所述PLC电性连接风机。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抽排装置包括有圆环状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圈固定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底部设置有垂直方向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底部设置有扇叶,所述PLC电性连接所述伺服电机。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管顶部设置有连通内腔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置有第二电控阀。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壳体内部的温度;当温度较高时,启动降温系统:散热扇和电动伸缩杆启动后,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缩短后掀开后盖,从而使得壳体内腔和外界通过散热网连通,散热扇增加空气流动,从而利于降温;当温度较低时,启动升温系统:启动后电热丝发热,热气通过出气口传递至壳体内腔,再启动风机进一增加了热气的上升速度;启动升温系统时,伺服电机正向带动扇叶转动,电热丝所产生的热气,一部分抽入连接管内部,再从出气孔喷出,从而从侧方对放置板上摆放的物品进行升温,提高升温的均匀度;而当壳体内部温度符合要求后,电热丝和风机关闭后,第一电控阀打开,此时的壳体内腔和保温箱内腔通过出气孔连通,电热丝的余热被抽入保温箱内部存储,再下一次启动升温系统前,可先启动伺服电机反向带动扇叶转动,将保温箱内部的热气反向输送给壳体内,从而起到热量再利用。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不含前门时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不含放置板时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的仰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的后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升温系统和热量再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仰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抽排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壳体100、控制面板110、第一温度传感器120、放置板130、透气口140、支撑架150、前门160、散热网200、散热扇210、后盖220、电动伸缩杆230、安装腔300、出气口310、风机320、电热丝330、连接管400、出气孔410、抽排装置420、安装架421、固定架422、伺服电机423、扇叶424、第一电控阀430、保温箱440、出气管450、第二电控阀46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3]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降温系统、升温系统和热量再利用系统;所述壳体(100)为前侧壁敞开的空芯矩形体,所述壳体(100)外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110),所述控制面板(110)包括有外侧的显示屏和按键以及内部的PLC,所述壳体(100)内腔顶壁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20),所述PLC电性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20);所述降温系统包括有:所述壳体(100)后侧壁中部连通内腔开设有散热网(200),所述壳体(100)内腔后侧壁设置有散热扇(210),所述PLC电性连接散热扇(210);所述升温系统包括有;所述壳体(100)内腔底部开设有安装腔(300),所述安装腔(300)顶壁连通所述壳体(100)内腔开设有多个出气口(310),所述安装腔(300)内侧壁横向设置有多根电热丝(330),所述PLC电性连接电热丝(330);所述热量再利用系统包括有;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100)左右侧壁内部的连接管(400),所述连接管(400)外侧壁连通所述壳体(100)内腔由上至下开设有多个出气孔(410),所述连接管(400)底端延伸至所述安装腔(300)内腔,所述连接管(400)内腔连通所述安装腔(300)内腔,所述连接管(400)内腔上半段设置有抽排装置(420),所述连接管(400)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控阀(430),所述PLC电性连接第一电控阀(430),所述壳体(100)顶部设置有保温箱(440),两个所述连接管(400)顶端延伸至所述保温箱(440)内腔,所述连接管(400)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PLC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连接管(400)内腔连通所述保温箱(440)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控温装置的高效稳定温度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前侧壁铰接设置有前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东王小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