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支撑压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069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口腔支撑压舌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压舌板、上颚顶板、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前舌挡板、轨道、移动块、支撑杆、球头、球头固定座、推拉杆,上颚顶板为弧形板状结构,以适应上颚弧形表面,压舌板为平板结构,其前端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向下弯曲的前舌挡板,压舌板和上颚顶板的一端用第一铰链铰接,压舌板中间设置有轨道,轨道中间为长凹槽结构,移动块为矩形块,移动块与轨道内壁之间过盈配合,移动块在推力作用下才能沿轨道往复移动;能缓解患者张嘴治疗时的疲劳感,减少辅助医护人员,装置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大小不同的口腔,避免舌头活动造成治疗不便;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简单,便于普及,应用环境友好。应用环境友好。应用环境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支撑压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涉及一种口腔支撑压舌装置,特别是一种口腔支撑器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大小不同的口腔支撑,可以缓解患者张嘴治疗时的疲劳感,同时减少医生压舌操作,便于整个治疗操作。

技术介绍

[0002]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治疗工具及操作需要占据一定口腔内空间,因此,常常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口腔张开,以便医师进行口腔内的治疗操作,患者容易产生口角、舌及上下颌疲劳,甚至痛苦,从而使患者无法与口腔医师取得良好配合,影响治疗操作,甚至导致治疗失败,为了避免患者因疲劳而不能配合,常由医护助手进行辅助压舌或者撑开口腔,该种方式占用大量辅助人员,且造成操作空间拥挤;因此,寻求设计一种口腔支撑压舌装置,结构简单,将上、下颌支撑,对上下颌进行支撑和分开,以增大口腔内治疗操作空间,将舌面压住,以免舌头活动造成治疗不便,在压舌支撑装置的作用下,可以缓解患者张嘴治疗时的疲劳感,同时减少辅助医护人员,使视野开阔,口腔支撑器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大小不同的口腔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设计一种口腔支撑压舌装置,以解决患者容易产生口角、舌及上下颌疲劳而不能配合口腔治疗的问题,克服医护助手在辅助压舌或者撑开口腔时造成操作空间拥挤的问题,解决因舌头活动造成治疗不便的问题,以便缓解患者张嘴治疗时的疲劳感,同时减少辅助医护人员,使视野开阔,口腔支撑器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大小不同的口腔支撑。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口腔支撑压舌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压舌板、上颚顶板、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前舌挡板、轨道、移动块、支撑杆、球头、球头固定座、推拉杆,上颚顶板为弧形板状结构,以适应上颚弧形表面,压舌板为平板结构,其前端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向下弯曲的前舌挡板,压舌板和上颚顶板的一端用第一铰链铰接,且活动自如;压舌板中间设置有轨道,轨道中间为长凹槽结构,移动块为矩形块,移动块与轨道内壁之间过盈配合,移动块在推力作用下才能沿轨道往复移动;移动块的上表面通过第二铰链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体结构的球头,球头为球体结构,上颚顶板的中下部固定设置有正方体结构的球头固定座,球头固定座内设置有球形内凹槽,球头设置在球头固定座的内凹槽内,球头固定座的内凹槽的直径与球头的球体外径过盈配合,在外力旋转下球头能在球头固定座内转动,没有外力旋转时,球头相对球头固定座固定不动;移动块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推拉杆,推拉杆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有推拉环,拉动或推动推拉环,可带动支撑杆绕球头移动,从而将压舌板和上颚顶板撑开或闭合,将患者口腔撑开,同时压舌板和前舌挡板将舌头压在压舌板下面,以免舌头活动造成治疗不便。
[0005]本技术在使用时,先拉动推拉环将压舌板和上颚顶板之间距离缩小,从而便
于放入患者口腔,推动推拉环,从而带动支撑杆绕球头移动,将压舌板和上颚顶板撑开,将患者口腔撑开,直到适应患者口腔高度时停止推动,同时压舌板和前舌挡板将舌头压在压舌板下面,以免舌头活动造成治疗不便,在压舌支撑装置的作用下,可以缓解患者张嘴治疗时的疲劳感,同时减少医生压舌操作,便于整个治疗操作。在治疗完成后,拉动推拉环,缩小压舌板和上颚顶板之间距离,将装置从患者口腔内取出。
[0006]进一步地,压舌板、上颚顶板、前舌挡板的厚度相同,为1~3mm,材质为医用硬质塑料,压舌板、上颚顶板的宽度为20~30mm,在使用时两侧露出牙齿。各零部件的边角均进行了钝化处理,避免对口腔造成划伤。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颚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硅胶片,以减小上颚顶板对上颚表面的压迫,同时适应不同患者。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块上固定设置有活动锁扣,轨道外侧面设置有锁扣槽,活动锁扣和锁扣槽之间可以卡扣固定,当支撑杆移动到需要位置时,将活动锁扣卡扣在锁扣槽内固定。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缓解患者张嘴治疗时的疲劳感,减少辅助医护人员,释放治疗操作空间,使视野开阔,装置的高度可以调节,以适应大小不同的口腔,避免舌头活动造成治疗不便;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原理科学,安全可靠,通用性好,便于普及,应用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1]附图标号说明:压舌板1、上颚顶板2、第一铰链3、第二铰链4、前舌挡板5、轨道6、移动块7、支撑杆8、球头9、球头固定座10、推拉杆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实施例1:
[0014]本实施例涉及的口腔支撑压舌装置,其主体结构包括:压舌板1、上颚顶板2、第一铰链3、第二铰链4、前舌挡板5、轨道6、移动块7、支撑杆8、球头9、球头固定座10、推拉杆11,上颚顶板2为弧形板状结构,以适应上颚弧形表面,压舌板1为平板结构,其前端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向下弯曲的前舌挡板5,压舌板1和上颚顶板2的一端用第一铰链3铰接,且活动自如;压舌板1中间设置有轨道6,轨道6中间为长凹槽结构,移动块7为矩形块,移动块7与轨道6内壁之间过盈配合,移动块7在推力作用下才能沿轨道6往复移动;移动块7的上表面通过第二铰链4铰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体结构的球头9,球头9为球体结构,上颚顶板2的中下部固定设置有正方体结构的球头固定座10,球头固定座10内设置有球形内凹槽,球头9设置在球头固定座10的内凹槽内,球头固定座10的内凹槽的直径与球头9的球体外径过盈配合,在外力旋转下球头9能在球头固定座10内转动,没有外力旋转时,球头9相对球头固定座10固定不动;移动块7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推拉杆11,推拉杆11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有推拉环,拉动或推动推拉环,可带动支撑杆8绕球头9移动,从而将压舌板1和上颚顶板2撑开或闭合,将患者口腔撑开,同时压舌板1和前舌挡板5将舌头压在压舌板1下面,以
免舌头活动造成治疗不便。
[0015]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拉动推拉环将压舌板1和上颚顶板2之间距离缩小,从而便于放入患者口腔,推动推拉环,从而带动支撑杆8绕球头9移动,将压舌板1和上颚顶板2撑开,将患者口腔撑开,直到适应患者口腔高度时停止推动,同时压舌板1和前舌挡板5将舌头压在压舌板1下面,以免舌头活动造成治疗不便,在压舌支撑装置的作用下,可以缓解患者张嘴治疗时的疲劳感,同时减少医生压舌操作,便于整个治疗操作。在治疗完成后,拉动推拉环,缩小压舌板1和上颚顶板2之间距离,将装置从患者口腔内取出。
[0016]本实施例未公开描述的结构均采用现有技术已有的结构。所述装置的部件均采用医用材质。
[0017]进一步地,压舌板1、上颚顶板2、前舌挡板5的厚度相同,为1~3mm,材质为医用硬质塑料,压舌板1、上颚顶板2的宽度为20~30mm,在使用时两侧露出牙齿。各零部件的边角均进行了钝化处理,避免对口腔造成划伤。
[0018]实施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支撑压舌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压舌板、上颚顶板、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前舌挡板、轨道、移动块、支撑杆、球头、球头固定座、推拉杆,上颚顶板为弧形板状结构,压舌板为平板结构,其前端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向下弯曲的前舌挡板,压舌板和上颚顶板的一端用第一铰链铰接,压舌板中间设置有轨道,轨道中间为长凹槽结构,移动块为矩形块,移动块与轨道内壁之间过盈配合,移动块在推力作用下才能沿轨道往复移动;移动块的上表面通过第二铰链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体结构的球头,球头为球体结构,上颚顶板的中下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宜青危常磊李玮孙鲁雁刘凤芝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