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及夹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622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分别加工外壳和内套;S2:将加工后的所述外壳和内套进行装配;将外壳内部进行加热,将所述内套对应放进加热好的外壳里,冷却后即得到过盈配合的组合体;S3:将装配后的组合体的两个端面进行搅拌摩擦焊,得到驱动电机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对应的夹具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将壳体和内套分开加工,再进行装配,将装配后的组合体进行搅拌摩擦焊接,在保证产品水道气密性的同时,单个工序加工节拍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要求。足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要求。足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及夹具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内套和外壳加工后焊接工艺及其夹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将电池中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新能源汽车行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0003]目前新能源汽车是把电动机、电控单元和减速器做成三合一的一体设计,其中发出热量的电控单元和电机都需要进行散热处理,一般采用水冷散热方式,具体通过驱动电机壳体内部水道的循环水来达到散热效果。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领域中驱动电机壳体一般采用一体成型铸造完成,而水冷电机壳中间的水道一般为螺旋型,采用现有技术一体成型的方法,铸造过程中水道会有残留大量溶胶和熔渣,难以清理,若在水道内残留会造成水道流通性差,降温效果不佳,甚至造成水道堵塞的情况。因此现有技术的驱动壳体加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及夹具组件,采用将壳体和内套分开加工,再进行装配的方式的,在保证产品水道气密性的同时,加工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分别加工外壳和内套;
[0007]加工外壳:通过外壳第一夹具夹持毛坯外壳,粗加工毛坯外壳的A面,粗加工外部的水道孔以及半精加工A面的定位孔;通过外壳第二夹具夹持外壳A面,该外壳第二夹具的定位销与A面的定位孔装配,粗加工另一个水道孔,粗加工壳体B面;
[0008]加工内套:通过内套第一夹具夹持毛坯内套,加工外部水道筋条面,粗加工C面;通过内套第二夹具夹持所述C面,粗加工所述D面;
[0009]S2:将加工后的所述外壳和内套进行装配;
[0010]将外壳内部进行加热,将所述内套对应放进加热好的外壳里,冷却后即得到过盈配合的组合体;
[0011]S3:将装配后的组合体的两个端面分别进行搅拌摩擦焊,得到驱动电机壳体。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加工所述内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3]在内套第一夹具上安装毛坯内套,将内套D面紧贴内套第一夹具的各第一定位面,各夹持单元内涨卡住内套内圆;粗加工内套另一端面一部分内孔,粗加工内套的外部水道
筋条面,粗加工C面;
[0014]在内套第二夹具安装经过上述加工后的内套,将加工过的内套C面放置在内套第二夹具的第二定位面上,先通过环向布置的压紧缸压紧内套,使内套与其下方的定位面紧贴,然后通过环向布置的辅助支撑缸推动内套;
[0015]粗加工内套未加工的另一侧端面D面,粗加工内套内孔。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加工所述外壳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7]在外壳第一夹具上安装毛坯外壳,将毛坯外壳的B面毛坯定位孔放入外壳第一夹具的各第一定位销上进行定位;粗加工毛坯外壳另一端面A面,粗加工外部的水道孔以及半精加工A面工艺凸台上的定位孔;
[0018]在外壳第二夹具安装上述加工后的外壳,将A面工艺凸台上加工的定位孔放于外壳第二夹具的第二定位销以及第四定位面上,并通过环向设置的夹持单元固定;
[0019]粗加工另一个水道孔,粗加工外壳B面以及半精加工B面上的定位孔;精加工外壳内圆孔。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为实现装配时,外壳和内套之间水道的对准,通过外壳B面上加工的定位孔对外壳进行定位,并通过内套的破孔对内套进行定位,随后将定位后的内套与限位后的外壳进行装配即可。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后的组合体中,其外壳和内套的高度差需控制在0.5mm以内。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至少设置两个夹具工位,其具体焊接步骤如下:
[0023]S31:在第一夹持工位上安装装配好的组合体,其中组合体第一端面工艺凸台上的定位孔安装在第三定位销上,且端面紧贴第四定位面,并采用若干第一夹持部进行固定夹持,再通过顶部的摩擦焊搅拌头将该工位上的组合体第二端面进行焊接;
[0024]S31:将焊接好的组合体第二端面安装于第二夹持工位上,焊接组合体的第一端面;第一端面的定位孔安装于两个第四定位销上,并采用该工位底部外形辅助限位,第一端面紧贴各环向设置的第五定位面,焊接第一端面,得到驱动电机壳体;
[0025]同时在第一夹持工位上安装下一个装配好的组合体的第一端面进行焊接,如此往复。
[0026]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夹具组件,用于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包括内套第一夹具、内套第二夹具、外壳第一夹具、外壳第二夹具以及搅拌摩擦焊夹具,其中所述内套第一夹具设于数控车床上,所述内套第二夹具、外壳第一夹具、外壳第二夹具设于对应的数控加工中心机床上,所述搅拌摩擦焊夹具设于搅拌摩擦焊设备上;
[0027]所述内套第一夹具和内套第二夹具用于夹持驱动电机壳体内套,外壳第一夹具和外壳第二夹具分别用于夹持驱动电机壳体外壳的两个端面,搅拌摩擦焊夹具用于外壳和内套焊接时的夹持。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套第一夹具上设有若干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在夹具上环向设置,内套第一夹具上还设有若干的夹持单元,用于支撑内套的内部;
[0029]所述内套第二夹具上环形均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面,第二定位面端面用于内套的
定位;同时内套第二夹具上设有若干环向布置的辅助支撑缸。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第一夹具上设有两个第一定位销,外壳第一夹具上环形均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面;
[0031]外壳第二夹具上设有两个定位销,外壳第二夹具上还设有若干环向设置的第三定位面;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摩擦焊夹具包括至少两个夹持工位,分别用于夹持组合体的两个端面;
[0033]第一夹持工位设有两个第三定位销,还设有第四定位面,并且该夹持工位上环向均匀设有若干第一夹持部,用于对该工位组合体的顶部进行夹持;
[0034]第二夹持工位上设有两个第四定位销,还设有若干环向的第五定位面,并且该夹持工位上还环向均匀设有若干第二夹持部,用于对该工位上组合体的顶部进行夹持。
[0035]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6](1)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将驱动电机壳体的外壳和内套分开加工后进行装配和焊接,焊接后的驱动电机壳的内外壳体之间的水道可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并且焊接位置材料的强度不低于母材。采用外壳和内套分别加工,单独铸造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分别加工外壳和内套;加工外壳:通过外壳第一夹具夹持毛坯外壳,粗加工毛坯外壳的A面,粗加工外部的水道孔以及半精加工A面的定位孔;通过外壳第二夹具夹持外壳A面,该外壳第二夹具的定位销与A面的定位孔装配,粗加工另一个水道孔,粗加工壳体B面;加工内套:通过内套第一夹具夹持毛坯内套,加工外部水道筋条面,粗加工C面;通过内套第二夹具夹持所述C面,粗加工所述D面;S2:将加工后的所述外壳和内套进行装配;将外壳内部进行加热,将所述内套对应放进加热好的外壳里,冷却后即得到过盈配合的组合体;S3:将装配后的组合体的两个端面分别进行搅拌摩擦焊,得到驱动电机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加工所述内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内套第一夹具上安装毛坯内套,将内套D面紧贴内套第一夹具的各第一定位面(6),各夹持单元(8)内涨卡住内套内圆;粗加工内套另一端面一部分内孔,粗加工内套的外部水道筋条面,粗加工C面;在内套第二夹具安装经过上述加工后的内套,将加工过的内套C面放置在内套第二夹具的第二定位面(10)上,先通过环向布置的压紧缸压紧内套,使内套与其下方的定位面紧贴,然后通过环向布置的辅助支撑缸(9)推动内套;粗加工内套未加工的另一侧端面D面,粗加工内套内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加工所述外壳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外壳第一夹具上安装毛坯外壳,将毛坯外壳的B面毛坯定位孔放入外壳第一夹具的各第一定位销(11)上进行定位;粗加工毛坯外壳另一端面A面,粗加工外部的水道孔以及半精加工A面工艺凸台上的定位孔;在外壳第二夹具安装上述加工后的外壳,将A面工艺凸台上加工的定位孔放于外壳第二夹具的第二定位销(13)以及第四定位面(14)上,并通过环向设置的夹持单元固定;粗加工另一个水道孔,粗加工外壳B面以及半精加工B面上的定位孔;精加工外壳内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为实现装配时,外壳和内套之间水道的对准,通过外壳B面上加工的定位孔对外壳进行定位,并通过内套的破孔对内套进行定位,随后将定位后的内套与限位后的外壳进行装配即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后的组合体中,其外壳和内套的高度差需控制在0.5mm以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壳体加工后焊接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智管维健雷小威王超廖建强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