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补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50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假体补片,包括皮肤接触部,用于和皮肤部位接触;胸肌接触部,与所述皮肤接触部一体成型,并且用于和胸肌接触;收拢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胸肌接触部,以用于所述胸肌接触部的收拢。皮肤接触用于和皮肤部位接触,从而避免假体直接和皮肤接触,减少包膜挛缩和假体移位的风险。胸肌接触部收拢呈花瓣闭合形状的结构,减少外科医生术中在体外操作的时间,大大地提高手术效率,实现快速、高效且安全的假体植入过程。效且安全的假体植入过程。效且安全的假体植入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假体补片


[0001]本技术涉及假体补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假体补片。

技术介绍

[0002]假体植入的主流手术方式是胸肌后假体重建,性价比最高的钛网补片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传统的补片一端需要与胸大肌相连,另一侧固定在乳腺下皱褶处,因此目前补片的形状按照这个设计成半月状。但现在国内越来越多专家开始尝试胸肌前假体重建,而胸肌前的假体重建外形更有优势。但传统的半月状补片不能满足需求。现在胸肌前假体重建术,外科医生把半月状补片包绕在假体表面,假体的胸肌侧用可吸收线缝合补片使其固定。但这样补片往往不能完全包绕住假体,且外科医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在缝合补片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假体补片。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假体补片,包括:
[0006]皮肤接触部,用于和皮肤部位接触;
[0007]胸肌接触部,与所述皮肤接触部一体成型,并且用于和胸肌接触;
[0008]收拢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胸肌接触部,以用于所述胸肌接触部的收拢。
[0009]本技术提出的假体补片,包括皮肤接触部、胸肌接触部和收拢部。其中,皮肤接触用于和皮肤部位接触,从而避免假体直接和皮肤接触,减少包膜挛缩和假体移位的风险。胸肌接触部则用于和胸大肌贴合,并且在收拢部的驱动下,能够直接和皮肤接触部构成假体的容纳空间,从而实现快速有效的乳房重建过程。
[0010]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假体补片,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胸肌接触部由若干数量的补片构成,所述补片呈瓣状结构。
[0012]在本技术方案中,若干补片呈瓣状结构,一方面确保将假体完全包裹住,从而提供有效的包裹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褶皱的形成,每个瓣状结构的补片相互独立,确保在聚拢处尽可能的减少接触,从而避免褶皱的形成,进一步地降低对胸大肌的摩擦,减少患者的痛感,保证术后安全。此外,瓣状结构应该理解为其尖端的宽度尺寸要小于其他部位的宽度尺寸。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瓣状结构的所述补片的一端和皮肤接触部一体成型,另一端在收拢部的驱动下向着所述皮肤接触部的中心聚拢,并和皮肤接触部共同构成假体的容纳空间。
[0014]在本技术方案中,瓣状结构的补片一端和皮肤接触部一体成型,能够提高连接力,从而增加对假体的包裹力。瓣状结构的补片另一端能够被收拢部驱动并聚拢,一方面提高假体安装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褶皱的形成,提高患者的手术舒适
度以及术后安全。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收拢部至少包括:
[0016]吸收线,所述吸收线穿过所述胸肌接触部的尖端,且所述吸收线的两个端头汇聚于一处。
[0017]在本技术方案中,收拢部至少包括吸收线。吸收线可以在汇聚处直接打结,从而实现对假体快速包裹的过程。此外,吸收线也可以在胸肌接触部的尖端穿连成活结,通过活结的特性进行收拢,省却了现场打结的过程,提高手术效率。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胸肌接触部的尖端形成穿孔,所述吸收线贯穿所述穿孔。
[0019]在本技术方案中,穿孔用于吸收线的贯穿,从而围绕着皮肤接触的周向,胸肌接触部收拢呈花瓣闭合形状的结构,减少外科医生术中在体外操作的时间,大大地提高手术效率,实现快速、高效且安全的假体植入过程。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皮肤接触部为表面光滑的类圆形补片,所述胸肌接触部沿着类圆形补片的周向布置。
[0021]在本技术方案中,皮肤接触部表面光滑,能够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其形状可以为类圆形或圆形,直径尺寸参考不同型号的假体确定,但需要保证的是皮肤接触部的直径要大于假体的直径,使补片的形状与假体的形状更贴切,更好的包绕假体,避免假体与皮肤直接接触,减少包膜挛缩和假体移位的风险。皮肤接触部和胸肌接触部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手术补片。
[002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是本技术的假体补片的俯视图(收拢状态);
[0025]图2是本技术的假体补片的俯视图(打开状态)。
[0026]其中,图1至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7]1、皮肤接触部;2、胸肌接触部;21、补片;3、收拢部;31、吸收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下面参照图1至图2来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假体补片。
[003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假体补片。
[0032]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假体补片,包括皮肤接触
部1,用于和皮肤部位接触;胸肌接触部2,与所述皮肤接触部1一体成型,并且用于和胸肌接触;收拢部3,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胸肌接触部2,以用于所述胸肌接触部2的收拢。
[0033]本技术提出的假体补片21,包括皮肤接触部1、胸肌接触部2和收拢部3。其中,皮肤接触用于和皮肤部位接触,从而避免假体直接和皮肤接触,减少包膜挛缩和假体移位的风险。胸肌接触部2则用于和胸大肌贴合,并且在收拢部3的驱动下,能够直接和皮肤接触部1构成假体的容纳空间,从而实现快速有效的乳房重建过程。
[0034]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假体补片,且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胸肌接触部2由若干数量的补片21构成,所述补片21呈瓣状结构。
[0035]在本实施例中,若干补片21呈瓣状结构,一方面确保将假体完全包裹住,从而提供有效的包裹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褶皱的形成,每个瓣状结构的补片21相互独立,确保在聚拢处尽可能的减少接触,从而避免褶皱的形成,进一步地降低对胸大肌的摩擦,减少患者的痛感,保证术后安全。此外,瓣状结构应该理解为其尖端的宽度尺寸要小于其他部位的宽度尺寸。
[0036]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假体补片,且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瓣状结构的所述补片21的一端和皮肤接触部1一体成型,另一端在收拢部3的驱动下向着所述皮肤接触部1的中心聚拢,并和皮肤接触部1共同构成假体的容纳空间。
[0037]在本实施例中,瓣状结构的补片21一端和皮肤接触部1一体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体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皮肤接触部(1),用于和皮肤部位接触;胸肌接触部(2),与所述皮肤接触部(1)一体成型,并且用于和胸肌接触;收拢部(3),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胸肌接触部(2),以用于所述胸肌接触部(2)的收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体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肌接触部(2)由若干数量的补片(21)构成,所述补片(21)呈瓣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体补片,其特征在于,瓣状结构的所述补片(21)的一端和皮肤接触部(1)一体成型,另一端在收拢部(3)的驱动下向着所述皮肤接触部(1)的中心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雪缪世茜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