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样品残留隔热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细胞计数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8049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样品残留隔热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细胞计数成像装置,包括可相互配合形成至少一个微流道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其中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上分别具备用以经所述相互配合而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微流道的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所述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具有超疏水/疏水隔热材料层或由超疏水/疏水隔热材料形成,或者所述隔热材料形成在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周围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材料中。实现了样品的隔热检测和无残留导出,使得光学检测装置的获得多视角下的方便定位。当入口加热装置、红外测温接口的引入装置中,又能实现试剂和样品的温控功能。为多种微流道生化实验需求提供了方便的材料设置和特有的反应条件。和特有的反应条件。和特有的反应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样品残留隔热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细胞计数成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细胞计数成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样品残留隔热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细胞计数成像样品台装置,属于微流道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图像法细胞计数仪多采用一次性的塑料计数板,成本高,一次性使用,大量产生难以消解的白色塑料垃圾,对环境带来很大破坏,不符合国家碳中和的要求。高昂的一次性耗材使用成本也浪费了实验室大量的科研资金。本技术的可重复使用的细胞计数成像样品台,可以无限制重复使用,避免了白色塑料污染,也可以每年节省近亿元耗材费用。
[0003]考虑到微流道内壁与样品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实验之后存在试剂、样品、意外引入的杂质等的残留,从而即便在肉眼可见情况下,也难以发现细微的未除干净的部位,这对精细实验结果要求的实验来说无疑是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现有的方法就是无论是否肉眼可识别残留,都在实验结束或者存在中间过程实验的中间阶段都会引入清洗剂用于清除这一可能的影响,因而实验效率不高,试剂耗费增加。
[0004]在一些实验中通常需要利用微流道内壁本身作为载体,为进行诸如免疫反应和材料吸附性等实验,需要在微流道内引入合适的衬底材料(如固相载体、磁性载体、生物抗体等)以捕获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或者在新兴的细胞分泌蛋白检测的压印免疫反应技术中,需要微流道能够分别以相互配合形成微流道的两个基底而形成。因此传统的微流道一体化形成的技术难以满足这些实验需求。
[0005]另一方面,在实验中往往有需要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需要外界环境温度维持(37℃)。然而实际在微流道中容易发生热耗散,从而使得温度并非在目标范围内,对于某些对温度稳定性要求高实验来说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不但需要具备测温的设备还需要防止热耗散的措施,以同时保证进入微流道内部的流体试剂或样品能够始终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0006]在光学成像和光谱检测或者一些需要获得微流体的流速场分布的特殊需求的场合中,现有技术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外加照明和探测器配置在微流道装置周围,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光照在流道板材中的能量损耗,从而造成激发强度的损失,对于微弱信号的检测是不利的。另一方面需要重新调整照明和探测位置,使得实验过程效率低和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本技术考虑如下方案,打破传统一体化设置微流道的思路,在采用二片式整体结构基础上,在微流道内壁设置一层隔热超疏水/疏水层,并且在微流道入口处设置阀门和加热装置以及供测温的接口,在微流道至少一处设置供照明和光信号探测的接口。
[0008]本技术的微流道包括且不局限于笔直或曲折的管状通道,或具有多个反应微
腔的结构,本技术的材料除疏水隔热材料之外可以是指任何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生物材料,材料可以是固体或分子或分子的结合或络合体。
[0009]根据上述的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样品残留隔热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细胞计数成像样品台装置,包括可相互配合形成至少一个微流道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其中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上分别具备用以经所述相互配合而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微流道的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所述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具有超疏水或疏水隔热材料层,或者所述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是由超疏水/疏水隔热材料形成的流道壁,或者所述隔热材料形成在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周围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材料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流道包括微流控阀门区段、检测区段、排出区段;所述检测区段为多段式结构,宽度有一段或多段宽度变窄部分,变窄模式包括线性和非线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微流道为密闭设计或开合设计;密闭设计的所述微流道外接真空抽气装置,以利用真空抽气装置抽走残留样品。以此实现无残留保温功能。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底包括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微流道一一对应并且相沟通的至少一个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测温接口,所述微流控阀门,至少一个第一光学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测温接口中的每一个靠近各自对应的所述入口的端部与所述入口内壁之间具有预设壁厚。
[0011]所述第二基底包括在所述相互配合之后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相对应沟通的入口区段,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学接口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光学接口。由此解决了测温以及光学成像和光谱检测的免调试方便接入问题。
[0012]优先地,所述预设壁厚为0.5

2mm,所述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经所述相互配合而相贴合的面上都设置密封材料,或者相贴合的面上通过粘接(如粘接剂或容易分开的密封粘接手段)形成所述相互配合的状态,由此实现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可拆卸连接。
[0013]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密封的需要而引入预设壁厚,因此测温产生了因热传导滞后的误差,从而根据预设壁厚以及壁材的热传导系数,试剂或样品体积,加热区的几何尺寸,能够在测出初始试剂或样品温度之后补偿计算出任意时刻液温。
[0014]所述第一光学接口和第二光学接口具有直接供照明发射端或探测器的接收端抵靠或连接而分别将光入射到微流道中和接受微流道透射的光的目的。或者如后文进一步说明的能够连接其他配件(如光纤光传导配件)以实现该目的。
[0015]可选地,所述至少第一光学接口的构造方式为多个第一光学接口,其中一个是具有与第一基底可拆卸连接的有豁口的第一透明罩,剩余的分布在至少一个微流道的各区段中。其中所述豁口用于定位成套光学检测装置的光信号口(可以是照明装置发射端或探测器的接收端),所述第一透明罩用于提供所有区段的整体视场的照明范围或来自所有区段的整体视场的光学信号的接受范围,此时第二光学接口以与第二基底可拆卸连接且具有豁口的第二透明罩来构造,使得所述第一透明罩与所述第一透明罩一一对应。其中所述成套光学检测装置包括照明装置、探测器,或者,包括了照明装置、探测器之外还包括透镜、平面镜、分光镜、棱镜、滤波器、光阑中的至少一者。
[0016]可选地,所述至少第一光学接口的构造方式为一个第一光学接口,是与第一基底可拆卸连接的有豁口的第一透明罩,此时第二光学接口以与第二基底可拆卸连接且同样具有豁口的第二透明罩来构造,使得所述第二透明罩与所述第一透明罩相对应。
[0017]进一步地,所述至少第一光学接口分布在微流控阀门区段、检测区段、排出区段中的至少一者,当所述至少第一光学接口在检测区段有分布时,优选分布至少一个,更优选地,所述分布至少一个中的所述分布方式为等距分布。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排出区段包括具有在所述检测区段流出口处外延坡度的下沉式结构,以及沟通所述下沉式结构的水平区段。该下沉式结构能够帮助流体充分排出检测区而不产生回流而扰乱流场,从而影响反应中分析物或试剂成分的浓度分布的不稳定。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底和/或所述第二基底由耐腐蚀,耐磨损,高硬度透明材料形成,所述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由无机玻璃、石英、有机玻璃中至少一者形成,或者是其他任何耐腐蚀、耐磨损透明材料;在一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样品残留隔热可重复使用的多功能细胞计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相互配合形成至少一个微流道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其中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上分别具备用以经所述相互配合而形成所述至少一个微流道的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所述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具有超疏水或疏水隔热材料层,或者所述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是由超疏水或疏水隔热材料形成的流道壁,或者所述隔热材料形成在第一流道壁和第二流道壁周围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材料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微流道包括微流控阀门区段、检测区段、排出区段,所述微流控阀门区段安装微流控阀门;所述检测区段为多段式结构,宽度有一段或多段宽度变窄部分,变窄模式包括线性和非线性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微流道为密闭设计或开合设计;密闭设计的所述微流道外接真空抽气装置,以利用真空抽气装置抽走残留样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包括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微流道一一对应并且相沟通的至少一个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测温接口,所述微流控阀门,至少一个第一光学接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测温接口中的每一个靠近各自对应的所述入口的端部与所述入口内壁之间具有预设壁厚;所述第二基底包括在所述相互配合之后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相对应沟通的入口区段,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学接口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光学接口,所述第一光学接口和第二光学接口用于直接供成套光学检测装置中的照明装置发射端或探测器的接收端抵靠或连接而分别将光入射到微流道中和接受微流道透射的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壁厚为0.5

2mm,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学接口分布在微流控阀门区段、检测区段、排出区段中的至少一者,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学接口在检测区段有分布时,分布至少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至少一个中的所述分布方式为等距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经所述相互配合而相贴合的面上都设置密封材料,或者相贴合的面上通过粘接形成所述相互配合的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经所述相互配合而相贴合的面上都设置密封材料,或者相贴合的面上通过粘接形成所述相互配合的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光学接口的构造方式为多个第一光学接口,其中一个是与第一基底可拆卸连接的有豁口的第一透明罩,剩余的分布在至少一个微流道的各区段中,其中,所述豁口用于定位所述成套光学检测装置的光信号口,所述第一透明罩用于提供所有区段的整体视场的照明范围或来自所有区段的整体视场的光学信号的接受范围,此时第二光学接口以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应辉蔡知信
申请(专利权)人:高分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